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演讲稿 > 正文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例文

    时间:2021-09-30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范文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在其上任以来,时时以共产党员的八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群众的饥苦装在心中,从不强调个人荣辱、得失,务实于本职工作,使本村的经济明显好转。村积累稳中有升,现村集体存款8万元,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尤其在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中,他能积极投身于其中,时刻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指明了方向,使庆先村38户贫困户基本脱贫,其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截止XX年庆先村共有250户看上了有线电视,有220户用上了程控电话,为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抓思想建设,提高支部一班人综合素质

    李春山接任支部书记后,深知要想发展本村经济,必须取得村民对本届党支部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上任伊始,他就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政策理论水平上。(一)是利用“三会一课”集中辅导统一学习。共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十五次,在培训班上镇党委书记孙昌顺同志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村》和《以“三个代表”为动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为题进行辅导;八一农大教授讲解烤烟的栽培技术。在学习中,全体党员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经常性的学习、受教育、学习新科技,才能增强为村民服务的本领。(二)是村“两委”的主要领导带头学。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李春山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认真记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做到雷打不动。由于村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带动全村党员主动、自觉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帮富致富的能力,对“三个代表”的理解也不断加深,思想素质不断提高。同时李书记还率先走入村民中,与之谈心,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外及村民对党支部还有哪些意见和要求,并诚心请村民为本村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其带领下党支部成员都能走近村民,确实了解村民的饥苦,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使村民增强了对党支部及党员的信任度,为其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烤烟生产,发展特色经济

    李春山同志紧紧把握发展农村经济产业,从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为村民要效益这个工作重点入手,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去年春耕期间,许多贫困户缺乏资金,无力购买春耕生产所需的农药、化肥。李书记了解情况后,经过多方奔走,先后与农技站、镇供销社及个体农资店取得联系,为村民解决了10万多元的农药、化肥,使村民及时、顺利的完成了春耕生产,受到村民的一致赞扬。李春山同志就是这样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处处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今年春耕期间又为农户解决了7万多元的农药化肥,使今年庆先村的春耕生产得以顺利完成。

    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告诉李书记,单靠种植大粮作物想脱贫难,庆先村交通方便,土质好,很适合烤烟种植,而且市镇为扩大烤烟生产,每年都给予优惠政策。庆先村距烤烟收购站较近,发展烤烟生产大有可为。可目前的农民一缺资金、二缺技术,怎么办?一连几个日夜他都吃不好、睡不着,自己领航包扶的那几户的条件他很清楚,一个想法在大脑中萌生,他先去作通了帮扶对子中头脑固执的李军的思想工作,并与信用社和农技站取得了联系,为烤烟户解决了5万元贷款,十余吨化肥,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经过他和烟农的一年的辛苦劳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烤烟亩产220斤,均价3.17元。他的领航户一年脱贫,并全部还清贷款,很多农户尝到了烤烟的甜头,今春又有5户要求种植,烤烟面积由去年的650亩,发展到800亩,烤烟生产在庆先村前景喜人,成为庆先村的支柱产业。由于整天忙于工作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家中事务,自家的农活常常是无暇顾及,妻子经常说:“这个家是我一个人的,而村民才是你最亲的人,他们的家才是你家,家里的事你从来不管。”听到妻子的埋怨,他总是微笑不语,因为在他心中清楚知道妻子是理解他的。

    没有一点瑕疵!

    看到就觉得很贴切!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xxx,男,汉族,中共党员。20XX年先后被团中央、自治区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外出务工返乡创业先进个人”等荣誉。

    1993年X月高考落榜的xxx,一位执着朴素的农家孩子,他对生活没有气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寻找属于自己的新路子。1994年随同同村人外出到石嘴山市打工,一年时间虽挣到一点钱,但与自己的理想还相差太远,在打工过程中他看到驾驶是当今社会致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于是他萌发了学习驾驶的念头。1996年元月,他到固原驾校开始学习汽车驾驶技术,通过一年的学习,他能熟练的驾驶各种车辆。1997年X月他在县劳动就业局组织联系的北京中建一局打工,在中建一局搅拌站开运料车,硬是凭着一股吃苦、勤快灵活、憨厚质朴劲,赢得了领导的重用。1998年他被配到河间项目部给经理王庆春开车,工作倒是轻松了,但他却更加刻苦了,他的苦干深得王经理的赏识,一次他和王经理谈起家常,谈到家乡的特产“沙棘”,便对王经理做了大量的解释,并提出在隆德搞“沙棘”资源开发的设想,王经理对此非常感兴趣。1999年至20XX年xxx多次带王经理来隆德县实地考察,并到国家林业局、水利部咨询,赴内蒙古、东北、山西、河北等“沙棘”加工企业进行考察学习,通过学习,xxx对“沙棘”的开发有了自己更深刻的认识。20XX年X月他怀着满腔信心返回家乡发展,学习引进了区外技术,同时也引进了区外投资,从选址建厂、办理各种手续到招工培训,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和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20XX年X月X日在一阵鞭炮声中,隆德县美隆饮料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了。X月份“美隆”牌沙棘果汁一上市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近几年来,xxx有了自己牢固的客户基础和销售渠道,年加工沙棘800吨,向当地投放沙棘原料收购款XXX万元,销售饮料XXX万瓶,创利润XXX万元,使公司资产达XXX万元,流动资金XXX万元。所加工的沙棘子、沙棘果肉、沙棘果汁远销北京、四川、陕西、青海等几大制药厂,并借助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快发展,特别是美隆沙棘加工业的开办带动了周边地区退耕还林及沙棘资源后续开发产业得到大发展,同时还为部分下岗职工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周边地区农民收入,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二)

    xxx,男,现年54岁,大专文化。安乡县三岔河镇紫云宫居委会蔬菜种植及经纪人。现任安乡县湘北蔬菜合作社总经理。

    20XX年,xxx从广东引种“黑皮冬瓜”到安乡县三岔河镇罗洲村一组种植,当年种植面积78亩。20XX年扩大到200亩,20XX年扩大到1000亩,20XX年种植10800亩,8年累计推广35000亩,产量一致稳定在20XX斤左右。在冬瓜种植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对施基肥、防疫病、冬瓜高温保鲜贮等冬瓜种植技术取得成功经验。20XX年X月组织“黑皮冬瓜的引种与推广”课题研究,X月X日市专家评审组验收认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已申报常德市科技进步奖。

    20XX年带领刘甫云(老农技站长)、姚正德自费赴河南新野县、上海市青浦县考察荷兰必久甘蓝,当年引进500亩。

    20XX年种植1000亩,20XX年种植20XX亩,20XX年稳定20XX亩,平均每亩产量达1000斤,产值突破20XX元。现已与河南新野蔬菜专业社、荷兰驻上海必久办事处签订1000亩上超市销售甘蓝的协议。

    20XX年组织三岔河镇种菜农民、农村经纪人(销菜)成立三岔河镇蔬菜协会,组织会员发展蔬菜,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扩大销售市场,20XX年三岔河镇首次突破种植万亩蔬菜,使蔬菜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20XX年在三岔河镇蔬菜协会的基础上成立“安乡县湘北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社员XXX名,辐射带动四县十六乡镇,6000农民种菜25028亩,总产量达80000吨,总产值可达8XXX万元。销售市场扩大到了全国二十二个省市,“罗洲冬瓜”打入韩国市场。合作社成为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湖南农业大学科研示范基地。20XX年,评为常德市十大农村科技合作组织,20XX年被定为全省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

    20XX年X月引进荷兰芫荽菜种子3500斤,种植面积310亩,其中他本人种植110亩,每亩产量达5500斤,产值2\\d{2,3}元。xxx通过六个月的研究,实现芫荽菜栽培技术五大突破,向国家专利局申报技术发明专利,已于X月X日公布,专利号20XX10107561.6。

    xxx同志尊重科学、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在高效无公害蔬菜种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组建的“安乡县湘北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打造“罗洲冬瓜”品牌,带动了一大批人科技致富,成为了当地农村名符其实的科技致富带头人。20XX年安乡县政府授予xxx“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光荣称号、20XX年,安乡县委授予“全县十大学习之星”。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三)

    凤县唐藏镇庞家河村的xxx,是当地远近有名的致富带头人,女致富能手,她用几年的苦干实干,换来赫赫实绩。目前拥有30亩苹果园,13亩花椒园,投资30余万元建起的生猪繁育和育肥厂,不仅自己收入增加了,还吸纳了村里不少剩余劳动力,带动了村里苹果产业的发展。

    加强果树改良,促进主导产业发展

    1990年,22岁的xxx嫁到了庞家河村,当时的庞家河村主导产业单一、人均收入极低。家里公婆年老多病,不但不能给他们添力帮劲,还不时的要医疗费用。孩子刚出生不久,生活的压力沉重的压在xxx身上。她想过象别人一样外出务工,但又放不下一家老小,家里只靠8亩承包地,再努力8亩土地也不能使一家六口过上富裕的日子。困难像磐石般横在xxx面前,想干事都不知从何下手。生性坚定的她经过长期的思考,终于看到了发展的机会,村里好些人嫌种地挣钱少,尤其是种坡地效益差,作务便不太上心,还有撂荒的现象。于是她决定用自家的好地换别人的坡地,以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于是她就用自家的六亩平地换了30亩坡地,加上自家承包的10余亩坡地,近40亩全栽上了苹果,她家的苹果园是全村数量最大的。但是,传统的管理方式,苹果的产出效益太低。于是,她想到了科学管理、改良品种。她先后到杨凌、宝鸡等地学习先进的果树改良、果园管理技术,邀请技术员指导。对自己的果园进行了大面积的改良,加强了果园管理。面对别人的怀疑的眼光,她全然不顾。夏天她挑粪施肥,冬天给果树换土、修剪、管理,运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拉枝、修剪技术。十年如一日,她在几十亩坡地上建成了优质高产果园。近十多年来,仅果园一项,纯收入达XXX万元以上。

    紧抓机遇,椒果飘香

    政府号召25度以上的坡地退耕还林,当时宣传的退耕还林政策优厚,好多村民持怀凝态度,不信任政府,甚至说政府在给百姓上套,村干部上门宣传,退耕还林任务都得不到落实。xxx在其建果园的过程中享受过政府的物质及精神支持,她决定抢抓机遇,退耕还林,还是用她的老办法,用好地换别人的坡地,换回的坡地再退耕,她成为了当地退耕面积最大,最早的首批退耕还林户。但是她的退耕有她的独到之处,别人退耕栽刺槐、油松,认为这些树种好活,不用管、不费力,还能享受政府的政策,而xxx退耕后,依然栽上了花椒树。十三亩大的花椒园春栽、秋栽,整整用了两年才栽齐,后面补株、挽苗、松盘、扩盘、施肥、锄草、防虫治病,一干又是十年。如今,椒树已有九年树龄,都进入了盛果期,年产花椒20XX多斤,产值三万多元。

    持续发展,再图新业

    果园、椒园建成后,xxx的家庭收入明显增多,成为当地富裕户。但果园、椒园要保证质量,成为绿色农产品,减少化肥残留,农家肥显得严重不足。同时,果园里的落果、非商品果无法利用,损失严重。于是,20XX年,她又投资30多万元,建成700多平方米的猪舍,办起了良种商品仔猪繁育场,走上了果园种草、养猪、猪粪入沼,沼渣为果园增肥的种、养循环发展模式。为办猪场她跑贷款,购买良种母猪,学饲养,学防疫、学治病,一切从头开始,硬凭着她不成不罢休,坚定不移,从点滴做起的精神,一步步走来。目前,存栏能繁母猪80头,出售仔猪200头,出栏育肥猪23头,待出售的仔猪还有250头。明年准备苹果园种植牧草30亩,出售仔猪1000头,预计可获得利润XXX万元。

    示范带动,共同致富

    二十年不懈努力,坚定不移,苦干实干,成就了xxx这名女致富能手。xxx富了,但是她并不满足,她不愿意看到那些同她一样辛苦耕耘在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依然不富裕。她说,一个人富裕不叫富裕,大家都富了,那才是真正的富裕。为了将技术及时传授给农户,使苹果改良新技术得到推广,形成产业化,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苹果改良技术推广上,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多年来掌握的技术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周围农户。她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其他群众进行两园管理、动物疫病防治,经常在乡亲们地里一呆就是一整天。她还经常自己出资聘请县、镇技术员来村上进行技术培训,将自己家的果园作为培训基地。自己手把手的教乡亲们修剪果树、拉枝改型,直到群众真正掌握技术。几年来,帮扶贫困户8户,无偿为群众进行技术培训20余次。在她的宣传带动下,近年来庞家河村进行老果园改造800余亩,新发展苹果500多亩,苹果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经过技术改良的苹果质量大幅度提升,注册并使用了“凤唐”苹果商标,苹果远销四川、广东、上海等地,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钱串串。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d{2,3}元,远远高于全镇其他村,成为唐藏镇的一面旗帜。

    推荐访问:例文 带头人 致富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