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演讲稿 > 正文

    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管理报告

    时间:2021-08-16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1 1

    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管理报告 3 篇

    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管理报告第 1 篇

    根据《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强化措施规范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管理及运行的通知》文件要求,庚及召开专题会议,对我县组建的 14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开展检查指导工作。下面针对合作社管理和运行情况作以下报告: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高度重视,抢抓落实。

    我县严格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发展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的意见》文件精神和要求,于 2018 年 10 月 25 日召开十四届县人民政府第 22 次常务会。在会上专题研究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各项事宜,由县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县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管理(暂行)办法》和《县扶持发展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办法》,并明确了政府、林草、发改、财政、扶贫、纪委、乡镇等各个相关部门的权利和职责。

    2、多边协作,提高效率。

    为系统管理和健康有序发展壮大我县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我县多次召开合作社组建、运行相关会议,确保各相关单位职责,杜绝权力越轨,形成了县政府、县林草局、各乡镇对合作社的协同管理,明确林业技术指导对合作社运

    2 行的责任机制。

    3、扩大影响,加强宣传。

    我县林业工程项目通过各微信、qq 平台进行公告;城区及各乡镇公示栏进行张贴,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邀请各合作社参与评议。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任组长,各责任单位抽调的专业技术人员任成员的评议小组,通过评议来确定项目承建合作社,评议过程严格执行公正公开的原则,评议结果及时通过张贴公示文件、林草局(各乡镇)工作群等渠道进行公示,确保社会公众知晓。项目建设过程中林草局下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建设质量进行监督指导,建设完成后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完成资金兑现。

    4、全面自查自纠。

    我县 14 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注册渠道和程序合理合法,没有借用贫困户信息虚假注册、一人控制多家合作社、登记贫困户未实际参与造林任务等违规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运行过程中,各个相关单位参与力度不够,没有专人负责相关工作,存在语言障碍;我局日常管理工作耗资耗力,工作经费紧张;林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项目建设地分散,监督指导能力有限。合作社成员植树种草技术参差不齐,技术落后;合作社缺乏管理人员和建设经验;缺乏前期经费和垫支能力。

    3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有效推动我县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发展,保障社员脱贫增收,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合作社的监督和管理。一是加强收集各个环节的公开公示、摸排督查工作并做好报告;二是完善我县的项目议标指标;三是加强相关单位的工作联系,特别是乡镇人民政府,明确相关责任;四是加强局内项目建设技术人员培养,扩大监督指导力度;五是加强自查自纠,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

    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管理报告第 2 篇

    2020 年以来,吕梁市柳林县有效推动全县造林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和提升带贫能力,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

    为确保造林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持续规范提升,柳林县实行党支部+造林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统筹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与企业联动治理。相关企业结合实际统筹,对于承担的任务和拟推进的事项,通过法定程序优先扶持造林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

    据柳林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柳林县制定了优先项目实施、工程项目议标、造林任务分配、造林收益分配等扶持政策,共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 48 个,吸纳社员 1112 人。

    4

    通过议标方式,48 个造林专业合作社共承揽实施造林 17.11 万亩,先后吸收 1739 人参与造林。

    截至 2021 年年底,48 个造林专业合作社为参与造林的 1392 名贫困人口发放劳务工资 1306.99 万元 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管理报告第 3 篇

    广西藤县早部署早行动,植树造林助力脱贫攻坚。截至 3 月 12 日,全县完成造林 1.7 万亩,占年度造林任务的 39.2%。参与植树造林的,许多是当地贫困户。此外该县的生态林管护,重点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护林员,今年已有 130 人被聘生态护林员。在家门口就业,务工务农两不误,加快了贫困户脱贫摘帽的步伐。

    在今年春季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该县林业部门主动对标对表上级部署要求,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春季植树造林结合脱贫攻坚冲刺,双轮驱动,升级加力,高质量推动各项目标任务。紧扣林业产业扶贫,帮助贫困户增强造血机能,实现脱贫摘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县目前已荒山造林 4500 亩,迹地人工更新、萌芽更新等 1.34 万亩,全民义务植树 200 万株,总投入资金约 6000 多万元。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生态林、经济林,正在蜕变成扶贫林,变成一个个露天的扶贫车间,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林业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方式,实现致富增收,脱贫摘帽。

    与此同时,该县已投入 5000 多万元开展造林绿化工作,

    5 用于一级路、高速公路引道以及乡村振兴示范点的绿化提升,其中约 4000 万元用于全县 21 个乡村振兴示范点绿化提升工作。既美化了家乡景观,又让本地的贫困劳力找到了就业岗位。目前,国土绿化提质行动规划已接近扫尾阶段,预计 4 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作者前途不可限量啊!

    脱贫攻坚调查报告

    脱贫攻坚调查报告

    xxxx市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守着石山,河池人祖祖辈辈都在与贫穷作斗争,到2010年底,这片山区还生活着162万农村贫困人口。怎么拔掉穷根?搬下山、兴产业、建基础设施……一场涉及百万人命运的脱贫战役在桂西北腹地打响。

    水泥路是新的,果园是绿的,说起自己的“脱贫路”,xxxx市天峨县甘洞村的唐淑英湿了眼眶。3年前,穷了大半辈子的唐淑英东拼西凑30万元,流转100亩耕地,种植珍珠李。“3年挂果期完全没有收入,今年终于要见到效益,可以脱贫喽。”

    搬出来,换个活法

    xxx来终于住进让他期盼了30多年的新家。

    在xxx市都安县下坳镇坝牙村拔地而起的新村背后,是连绵起伏的大山,xxx来老家的房子就在大山深处。

    那是个养育了xxx来一家六代人的土坯房,简陋又孤独。这些年,xxx来一家五口人就靠山上的几亩地维持生计。由于耕地少、海拔高、种植收成差,附近的邻居陆陆续续都搬下了山,只剩xxx来一家留在山上。

    山路难走,两个孩子到最近的学校上学,每天路上要耗费两个多小时。xxx来感叹,能搬到交通便利的山下居住,是他和家人多年的夙愿。

    这个夙愿在今年1月份终于实现了。xxx市启动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xxx来在山下安了新家。

    xxx市位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滇桂黔石漠化区内。河池穷,就穷在一方山水。xxx市石漠化土地面积72.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1.6%,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达84.5万公顷。长期守着石漠化山区,全市有7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3个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684个贫困村,是广西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易地扶贫搬迁,成为河池脱贫攻坚的“当头炮”。“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要想彻底拔穷根,不得不换个环境谋发展。”xxx市副市长陈继勇说,搬出来,换个活法!依托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安置地的承载能力,或商或工或农,已成为河池各级党委政府斩断石山区穷根的共识。“十三五”时期,xxx市易地扶贫搬迁目标任务为24.5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对象22.45万人。

    “目前坝牙村共搬迁入住贫困户100户555人。”下坳镇党委书记杨慧说,安置房户均住房面积90平方米,每户人均购房补贴2.4万元。按每平方米建设费用1400元计算,xxx来迁入90平方米的房子,自己只掏了6000元钱。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xxx说,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最大的问题仍然来自生存。搬出去吃什么?这几乎是每一名面对面动员群众搬迁的镇村干部需要解答的首要问题。“搬迁农户的就业问题是重中之重,为此,市里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产业,使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兴产业,拔除穷根

    无论是对于易地搬迁扶贫的贫困户还是对于安住故居的贫困户来说,发展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怎样发展产业才能致富?河池的体会是:必须选准产业,还要“认清自己”。河池人均耕地少,石山地区耕地碎片化,大规模的粮食种植和养殖产业成不了气候。如何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当地政府选择发展特色农业,有特色才有竞争力。

    投入向产业倾斜。去年,xxx市共支出各级财政扶贫资金28.92亿元,整合涉农扶贫资金支出27.87亿元,推广“产业+金融”扶贫,鼓励贫困户将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每年获得固定金额分红。 xx县芒场镇者麻村以贫困户入股,发展猕猴桃和核桃产业。2014年,者麻村有机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在本村流转620亩土地种植红心猕猴桃。村里有60户贫困户入社,每户入股3500元。按合同,3年后,贫困户连续15年,每年可固定分红500元。

    产业发展有了资金,贫困户还能参与分红,看上去是个好事。但猕猴桃产业需要长期培育,3年挂果,4年才见效益,在这之前,贫困户靠什么挣钱?

    xx县尝试“长短结合”模式,不仅可以解决当下贫困地区的增收问题,也给持续增收创造了条件。芒场镇镇长覃大军说,村里的食用菌产业,就是以短养长的。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统一种植、统一收购,每5户农户种植一亩食用菌,户均年增收4000元,当年种植,当年见收益。

    “短平快的种植项目见效快,增强了贫困户的脱贫信心。长远的种植项目,可以让村里在未来3年至5年有一个主导产业,基本可以实现稳定、持续增收。”覃大军说,“试行一年,去年全村101户贫困户,现在仅剩6户还没脱贫,今年准能摘帽”。

    按照设计,除了分红,贫困户还有土地租金、打工薪金收入,变身“三金”农民。者麻村有机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黎承开说,仅自己的合作社就基本吸收了附近的全部劳动力,“80元至100元一天,贫困户学到技术后,还可以自己干”。

    目前,xx全市有桑园82万亩,水果88.53万亩,蔬菜129.12万亩,食用菌1.639亿棒,桑蚕、毛葡萄等特色产业的种植规模均排在全区前列。截至2016年底,xxx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3884家,家庭农场发展到549家;建成市级以上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0个,创建各级示范区108个,带动农户5.04万户,产业聚集效果显现。

    投建设,石山变金山

    xxx市市长助理王乃岳说,“石漠化地区脱贫攻坚,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河池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光秃的石山无法涵养水土,常年旱涝交替,种地主要靠天吃饭。“要发展特色农业,没水浇地肯定不行。”王乃岳说。 为此,河池强化水利基础的带动作用,加大农田水利投入。2016年,全市共有11个县市区被列入中央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和专项县,累计完成项目投资5.91亿元,集中对中小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完成渠道防渗1586公里,受益灌溉面积40.75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0年的0.31提高到2016年的0.471,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0.91万亩。

    基础设施建设思路不断创新,在“山水田林路”基础上,将文化环境与产业发展融入其中。在南丹县巴平村,层层叠叠的梯田上千亩油菜花随风起浪,这个聚集着壮族、布依族、苗族和瑶族的古老村落,经过水渠修整、道路硬化等综合治理,近年来成为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之乡。村民韦英干脆在家门口摆起了烧烤摊:“村里环境好了,来游玩的人多了,油菜花节期间每天能挣3000元至4000元,比打工强多了。”

    xxx市政府总结,石漠化治理是河池脱贫攻坚必须迈过的坎:一些石漠化治理较好的地方,群众产业发展道路多,从而更重视保护石山生态;石漠化治理滞后的地方,群众缺乏产业支撑、脱贫困难,被迫开荒扩种,陷入恶性循环。

    “将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经济发展相结合,减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是关键。”陈继勇说,经过多年摸索,河池创造了治理荒漠的24字方针:“人下山、树上山、草绿地、羊入圈、药盖石、水蓄柜、土保持、民致富”。

    返乡创业的“90后”大学生蓝钧3年前创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70户贫困户入股,在都安县下坳镇隆坝村龙磊山流转350亩耕地,全部种上毛葡萄。“葡萄藤根部能‘抓’住土层,不让泥土被雨水冲走,既绿化了山地,还能带动周边村民致富。”xxx说。

    看起来淡淡的,到还是很有情感的。

    推荐访问:脱贫 造林 攻坚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