•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浅析电视媒体如何应对网络直播挑战

    时间:2021-10-06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浅析电视媒体如何应对网络直播的挑战 摘要:传统媒体的变革在近些年来的变迁令人目不暇接。前段时间,大众还把眼光放在电视媒体中层出不穷的选秀节目,到2016年,网络直播在传统电视媒体的浪潮下横空出世。2016年被行业公认为网络直播元年。网络直播让传媒行业本就稀缺的受众流量资源和广告资源再次分流。

    客观而言,网络直播并非是一种全新现象,而是近些年来大众对于新媒体的需求达到了顶峰。传统电视媒体应当如何在网络直播浪潮下迎接挑战? 本文结合网红经济的崛起,对网络直播这一热点现象进行了多维解读,并重点剖析了网络直播在注意力的聚合、消费和表现形式上与传统媒体逻辑性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直播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提出了对策性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直播;

    电视传媒;

    受众心理 Network TV media should be how to deal with live challenge Abstract: The change of the traditional media in recent years the dizzying in change.In previous years, The public also emerge in endlessly of eye on TV talent show, In 2016, The live webcast hot was born under the wave of traditional TV media.The first year of 2016 years in the industry for the live webcast.Live webcast to media industry already scarce resources and advertising audience flow resources shunt again. In terms of objective, webcast of consumer is not a new phenomenon,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public demand for new media reached the peak in recent years.Traditional TV media should be how to meet the challenge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live webcast boom? Keywords: Network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media, Audience Psychology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随着近些年来自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直播行业日益火爆,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与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进行互动交流,在近期的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网民已经加入到了网络直播当中,全民直播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在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情况下,电视媒体单一的传播形式受到严重的冲击。如何能让电视媒体在网络直播时代中获取更多的竞争力是本文的意义。

    二、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我国国内,网络直播发展迅速,超过半数的网民已经加入到了网络直播当中,其中不乏一些明星艺人,网络直播的造星能力极强,很多人通过网络直播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网红”,想通过网络直播出名的人比比皆是;

    而电视媒体存在的局限性,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去。在国外,网络直播依然是比较火热的一个行业,也拥有许多的网络直播平台与受众,低门槛的网络直播已经普及国内外的网络环境中。网络直播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点。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我国国内,对于网络直播的评价褒贬不一,而网络直播行业对电视媒体产生了极大地影响确是有目共睹。网络直播因为其低门槛,普及化的缘故,所以主播的素质也良莠不齐,对于网络直播最大的批评是因为网络主播为了吸粉,开始了一些猎奇、甚至出现了黄色、暴力、仇恨言论的情况。而在国外,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在这一点上,电视媒体因为自己的高门槛和权威性,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极低,这也是电视媒体优于网络直播的一点。

    目前的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已达百亿级别,且随着各界力量的相继介入 ,直播平台、主播、经纪公司的数量持续增加 ,直播市场规模愈发庞大 ,并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2016年4月28日 ,艾媒咨询独家发布《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专题研究 :暖春遭遇寒流》,该报告显示 :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 ,其中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 ,网络直播平台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 ,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 ,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2016 年我国网络市场规模已达到百亿规模,与此同时,调查显示直播市场的规模仍在保持继续增长的趋势。

    2016 年 12 月 8 日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2016中国网络直播行业市场指数数据分析 2017 网络直播趋势预测》报告 ,该报告对 2016 年前三季度我国网络直播观众指数、主播指数、直播货币化指数、主播同时在线指数情况分别进行了调查分析 ,数据显示 :整体上我国的网络市场规模仍保持着继续增长的趋势 ,观众数、主播数、货币打赏额度、同时在线的直播间数都在持续增长 ,但增长趋势已减缓。

    四、论文的理论依据 传播学是我国一门年轻学科门类,其学术独立性已经得到学界和业界的普遍承认。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在理论上借鉴了新闻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受众心理学、社会发展学等诸多学科的学术经验和学术成果。该学科独特的理论样式和研究方法也日趋成熟。

    直播始于技术,归于内容,只有具备持续的优质内容输出能力,直播行业和直播平台才能长远发展,但是从内容上来看,当前各大直播平台在直播内容和直播质量上都陷入了瓶颈。除此之外,网络直播数据造假现象很严重,例如2015年斗鱼直播平台出现了以此13亿人观看直播的浮夸现象——前WE队员微笑在斗鱼平台直播英雄联盟是,数据显示直播间的观看人数超过13亿。

    从当前网络直播这两个关键问题来看,传统电视媒体在应对直播行业的挑战时,拥有自身的优势,需要将自身的强大优势都尽可能的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同网络直播相抗衡。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绪论………………………………………………………………….…………………III 1.网络直播的多维解读 1 1.1 公众注意力平台迁移 1 1.2 消费者模式日趋新颖 2 1.3 网络直播造星能力强大 3 1.4垂直细列下商业+直播的市场格局 3 2.网络直播与电视传媒逻辑性差异 5 2.1消费与盈利模式 5 2.1.1网络直播虚拟形态下的用户流量变现 5 2.1.2电视传媒非线性定价营销手段单一化 6 2.2具体表现模式 6 2.2.1网络直播长尾理论下的道德缺失 6 2.2.2电视媒体表现常态的单一化 7 2.3传播形式分析 7 2.3.1病毒式营销下的二次传播 7 2.3.2单向传播下的道路迷失 8 3.电视媒体如何应对网络直网络直播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9 3.1增加新鲜内容生产 9 3.2利用电视品牌优势 10 3.3电视媒体的跨平台互动 11 3.4合作分享新兴市场红利 12 4.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1.网络直播的多维解读 1.1 公众注意力平台迁移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信息传媒飞速发展。公众对于不同的传媒方式的需求达到了顶峰。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信息传播更为便利,导致人们对于各类信息需求愈来愈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大众的需要,各式各类的传播平台也根据大众的需求不断完善。公众注意力也从原先的传统电视媒体转移到这些传播平台当中。观众可以在网络直播当中通过和网络主播的互动,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也可以在生活类、教育类、游戏类的直播内容当中认识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网络直播这一新颖的传播模式在传播形式多样化的今天,由于简单易行,可以营造出网民对新闻现场身临其境般的用户体验,已经成为时下媒体传播的重要方式。网民可以通过转发、分享、回复视频、以及滚屏“弹幕” 直播平台新兴交流模式 等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主播进行互动,将个体收看变成群体交流的模式,这种新颖的传播方式受到了公众的喜爱。

    在网络直播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身边的手机和电脑,展现自己每天的日常生活,和网上的朋友进行近距离的交流,记录自己身边的突发事件,把屏幕前的每个受众带入到自己每天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于传统的电视媒体来讲,观众的流失是对它们最大的冲击。

    传统媒体的本质是影响力经济。对于直播行业来说,影响力经济就是一个传播媒体所能够发挥出来的社会影响,然后媒体借助这些影响来推广自身的传播媒体的品牌,并进行相应的社会活动。这是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必然的衍生品。在当今这个时代,谁能让公众接受到最大的信息量,获取到公众喜欢的信息,谁就能在传播市场上占据主动的地位。影响力经济对于传播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释放了受众想要表达,喜欢表达的天性,那么直播就是更直接的满足了受众的表现欲望和交流需求。而对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网络直播行业,却对影响力经济模式产生了深层影响。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都很重要。在网络直播当中,公众的注意力被分散到不同类的大大小小的直播平台当中,公众注意力碎片化,且不像传统电视媒体一样每周每日都有固定的播出时间,个体注意力时间呈现碎片化,随机化。受众可能因为一个事情对于某个平台的关注度瞬间提升,也能因为事件在热度过后关注度瞬间消散。网络直播这种不稳定的传播模式,以及 “人人即是媒体” 第一次由罗振宇《逻辑思维》提出 的概念打破了原先固定的传统新闻媒体的运营方式。深受年轻一代受众的喜爱。

    1.2 消费者模式日趋新颖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从以物易物,转变到货币消费,再到现在已经发展逐渐完善的虚拟消费。消费者的消费模式的发展也体现出了公众对于消费形式需求的改变。

    与物质消费对应的是精神消费,在这个传播方式百家争鸣的时代,精神消费同样被网络直播所影响,传统的电视媒体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或者也可以说资讯图文以及框架式的传统电视媒体在当今社会发展当中,愈来愈单调乏味。

    网络直播相对于传统新闻媒体图文式传播形式而言,更多的在于其独特的双向交互性。网络主播之间的交流营造了一种聊天的氛围,受众不再是信息的单一受体,而是参与了信息的生产。

    而这种新颖消费模式对于现在固有的消费模式可以说是在消费资源竞争下给了消费者另一种全新的体验。在这种消费模式下,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参与到直播当中,获得精神世界极大的满足感。这在传统电视媒体需要亲临现场,而在网络直播当中仅仅需要一个麦克风或是一个耳机就可以做到。

    网络直播平台在内容当中还呈现给受众日常化的特征,无论是主播对日常式生活的直播式呈现还是以对日常生活话题的感受和理解,都能让观众从直播平台感受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在这种愉悦消遣的过程当中,满足了受众的需求。成为了网民在无聊的时候的填充物。当现实货币可以转换成虚拟的文字符号的时候,商业的价值便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种交流感成为了受众日常消费的一部分,这种镜头前的互动是电视媒体所不具有的。

    1.3 网络直播造星能力强大 传统的电视媒体已经拥有了自身一套完整的造星机制和和挖掘明星价值的变现能力。而在网络直播当中,网红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严重的影响了现在传统电视媒体的造星舞台的权柄。这些人依靠网络直播进入大众的视野,随着自身粉丝的增长成为现在的“网红”,进而成为大众媒体关注度的焦点。例如在前段时间的在网络直播当中因“喊麦”大火的李天佑,在最近的综艺节目《明日之子》当中客串了现场贵宾,并与选手一起合唱歌曲。这样的例子,在网络直播当中数不胜数。也正是因为网络直播强大的造星能力,吸引了许多人加入了网络直播的行业,其中不乏一些电视明星也加入了其中的行列。网络直播更是被需要知名度的明星艺人转变成一条新型联系粉丝的渠道。一些原先名气并不大的明星在直播平台当中直播后,因其直播平台的大力宣传和推捧也得到了更多受众的关注,极大地增加了自身热度。

    网络直播当中衍生的“网红”受追捧的原因在于其直播内容满足了当下受众对于其直播内容的赞同感,所以“网红”自然而然成为了其小规模团体的“领袖”。网络直播对于一些普通人来说,可以是通往成功道路的“捷径”,利用自身的一些特长进行才艺展示,让自己迅速走红。网络直播要求的门槛极低,上岗无需资格审查。只要拥有才艺就行,出身和学历只是陪衬,这与传统电视媒体复杂繁琐的进入程序和高门槛的学历资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正是因为网络直播的低门槛,目前网络直播行业迅速发展壮大,从思想和行为层面影响了大批年轻人的就业观。许多年轻人在成为“网红”的道路上争相追逐。

    1.4垂直细列下的商业+直播的市场格局 从网络直播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出,其发展道路上一直充斥着“低俗化”、“打擦边球”、“泛娱乐化” 新传媒发展下的娱乐化形式 、“恶趣味”等标签词。在一个新兴的行业,难免会存在着这类问题。由于从业人员资历良莠不齐,就业门槛低,在追求热度和名气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以上诸多问题。在人人可以说话,大众拥有了话语权和传播能力之后,传播什么样的内容就影响了直播行业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网络直播往往成为虚假诈骗信息传播的重灾区。因此,网络直播行业也开始面临着结构性的调整。

    目前,网络直播行业功能细分、人群细分和市场细分的态势日渐明显。根据网络直播平台类型的不同,网络直播可划分为专门型网络直播平台、捆绑型网络直播平台和附属型网络直播板块三类。直播平台也开始根据自身直播的特点特色来进行一定程度的细分。其中包含了游戏直播、体育直播、明星直播、网红直播、财经直播以及各式各类的电视媒体转播。细分后的网络直播行业更加看重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人群专业性。网络直播已不再是简单的泛娱乐化标准,它形成了“商业+直播”的垂直模式,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新平台和新业务,通过自身便利的传播性,以视频直播为载体,将商业产品、文化、服务、品牌等需要传播的内容进行捆绑式的销售,通过网络主播与网民的互动,提高用户粘性和对品牌的依赖性,实现粉丝效应。这也是网络直播行业未来新的发展方向。

    2.网络直播与电视传媒逻辑性差异 2.1消费与盈利模式 2.1.1网络直播虚拟形态下的用户流量变现 用户是直播平台发展的底牌。从盈收方式来看,庞大的网络用户是第一批付费者,也就是所谓的用户礼物打赏,即在网民观看直播中将平台规定的虚拟货币或虚拟礼品送给主播,以虎牙TV直播英雄联盟游戏对战的主播为例,单次奖励虚拟打赏最高可达5000元,在这些打赏里,其中平台和主播三七分成。据统计,虎牙TV中一些主播收到的礼物高达几千甚至几十万不等。

    此外,由于主播和用户的互动性的增强,会对用户的提问与要求进行适当合理的反馈,而一些主播在反馈的同时,也会变相要求观众给自己赠送礼物。一旦用户与主播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多,主播收到的礼物打赏也会越来越多。

    网络直播的发展至今已经具备明显的社交性,包括从网络直播的形式跨入到社交网络的形式,例如著名的社交网站Periscope,也包括从社交形式增加网络直播的形式如陌陌、Facebook等。两种形式虽然风格迥异但可以相互借鉴。社交性不仅增加了用户跟主播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增加了用户的依赖性。普通受众使用网络直播平台,可能会带动其身边更多的受众、围观者去使用,以此营造相对稳固的用户群体。

    关于对网络直播盈利的影响最重要的当属受众访问量的变现,包括使用启动广告、弹幕广告、捆绑广告等。直播平台可以参考《罗辑思维》 罗振宇 《逻辑思维》2015.9.30 利用网民资源,携手第三方企业,举办更多的线下活动,例如直接派送现实物品“福利”给在平台消费量排名靠前的用户等,形成良好的鼓励消费机制。甚至在一些网络直播平台,还会采取等级制度式的消费方式,对于一些消费较高的观众会给予特殊的“头衔”,刺激受众的消费,使得直播平台的盈利大幅提升。

    在新浪微博红人papi酱豪取2000万高额广告费之后,社会各个领域开始重视并重新审视网红。2016年在中国青年报通过社会问卷调查后发表的新闻当中,71.99%的受访者认为网红就是为了出名、成为 “网红”的年轻人,42.6%的受访者认为网红是销售低劣产品的淘宝卖家。而事实上,吴晓波老师认为网红是互联网传媒环境下的人格化营销方式。2016年6月6日,在淘宝大促时,整个女装品牌销量的前十家店铺中有7家是网红开办,由此可见,“网红”在吸金的效益上效果显著。

    直播平台的绝大部分的主播是我们认为的高颜值人群,直播平台借助现有的用户流量,可将主播进行包装,通过自身的营销方式将其塑造成具有强大吸金能力的“网红”。例如,在YouTube上的当红女主播米歇尔·潘,她是第一个登上福布斯排行榜的网红。2016年米歇尔·潘的年收入高达1.3亿美金。她的成名史就是借助自身现有的粉丝团体,在网络直播视频当中推荐第三方公司的化妆品,发展到如今,她已经开始了与各大知名品牌的合作和代言,并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品牌IPsy,实现了用户流量的变现。

    2.1.2电视传媒非线性定价营销手段单一化 电视传媒包括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其盈利和消费模式也有相对的区别。例如,中央电视台在2001年的年收入为5721亿元,其中广告的收入为5324亿元,占据了总收入的93%。而电视传媒的广告收入与大众收视率是成正比的。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了电视媒体频道的单一化。而数字电视运营商采用的营销手段是搭配销售与非线性定价的营销策略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5%B0%E5%AD%97%E7%94%B5%E8%A7%86/136473 ?fr=aladdin ,通过数字电视节目的收视费、安装费、使用费和基本的电视维护费来达到盈利目的,在受众的消费模式上略显单一。受众只能通过对电视媒体传播的广告、以及通过购买电视收视权进行单一化的消费。

    2.2具体表现模式 2.2.1网络直播长尾理论下的道德缺失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直播领域内容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网络直播表现出了令人欣喜的前景。近段时间网络直播打破了原有的单纯相互性的直播方式,无论是直播的内容和传播形式都有了极大地改变。直播和文字、语音、视频一样,都是传递内容的具体形式,所不同的是文字、语音、视频等创作形式的消费者和创造者界限分明,网络直播的创作者和消费者界限模糊,消费者也是直播内容的一部分。网络直播的内容给受众营造出了一种强烈的现场感,直击受众的大脑,实现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不能达到的 “想法”,而这些“想法”当中,有些就是一些人口中的“低俗”、“恶趣味”。

    网络直播的迅速发展也存在了令人忧虑的纷杂现象,以色情、暴力、低俗的内容去博取关注度,挑战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不良的网络直播平台刻意曲解“宅文化”,打破正常的情感交流界限,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主播开始逐渐失去政治操守,肆意评价政治事件、挑拨民族情绪、发表煽动性言论,这些言论不利于网络群众辨别真伪的能力,也不利于全民提升自身的政治修养。甚至引发仇恨言论,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在2017年3月,江苏警方摧毁一个网络淫秽表演团伙,抓获26人。这种通过网络直播进行违法犯罪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

    在我国文化部下达的第26批违规违法的互联网文化活动查处名单当中,虎牙直播、熊猫tv、花椒直播等多家网络直播媒体因涉嫌发布包含宣扬淫秽、暴力、色情、教唆等犯罪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而被列入查处名单。有关网络直播领域出台的整顿新政策很多,初步改变了网络直播这一领域无法可依、混乱无序的局面。

    所以依靠低俗化和恶趣味对于网络直播来讲并不是一条长远之计,有些受众在观看网络直播的时候就是抱着新鲜感去的。一旦受众失去新鲜感直播的流量就会迅速流失。直播的真正表现价值是陪伴或是展现,是双向互动的沉淀。

    2.2.2电视媒体表现常态的单一性 作为专业化、科学化的传播平台,电视媒体的表现形式亦被业界称为“电视节目模式”或“电视节目模板”,这是一个源自于国外的理念。电视节目的创作流程具体包含三个步骤:构思创作、现场录制、以及后期编辑混录。在三种步骤完成之后,就给受众呈现出一种完整、专业性的电视节目。

    在表现上,电视媒体涵盖了全方位的信息,包含时事、政治、财经、娱乐等内容,在节目的编排上具有题材的热点性、评论的思辨性、以及结构的完整性,但其在与受众进行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单一性的特质。

    2.3传播形式分析 2.3.1病毒式营销下的二次传播 大众传播是“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而网络直播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体相较于普通的电视传播媒体拥有了以下优点:

    ⑴ 传播速度的实时性 ⑵ 信息内容的海量性 ⑶ 信息形态的多媒体性 ⑷ 传播过程中的交互性 ⑸ 传播范围的全球性 正是由于这样一些优势,网络直播相对于传统的电视媒体,才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而网络直播的传播也体现了“病毒式营销”(Viral Marketing)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7%85%E6%AF%92%E8%90%A5%E9%94%80? fromtitle=%E7%97%85%E6%AF%92%E5%BC%8F%E8%90%A5%E9%94%80&fromid=2801922 这种高效的传播方式。网络直播因其低成本的传播方式,其传播渠道也是在移动互联网之中传播,而目前的各大网络直播平台在本身都具备了社交功能,主播通过镜头对观众进行逐级传播,例如通过宣传自己的微信和微博等社交软件,受众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关系网在观众自身的社交圈进行二次传播。以这种方式进行开放式、发散式的传播,从而让自己的直播或是言论在网络当中引发网民的关注。

    2.3.2单向传播下的道路迷失 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电视媒体单一的媒介传播格局。相对于最近流行起来的网络直播,电视媒体的短板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

    ⑵电视媒体是单向传播,网络直播是双向和多向的传播。

    ⑶电视媒体只有少数人掌握了话语权,而在网络直播当中每个人都能拥有话语权。

    ⑷在电视媒体当中,电视媒体时间的固定性以及时效性相对较差,传播速度较慢,而网络直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分享不同地域发生的不同的事情,传播速度和新闻扩散的程度较高。

    ⑸电视媒体所传播的内容相对于网络直播来说,内容相对固定。

    ⑹在盈利性和消费手段当中,电视媒体也因为消费盈利手段比较单一,在近些年的普及度和热度上渐渐失去了自身的领先地位。

    在媒介融合的市场前景下,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剧烈。既有网络直播和移动设备的外部冲击,也有手机电视、数字电视的内部对峙。内容创新、内容优化、内容转型是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需要探索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3.电视媒体如何应对网络直网络直播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3.1增加新鲜内容生产 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面对观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对于现在的传统电视媒体来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电视媒体作为目前最为普及的大众传播形态的视听传媒,由专业的团体运用声话符号去播报新闻、传递其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弘扬社会主旋律。在表达上更贴近于专业化,这也是电视传媒并不“平易近人”的地方。而网络直播的普及性和即时性,带给了生活在五湖四海的人们情感上的陪伴感,通过虚拟的礼物打赏,拉近了与屏幕前两个人的距离,获得了现实生活当中可能得不到的一些话语权。以取得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得不到的代偿性满足感。屏幕前的受众可能对于直播内容本身并不具备较高的鉴赏能力,但是对于直播对象的认同感和共鸣性要求更多,在观众得到了足够的共同感。互动感、参与感之后,网络直播才能在这种短时间吸引到了大批网民,得到了广大网民的青睐。

    只要电视媒体能够抓住受众的需求,使得自身的节目能更贴近于大众,让每一个受众都能参与进来。例如近段时间比较火的《超级演说家》 浙江卫视2016年推出的一档节目 ,这是一档脱口秀节目。不同于其他的脱口秀节目,它给了普通受众参与到节目本身当中去的权利。在这档节目当中,绝大部分的选手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工作,他们当中有警察、有学生、有的还从事于科学研究,甚至还有演员。他们来到舞台的目的都是来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或者对于某件事情的看法,他们语言质朴,有时也会像普通人一样出现叙述性错误,但是他们的演说都能从情感山打动观众,获得观众的认同。很多演讲者会用他们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剖析一些事情的本质,让我们去思考和领悟。有些选手的演说言辞犀利,有些温柔深情,他们的演说打动了现实生活当中性格不同的人们。

    成功的节目离不开节目形式的创新。在《超级演说家》当中,该档节目将参赛选手的现场演说作为节目的核心内容,结合四位导师的点评和选择,其中包含了目前主流的选秀节目所具备的晋级竞赛的结构。又不失自己平民话语权的特色。将最近主流的选秀节目优点融汇起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新锐语言竞技真人秀,给人以真实感和贴切感。让人在观看时会感到这并不是一档竞技类节目,而是一群人在谈论生活当中发生的故事,拉近了观众和节目本身的距离。

    把握住受众对于对于电视媒体和网络直播差异化的需求,在电视节目当中加入网络直播的贴近群众的优势,并发挥自身电视媒体专业化的优势,将专业化和满足受众情感有机结合。可以在节目初期引入网络直播元素,通过自身传媒的权威性,加强自身传播势能,给受众不同的体验感。

    3.2利用电视品牌优势 在传播媒体泛滥的今天,传媒方式的竞争也是品牌之间的竞争。萨默·雷石东曾提出:“如果把内容比作国王,那么品牌就是王中之王。品牌才是决定传媒企业最终是否能在全球市场取胜的关键。”只有加强品牌意识,建立品牌型的电视媒体才是电视媒体的成功之道。

    萨默雷石东《赢得激情》2013.5.27注1 给受众提供信息,引导舆论是传播媒体最核心的功能。电视媒体作为现在最为主流的传播媒体,更应当加强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不能为了自身收视率,而降低自身节目的质量,要树立品牌,加强节目质量。这就要求优秀的电视媒体人树立自身品牌意识,打造品牌节目、品牌媒体,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⑴ 人员调度和人才利用 以电视新闻节目为例, 电视媒体人应当做到能完整展示事情发展,并深度挖掘事情本身,还原事件原貌,跟好事件的发展状况和后续进程,特别在一些社会关注度较大的事件、突发事件和灾难事件上,更需要这种高素质的人才。例如在墨西哥9月8日发生了8.2级左右的地震,远在他国的央视记者、凤凰资讯的记者们,在地震发生地点的最前线播报着地震的资讯,利用摄像机、手机等不同媒介记录现场发生的紧急情况,他们不惧危险、即时传播,做到了新闻事件的现场化报道。

    对于一个优秀的电视媒体人,只会“播”还远远不够,还要能“编”会“导”,例如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这档节目。在主持人的选择上,就选择了专业主持人和知名艺人的结合型主持。主持人不仅需要主持节目,还要懂得即兴表演,和现场嘉宾进行互动。根据节目主题和节目需要,每个主持人的主持风格都形态多变。四位主持人配合默契,谈吐诙谐幽默,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也显得游刃有余。

    ⑵结合实事热点,革新观念。

    电视媒体在节目的编排上,应当与前沿热点文化相结合,并加以创新,提升自身与观众之间的贴近性,保证节目的新鲜性和参与性,通过观众互动的模式来加强观众对于节目情感的寄托。不论是严肃的新闻性节目,还是轻松娱乐的艺术类节目,都应当按照节目固有的的类型和观众审美需求来编排节目,以品牌节目为核心,进一步打造属于自身的品牌频道和品牌媒体,把品牌意识深深地嵌入到电视媒体发展的道路上。

    3.3电视媒体的跨平台互动 信息数字化时代,多种媒体正在走向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形式。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家电视媒体也开始了跨平台合作,与新媒体行业融合发展。电视媒体作为传媒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专业的优秀节目制作而受人追捧,即时、高效的、多元化的网络媒体作为电视媒体的传播和互动媒介,其大量的用户群体,是目前电视媒体所急需的。

    在网络直播平台对新闻节目进行现场的同步的直播报道,通过网络媒体,与互联网及终端用户不断互动,能够有效提升电视媒体节目的品牌形象。拥有巨大用户的视频网站可以发挥网络传播的特点,将那些不能守在电视前观看节目的受众拉回,进行二次甚至是多次的转播,极大增强观众的关注度和忠诚度。在我国,已经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例如近年来大火的《中国好声音》,它的热度笼络了大量的受众,但是由于节目播放时间的问题,如果通过电视媒体我们就只能在深夜观看,但是浙江卫视与搜狐、优酷、爱奇艺等多家知名网站开展合作,并在官方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跨媒介立体式的传播。正是这种跨媒介跨平台式的互动转播,让受众们可以无时无刻的去关注节目本身,而不用担心时间的问题。再加上节目本身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并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国元素的添加,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所以《中国好声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正是由于节目借助了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巨大的用户流量,因此在创造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达到了节目大范围的推广与传播。

    传播媒介的不同方式都具备了不同的属性,只要在多媒体融合下共同传播,增强自身节目内容,才能增强节目的影响力,实现广泛的传播效应。

    3.4合作共赢,分享新兴市场红利 网络直播平台因为直播内容的良莠不齐,以及其低门槛的参与方式,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16年以来,对于网络直播的监管措施纷纷出台,有些正规的网络直播平台已经开始了持证上岗。但是有限的政府监管力度,在网络海量生产内容面前依然显得很乏力,而电视媒体由于熟悉国家文化宣传政策精神,拥有成熟的优秀内容生产和严格的质量把关经验,因此可以考虑由电视媒体来入股网络直播平台、由电视媒体来监管平台的运作,这样对于网络直播行业的乱象丛生,可以起到一定的带头和把关作用,还可以通过自身完整的结构体系为网络直播平台注入更多的软硬件协同开发的发展性资源。

    以湖南卫视为例,湖南卫视的核心理念就是快乐中国,传递的品牌目标就是“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且湖南卫视的观众群体偏年轻化,和现在网络直播的受众群体的年龄段相符。而湖南卫视也是第一家选择与网络直播合作挂钩的电视媒体。面对传媒媒介融合的浪潮,湖南卫视先行一步,积极转型,打造了全新的市场平台,包含生产、传播、销售、用户服务等全方位产业链,实现了电视发展和网络媒体的融合改造,以领先的姿态走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之上。

    4.结束语 网络直播是信息化时代的标志, 建立在电视媒体直播基础上, 并对传统电视媒体造成巨大冲击, 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 但与此同时, 也为传统电视媒体提供了辅助与补充。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电视媒体应当选择从自身出发,合理利用当前多媒体聚合的传媒生态环境,坚持发展自身的品牌战略,以发展优秀的节目内容为核心,注重全能型优秀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提高自身主持素质,以高品质的内容为后盾,用内容去拓宽渠道,加强自身与网络媒体平台的联合。网络直播应保证直播内容的规范与健康, 两者之间互相协调。电视媒体应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网络直播平台带来的挑战,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注入自己强劲的青春动力和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续蔚一.网络直播平台受众的心理特征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8;

    [2] 赵梦媛.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J].西部学刊.2016.08.29;

    [3] 朱妍.传播学视角下网络直播的传播要素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7.3.3;

    [4] 牛艺霏.浅析网络直播的特点与发展现状——以“网红”直播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2.1;

    [5] 陈端.电视媒体如何应对网络直播挑战[J].南方电视学刊.2016.04;

    [6] 付大志.网络直播与电视媒体的融合初探[J].西部广播电视.2017.10;

    [7]曾一昕,何帆.我国网络直播行业的特点分析与规范治理[J].图书馆学研究.2017.06;

    [8]李黎丹.网络直播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J].南方电视学刊.2016.04;

    [9]阴法锐.关于中国网络直播热现象的探究[D].山东大学.2017.05;

    [10]王江山.透视中国网络直播当前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3;

    [11]刘大海.关于加强网络直播监管的建议[J].现代交际.2017.7.18;

    [12]王松.我国网络直播平台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3.15;

    [13]杨胜忠,陈勤.网络直播行业政策走向[J].声屏世界.2016.12.16;

    [14]王可宁,袁家韵.网络直播违法犯罪问题研究[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7.17.02;

    [15]马铨.网络直播的创新[J].视听界.2016.06.40;

    庭审直播,公诉人的挑战与应对

    2014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全国两会上指出,“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建成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各级法院直播案件庭审4.5万次。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多种媒体直播社会关注案件庭审情况,取得良好效果。”2013年对于我国司法公开的进程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薄熙来案、王书金案、北京大兴摔童案、南京饿死女童案等一批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进行了庭审直播,撩开了我国司法的神秘面纱,在推进我国司法公开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全国各地司法部门庭审直播情况看,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就明确要求,每个合议庭每年至少要选择一个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庭审进行微博直播,主动回应民众需求。据统计,目前全国31个省份中,至少有17个省份出现“微庭审”案例,包括北京、上海、海南、广东、陕西等地。上海庭审直播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上海市检察机关参与庭审直播较为典型的做法即“检察官在线”。通过检察官作客网站接受访谈、网络庭审直播、听庭评议等形式,积极开展与民众的交流互动。2011年静安区检察院在上海检察系统率先开通“静安检察”官方微博,随后,上海市检察机关微博群在东方网东方微博开通,通过官方微博,为微直播提供了便利。在上海市检察机关2014年工作重点中,特别提出要加强执法办案行为和语言规范化建设,规范检察人员的言行举止,制定检察人员仪容规范,明确出庭、接待以及工作场所的着装、配饰等要求,制定检察人员的执法规范用语,对接待、讯(询)问、告知、答复等执法办案活动,提出文明用语的规范要求。这些重点内容也符合庭审直播对公诉人的基本要求。

    “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随着庭审直播频度与力度的加大,作为刑事诉讼庭审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国家公诉人,其在法庭上的一言一行都将被处于更大范围的监督之下。从当前司法实践来看,公诉人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还远不能适应庭审直播这一形势的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职业素养与荣誉感有待增强

    公诉人在等腰三角形的诉讼构造中处于重要一角,既代表国家行使指控犯罪的职责,又依法对庭审过程行使监督职责,这一特殊身份所具备的综合素养比之其他检察业务部门的检察官要高得多。具有职业荣誉感与神圣感是成为一名优秀公诉人最基本的素养,如果没有对这份职业的崇敬与追求,纵然你有雄辩的口才也不可能成为这一行业中的翘楚。当前,培养公诉人良好的职业荣誉感与神圣感显得有些薄弱,这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公诉队伍的稳定与整体素能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信仰的缺失。仅把这份职业视作个人谋生的工具,或以工作压力大、收入福利少为由千方百计调离公诉岗位或检察机关;二是价值观的错位。办案与出庭以走过场为目标,没有对每起案件产生的原因与引出的思考作深入剖析与阐述;三是工作激情的懈怠。将每次与优秀律师庭上激烈交锋切磋视为提升庭审能力的意识不强。这些现象如不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加以切实解决,将会影响到整个公诉队伍的稳定与整体素能的提高。

    驾驭庭审的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法院系统通过加大培训,许多法官掌控庭审和居中裁判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另外从律师队伍来看,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近年来律师队伍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优秀人才,其更加适应控辩式庭审,尤其在庭审直播中,这种优势更明显。

    从共振原理看,达到庭审最佳的效果需要控辩审三方的极致发挥,任何一方的弱势都将会对庭审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对此,要更加重视公诉人出庭公诉的能力。当前,一些公诉人不能有效掌控或者驾驭庭审,以致于在办理一些多被告、多事实、多律师且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主要表现在:不熟悉公诉人在庭审中的相关权限与职责,以致于对许多违法现象不善监督、不敢监督;讯问(询问)和示证不能结合案件主要问题突出讯问(询问)与示证的针对性;辩论针对性不强,不能概括庭审各方争议焦点并作出有力回应;对庭审中的突发事件(比如证据突袭、翻供、旁听人员骚扰法庭等)应变处置的能力不强等。

    辩论回应的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公诉人在庭审中进行辩论和回应的能力还有欠缺,主要表现在:讯问(询问)不着边际,不能结合案件特点精心组织有效讯问,讯问(询问)的针对性不强,不善于运用组合讯问(询问),不知讯问(询问)与在案证据如何做到内在逻辑的有机联系;示证说明与概括性不强,回应不力,对每份或每组证据所要证明的内容没有精炼概括,对辩护人提出的质疑不能有效回应;辩论阶段的对抗性和针对性不强,习惯于照本宣科,不善于临场表达或脱稿辩论,对被告人当庭辩解与辩护观点不善于归纳,回应时答非所问;语言枯燥乏味,不善于运用生动语言以及能直击旁听人员心灵的语言进行对抗,更谈不上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出庭的礼仪形象有待改变

    庭审直播对公诉人出庭的形象要求甚高,其庭审中表现出的气场和气质往往影响庭审效果,而这种气场与气质既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也有个人后天努力的结果,要知道一名优秀的公诉人在庭审中表现出摄人心魄的气场和气质,均来自于其庭审中的语言、肢体、激情等多种因素有机结合并产生共振的结果。虽然形式不是决定性的,但有时候形式的瑕疵往往会给公众留下质疑的余地,特别是在庭审直播方式下这种瑕疵会被无形放大。当前,公诉人在出庭礼仪及形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服饰仪表不佳。出庭前公诉人往往不注意个人仪表形象,有的服饰过多,有时头发凌乱,有的领带或徽章佩戴歪斜,有些女干警耳环叮当,口红指甲十分显眼;二是庭审中手舞足蹈、雷言雷语,肢体语言过分夸张,影响整体形象;三是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与法庭气氛不相适应。这些问题都将给公诉人的庭审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统一对公诉工作求变革新的思想认识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改革就是求变,就是一种革命,需要大胆和谨慎、勇气和智慧并重,坚持变与不变相统一,不能因循守旧。这种哲学理念折射到公诉工作中,就是要遵循检察工作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找准检察工作改革的切入点。庭审直播是对传统庭审方式的一种突破,它已从传统的到庭旁听演变为电视直播、网络直播,受众面不断在扩大,面对这种变化,公诉人要应时应势而变,不断改进在镜头下出庭应诉的能力和水平,以求变和应变顺应法治社会带来的挑战和庭审方式的新变化。

    加强公诉人职业素养与荣誉感的培养

    代表国家行使指控犯罪的职责决定了公诉人岗位的职业荣誉感与神圣感,公诉人在公众心目中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是受人尊敬的,任何一名称职的公诉人都应当把这份职业视为生命,热爱这份职业并维护这一职业形象,在这一岗位上充分体现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纪律与作风。而当前公诉人出庭应诉能力上的欠缺一定程度上还要归咎于公诉人自身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不够内化和巩固。对此,良好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高度的正义感是公诉人必备的政治素质,同样也是选拔公诉人的首要前提,不具有这一特质,即便有满腹才能同样不适合做公诉人。责任催生良知,责任推动敬业,有了责任心,就会有忠诚;有了责任心,就会牢记公正;有了责任心,就会保持清廉。

    提升公诉人的出庭能力和技巧

    一是注重庭审语言的说理性。庭审直播面对的是普通大众,公诉人要准确把握“情、理、法”的界限,并注重“情”与“理”的阐释,在语言上要善于将案情化繁为简,用群众听得懂、能理解的语言。在一些具有典型警示教育意义的案件中,要善于用朴素但又能直击人心的语言阐述案件和进行法制宣传。二是注重知识结构的丰富性。庭审活动中,控辩双方争辩的焦点往往不限于法律问题,很多疑难复杂问题会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社科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它要求公诉人不仅要精通法律,还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有锲而不舍、学而不倦的精神,自觉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保证公诉人在庭审活动中以快速敏捷的反应、陈辞雄辩的口才、庄重文雅的气质、沉着稳健的风度、缜密细致的思维揭露犯罪、证实犯罪,促使被告人认罪服法。三是注重庭审效果的艺术性。一场庭审效果较好的公诉庭,会使我们感受到庭审效果的艺术性,公诉人用自己的人文素养、表达能力和知识结构来控制整个法庭气氛,吸引法庭中所有人的注意力,使整个法庭上的人都关注其下面将要表达的观点,这种对法庭的掌控已不仅仅是一种技巧,而可以称之为艺术的感染力。

    把好公诉人选拔和培养的“三关”

    一是把好公诉人选拔的招录关。公诉人特质的具备和发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检察机关善于从检察机关内外发现具备公诉人特质的人才,并吸引该类人才进入公诉队伍,通过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使其成为一名优秀的公诉人。我们认为,检察机关可以与大专院校构建检校合作,培养“储备公诉人”机制,在大专院校的法律院系、学生会、辩论队等机构和组织中发现具备公诉人特质的学生,由学校推荐,并经过检察机关考察,将该类学生作为“储备公诉人”,组织学生来检察机关实习锻炼,检察机关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鼓励学生报考检察机关,对于报考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二是把好公诉人选拔的培养关。除了加强系统内部的培养外,我们认为可以构建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检察机关的交流培养机制,每年委派优秀公诉人至港澳台地区的检控机关进行交流和学习,由该地区检控机关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培养、传授出庭应诉经验和技巧,特别是在镜头下庭审应诉的能力,处理涉港澳台案件的知识,公诉人出庭的礼仪仪表知识等等,进一步拓展视野,提升公诉人的综合能力;三是把好公诉人选拔的晋升关。对于公诉人的考核和评价不能与对公诉部门的考核评价画等号,即将某些部门考核指标用来考核公诉人。

    庭审直播作为庭审的一种新方式,对检察机关的公诉工作和公诉人的出庭应诉能力将产生日益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对此,我们应作前瞻性思考与应对。近年来,上海检察机关的公诉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面对庭审方式的变革,上海公诉人应以求变应变的心态、大胆谨慎的思路、开放包容的胸襟,充分展现上海检察机关的整体形象,促进公诉工作更全面、深入、可持续发展。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不明觉厉!

    没有一句废话,精简有力。

    推荐访问:浅析 如何应对 直播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