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演讲稿 > 正文

    某区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文化旅游事业“十四五”发展思路

    时间:2021-10-01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XX区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文化旅游事业“十四五”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围绕建设“文化名县”和“创建XX特色旅游名县”的发展目标,以夯实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繁荣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目的,大力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大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力度,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实现XX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主要目标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全面推进XX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建成一批“高大上,接地气”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

    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智慧旅游,打造便民高效的文化旅游服务环境。以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名县为目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断构建文旅经济发展新格局,建设两大精品旅游线路:以打造“XX”文旅品牌为目标,建设乡村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以打造“XX文化、舞狮文化、歌圩文化、红色文化”文旅品牌为目标,加强建设壮民族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二、主要任务措施 (一)文化工作: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城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新建XX区文化馆、图书馆、壮族博物馆,实现科学化运营和管理。根据部颁标准,文化馆、图书馆均创建成国家一级馆,博物馆创建成国家二级馆。根据我县特色文化建设需要,广泛吸引民资,新建XX文化传承中心、XX舞狮技艺传承培训基地。

    2.农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所有村全部建成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培育一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将全区XX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升级为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城区建设服务于XX镇、XX镇基层群众的文化中心。

    2.文化队伍建设 (1)加强城区、乡、村三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城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队等二层单位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业人员。强化村级文化协管员、文化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和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

    (2)设立文学艺术发展基金。用于文艺作品创作、文艺作品展示和文艺人才培养,在全区文化艺术界遴选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品德优秀、综合素质全面的青年文化艺术人才,采取挂职锻炼、外出培训、院校进修、交流任职等措施进行培养。我区文化馆每年培训XX名乡镇(社区)群众文化艺术骨干。

    3.文物保护 (1)重点文物保护和维修建设。做好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那赖遗址以及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考古发掘、开发利用工作。将“XX”申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做好恩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的重建保护、开发利用工作。

    (2)专业博物馆建设,在XX景区建设“XX博物馆”。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建设一批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博物馆或展厅。

    4.非遗保护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三位一体”保护体系。挖掘、整理域内“非遗”项目,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数据库。将XX山歌、XX舞狮传习基地申报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

    5.文化产业发展 (1)文化旅游方面:充分挖掘XX名人、古迹、宗教、书画、诗词、戏曲、红色旅游文化资源,逐步建成XX文化公园、XX舞狮技艺传承中心、XX展览中心等。

    (2)工艺美术方面:推进城区“书画一条街”建设。开发三坡麦秆花篮等文化艺术产品及衍生艺术品,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加强工艺产品设计和文化创意,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商品。“十四五”期间至少培育2个工艺美术企业。

    (3)演艺娱乐方面:扶持歌舞娱乐、广告会展、文化传媒、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发展,“十四五”期间培育1-2个支柱企业。

    6.特色文化建设 (1)文化品牌:打造五大文化品牌,办好每年一届的“XX文艺晚会”,不断提升XX文化的影响力。有序推进诗书画艺术人才培养计划、“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继续办好“欢乐XX·魅力古城”等主题文艺品牌。

    (2)非遗展演:办好传统文化展演展示活动,在每年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及世界遗产日,组织开展全区非遗展演。

    (二)旅游工作:

    1.工作目标 到 2025 年,XX区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区 GDP 的 5.3%。利用前期资金积累,加大旅游投入,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已有项目,尝试发展新兴项目,在丰富旅游产品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泛旅游产业链;

    在巩固周边城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乡村旅游市场,将XX区打造成XX文化旅游名城,将XX村打造成XX首选乡村休闲和养生度假综合旅游目的地。

    2.重点推进项目 打造XX“旅游项目,推进XX度假村旅游基础设施、XX文化小镇、XX文化长廊项目,旅游设施不断完善。

    在文旅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上,持续创新开展XX民俗文化旅游节各项文化体育旅游活动。

    完全感情流露。

    很明了啊。

    布拖县 “十二·五” 旅游事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布拖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地处大小凉山彝族聚居区的腹心地带,与昭觉、普格、宁南、金阳等县接壤,与云南省巧家县隔金沙江相望。幅员面积1685平方公里, 境内最高海拔3891米,最低海拔535米,高差3300米。县辖3个镇27个乡,总人口16万人,其中彝人口占人口的94%,建县五十年来,全县旅游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规划的原则

    (一)经济发展与旅游文化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对待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旅游文化发展的关系,将旅游文化的发展目标纳入全县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促进旅游文化与全县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旅游文化的发展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旅游资源的管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三)坚持科学规划与重点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开发的原则。

    (四)深入基层,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科学务实地进行规划。

    (五)注重统筹协调,做好各方面的衔接。一是必须与旅游相关政策协调一致;二是必须与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三是与相关行业规划相衔接。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思路

    编制“十二五”期间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我县

    1 的县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牢把握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汲取世界文化精华,整合火把文化优势资源,打造“火把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培育民族旅游文化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五年努力把布拖建设成为“火把文化”旅游名县,加快发展群众旅游产业步伐。

    “十二五”期间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思路是:建立健全事业机构,加大旅游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切实服务于大众,弘扬与发展民族文化,打造火把文化旅游品牌,为全县经济建设服务,构建和谐社会。

    四、布拖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一)旅游资源分类

    1、资源分类

    根据国际标准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参考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分类系统,结合我县10前资源的状况,我县旅游源可分为2大类、10个亚类、31个小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峡谷景观、洞穴景观);水文景观(湖泊水库、风景河段、瀑布景观);气象景观(冰雪景观、气候景观、云海景象、日照景象);生物景观(森林景观、珍稀植物、草地景观、鲜花景观、动物禽鸟)等。

    人文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古迹、革命纪念地); 宗教文化(巫师法式、葬俗);典籍文献(天文历法、文学医学);民族风情(特色风俗、工艺美术、节日庆典、游艺竞技、音乐歌舞);现代人文景观(特色村镇、传统建筑、娱乐场所、产业工程);土特产(风味佳肴、特产品 土产品)等。

    2、资源特色

    2 (1)布拖县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布拖县是国家级彝族火把节之乡、省级“彝族火把节之乡”,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国家级非遗3项(火把节、口弦、银饰手工技艺),已申报“彝族阿都高腔,朵乐荷、口弦、银饰工艺”等四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区域内有四川省第二大湿地和留秀原始森林、白石群,金沙江大峡各等自然景观。

    (2)旅游资源分布合理,保护良好,未遭破坏,虽然开发滞后,但是原生态的民俗等开发得越晚越有价值。只要做好高起点的规划、高质量的开发、高水平的管理,具有明显的旅游开发后发性优势。旅游主导资源——民族风情已具备开发条件。

    (3)旅游资源具有复合性。民族风情与自然生态以及避暑休闲等互补性强,可进行产品组合,不受季节影响。

    (4)旅游资源具备可进入性。

    (5)建设成为单一的旅游目的地难度大。

    3、资源总体评价

    根据旅游资源的价值、特色和开发条件,布拖县旅游资源可划分为以下等级:

    一级(导向性)旅游资源:民族风情(火把节、彝放年、苏尼表演)、补莫湿地开发。

    二级(重要性)旅游资源、吉留秀、金沙江大峡谷、县城。 三级(辅助性)旅游资源:乌科索玛花、瓦都水库等。

    (二)旅游市场及营销现状分析

    1、总体评价

    布拖旅游开发工作的起步,应从2003年县第十一次人代会开始,县政府工作报告用一定的文字章节来进行描述,据统计,2004年接待游客共1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25万元,2005年接待游客1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00万元。但总体看来,旅

    3 游市场尚未真正形成,特别是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则更是不容乐观。

    2、旅游形象模糊

    作为“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旅游形象如何有机结合,从而在市场中形成鲜明的主题形象的问题解决。

    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目前的旅游产品以节庆与会议接待为主,其他产品没有很好的开发。

    4、没有市场促销

    除在州内《凉山日报》、电视上有火把节的促销外,没有市场促销。

    (三)旅游基础设施

    1、道路公路交通现状

    由于公路建设资金不足,区域内公路等级和质量不高,路、车发展不平衡,公路养护状况不佳,自然灾害对公路通行影响严重。

    2、公路客运现状

    布拖汽车站位于县城中心,占地3800平方米。每天发往西昌的客运汽车24辆次;发往昭觉4辆次;发往县域内的客运车及出租车约29辆次;接纳各区发往县城的客运汽车及出租车约29辆次。

    3、通信现状

    近年来,布拖电信事业和移动通信发展讯猛,开通了GPRS系统。

    (四)旅游服务设施

    1、旅游住宿接待设施

    布拖县的宾馆、招待所等旅游住宿接待设施主要集中在县

    4 城。现共有宾馆5家、客房147间,接待床位292个,无星级宾馆。除布拖宾馆、普提园宾馆硬件设施和接待服务质量较好以外,其它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2、旅行社

    没有注册的旅行社。(准备成立一个旅游公司)

    (五)旅游组织机构

    1、现状

    2002年成立布拖县文化体育局,2003年增加旅游职能,更名为布拖县文化体育旅游局,属县政府序列机构。主管全县文化艺术、体育、旅游、语言文字、新闻出版等工作。 2人员编制概括

    县文化体育旅游局行政编制5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2人,工作人员2人(含1名工勤人员)。县旅游与语言文字中心事业编制3人,在岗3人。

    3、旅游组织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员编制少;现有管理人员的文化层次、专业结构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发展现代旅游的要求存一定的距离。

    五、布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没有编制《布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全县旅游发展提供指导思想

    旅游总体规划是一项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管理、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等多方面多学科的系统工程。通过对我县旅游资源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的正确评价,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实施“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实现“火把文化” 旅游名县的宏伟目标。

    (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开发旅游的实力较弱 布拖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以农业生产为主,第

    二、三产业

    5 不发达。投入旅游开发的资金十分有限,只能寄希望通过招商引资金等方式争取一定的外部资金,难以形成旅游资源成片开发。资金匮乏,是影响目前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

    (三)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不易全面开发旅游 我县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在县域内分布并不均衡,景区景点开发难度高;文化旅游资源以彝族火把文化旅游品牌为代表,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最具特色,丰富多彩,但又集中表现在火把节和彝族年两个节庆中,时间短难以形成产业优势。

    (四)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尚不完善

    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但是旅游基础设施和设备落后,没有形成规模,还没有任何旅游招待设施,旅游景区、景点内交通条件需进一步改善。

    (五)进一步提高对旅游资源价值的认识

    由于旅游产业的地位、政策、措施等不能完全准确定位,对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发展前景缺乏正确判断。

    六、项目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编制《布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是一项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管理、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等多方面多学科的系统工程。通过对我县旅游资源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的正确评价,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实施“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实现“火把文化” 旅游名县的宏伟目标。通过编制《布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使我县旅游发展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接轨,制定相应的规划实施方案和分阶断目标。

    《布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范围为我县30个乡(镇),幅员面积1850平方公里;规划时限为2010─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0─2015年、远期为2015─2020年两个阶段来制定发展目

    6 标、规划开发项目并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估。预计投入资金60万元。

    (二)火把节旅游项目

    1、火把广场扩建工程

    布拖是一个彝族聚居县,是火把节的发源地,有“火把节之乡”的美誉,是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也是四川省彝族“火把节之乡”。布拖的火把节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其独特的风格,浓厚、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而闻名遐迩,享誉国内外。布拖彝族火把节民风古朴、气氛浓郁,一年一度的火把节使布拖村村寨寨沸腾,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它不需人为炒作、包装,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民间火把节。布拖县民族火把广场,座落于布拖县城西北角,它为多功能的火把广场,既能进行摔跤、斗牛、斗羊、朵洛荷等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又能进行综合性民族体育比赛。为了继承和发扬民族火把文化,整合火把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促进布拖跨越式发展,打造 “火把之乡”品牌,实现“火把文化”旅游名县的宏伟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对我县火把文化广场进行扩建,把其建设成为有坐台的多功能的火把文化广场、民族体育竞技场和现代体育比赛场地,扩建面积约3万平方米,按每平810 元计算,预计投入资金2430万元。

    2、民间火把场扩建

    布拖的火把场遍及全县各村寨,每年到了火把节之时,村村寨寨的彝族同胞相聚在火把场,进行各种民族体育项目比赛,其中最著名的是拖觉日柱、俄里坪火索者。拖觉日柱属拖觉片区人员集中的火把场,辖8个乡镇,总人口32624人,面积344平方公里,火把场占地60亩,是彝族火把节(三把火传说之第一把火)的发源地。每年火把节时,不仅是本地的彝族人民,还有周边县如宁南跑马、普格西罗、金阳对坪和县境内的群众大约有

    7 10万人相聚在这里,过火把节。

    俄里坪乡的天然火把场—火索者,这里风景优美,距县城30公里,交通方便,每年在这里过火把节的有昭觉县沙洛、罗恩、博史、新民以及我县的彝族群众大约有8万人。为了更好地发挥火把场的作用,作为“火把节”活动的基础工程,改造拖觉日柱、俄里坪火索者民间火把场,进行适当扩建、保护,使其功能更齐全,服务于彝族民间火把节,开展节庆活动,改造面积6000平方米,预算投资120万元(其中主席台10万元,跑道60万元、挡墙20万元,观众席26万元,公厕4万元)。

    (三)加快景区景点建设 (1)补莫湿地

    补莫湿地为四川省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繁多,是鸟的天堂和乐园,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是人类自然和谐共处的楷模。补莫湿地座落于我县乐安乡,面积约700万平方米,为了对这一特殊的湿地进行保护,“十二五”期间,将投入500万元资金,对周边民居进行保护和改造,吸引游客,促进我县民族风情旅游和自然生态旅游发展。 (2)金沙江大峡谷

    金沙江大峡谷位于布拖、金阳与云南巧家县交界之处,金沙江上游,从州府西昌可乘车到布拖县龙潭镇,与州府相距175公里。金沙江大峡谷,风景优美,地势险峻,可以观赏到金沙江边的景点─白石滩,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参观牛角湾电站群(

    一、

    二、三级电站),沿金沙江大峡谷,沿途可观赏猴子嬉戏,可徒步走进老甘莫千年原始森林,进行科考、科研等生态旅游,并参与金沙江大峡谷探奇、探险、漂流等活动,预计投入资金850万元。

    (3) 吉留秀

    8 吉留秀位于县境东南方向,为布拖、宁南、普格三县交界处,北接乌科梁子,主峰许午梅,海拔3774米,面积为44平方公里。该山脉山陡峻,沟深谷狭,有成片针、阔叶混生林,主要是杉木、桦木、松等杂木林。药材有贝母、党参、天麻、续断、黄连等。野生动物有熊、野牛、野猪、岩羊、猴、獐子、豹等,林区边缘有广阔的天然牧场。 (4)乌科高原万亩索玛花

    乌科梁子位于县境西部,主峰泽克木土坡3832米。山顶地势平缓,水草丰茂,是县内最大的天然牧场,有大片的索玛花林。每到五月,满山遍野的索玛花盛开,在明媚的阳光下,蜜蜂嗡吟,彩蝶飞舞,花香扑鼻,蔚为壮观,令人陶醉。走进万亩索玛花林欣赏繁花似锦的各色索玛花,领略乌科高原风光;在高原进行野餐活动,品尝彝家美食,观看索玛花节,阿都山歌对唱赛、阿都服饰、银饰表演,朵洛荷表演,黄伞表演等活动。

    3、修复彝族古建筑群旅游观光项目规划 (1)彝族古建筑群文物保护点概况

    布拖是保持彝族古文化最好的一个县,是阿都文化的中心点,是凉山彝族文化的腹心。布拖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的彝族古建筑风格,其中以拖觉镇、石咀点老吉35户,亚河村40户,乐安乡洛思村50户,伟只堡村50户最为典型,这四个点的彝族古建筑已于1996年均列为乡级文物。

    彝族古建筑为土木结构,房周围筑有围墙,墙外栽有将来为儿子建房或改造旧房的树木,还有花椒树和竹子等,正房门前有一块沤肥坝,正房面积在70平方米左右不等,其建筑结构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而定形。墙体用土夯成,梁上盖瓦板,俗称瓦板房。瓦板由木条和海碗口大小的石头压住,以防止刮风时被掀开,屋檐由13到15根碗口粗的垂柱和三根穿枋连成,并雕刻有

    9

    水波、日、月、星、辰、火、牲畜、家禽、飞鸟、走兽、花草、树、人等图案,并以土漆绘制而成,色彩以黑、黄、红为主,每隔一根垂柱,就有一根顶柱顶着垂柱。进门的左边由木栅栏隔为畜圈,圈边有一付石磨,用于加工荞子、包谷、燕麦,石磨上方有1至3个站柜,储存粮食。进门右上方安设火塘(三锅庄),供煮饭和取暖、会客。火塘上方是贵客的座位,对着门的那方是主人家的座位,下方为妇女儿童的座位。靠火塘右上角用竹笆将主客座位区分,竹笆里边设有神龛,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地方,外人不得擅动。进门右边靠墙放臵水缸、碗橱(架)、锅、飘、马勺等,里边再放个用于装衣物的柜子,再往里就是妇女的床位。楼上分为两部分,靠门口部分是男主人和接待男宾客的住处,靠人居住的一边堆放洋芋和粮食等杂物,门口上方堆放用来过冬的畜草,火塘上方装薪柴。楼板是由竹条做的,上楼有梯子,彝族有女人不得在外人面前上楼习俗。整幢房子不开窗户,光线全靠从门和屋顶的瓦板缝中透进,所以外人白天进入房屋也需过一会儿才能适应,整个建筑不用一根钉子,一根铁丝。其建筑古朴,雕纹朴实而大方。另外每个点都有旧时冤家械斗时留下的二至三层的碉楼,碉楼的每一层四周都有枪眼,枪眼有平视的,有向左、右、下视的,墙体比一般住房的要厚,夯得更实。其建筑风格和住房建筑相似,面积小,但高度比住房高出一倍以上。古时由于冤家械斗频繁,随时都可能有入侵者,男人们就常住在碉楼,以便放哨和备战。碉楼历经六七代人而依然矗立于彝寨,是彝族古建筑中最具文物价值的一种。

    (2)实施维修和修复彝族阿都古建筑群文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这四个彝族阿都古建筑群文物点是至今保存最完整,历史最为久远的彝族古建筑群文物,蕴含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不仅具

    10 有较高的学术和历史研究价值,而且具有较强的民族文化旅游功能优势,是集文化旅游功能和历史研究价值为一体的极其珍贵的民族文物,是研究彝族阿都古建筑的活体。但由于历时已久,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和腐化,屋面破旧,部分墙体裂缝,刻有精美雕饰的垂柱有的已霉烂,因我县是国定贫困县,财政无力承担这笔维修经费。但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修缮,这四个彝族古建筑群文物将遭受严重损毁而消失,因此,维修和修复这四个彝族阿都古建筑群是抢救民族文物重要工作,具有强烈的紧迫性。

    (3)修复规模和所需经费预算

    拟维修四个彝族古建筑群文物点175座房屋,一是加固墙体150座,2240平方米,需资金39.8万元;二是加固和维修地基面积165座,共973平方米,需资金16.6万元;三是修复古建筑物上已损毁的雕刻艺术品135处和更换霉烂的材料,需资金25万元,共需投入81.4万元。其中立项争取中央补助71.4万元,地方财政补贴10万元。计划于2007年组织实施。

    (三)新建阿都文化风情园建设

    布拖是至今保留彝族古老传统文化最好的一个县,彝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许多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是彝族哲理诗《玛木特依》的发祥地,是“阿都文化”的核心地,是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的发源地,是彝族“火把文化之乡”,素有 “火把圣地”、“阿都山歌之乡”、“银饰之乡”、“阿都服饰之乡”的美称。

    彝族是火的民族。他们视火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神物,对火的崇拜具有全民共性认识,在彝族人们心目中,火具有净化和圣洁功能,一切不平等、不公平、不公正的丑恶现象都在火中消失。布拖彝族阿都火把节反映了社会美的本质,传统火把节,充分展示布拖彝族人民内心的喜悦和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11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传统文艺门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创造了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在诸多文化遗产中民间口承文化和音乐素材十分丰富,特别是最具彝族阿都特色的传统文艺口弦、山歌、朵洛荷对研究彝族历史和民间音乐具有较高的价值。

    在“十二五”期间,新建一座阿都文化风情园,集民族特色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综合场所,把我县的火把文化、非遗产品、朵洛荷歌舞展示给游客,让游客在文化旅游活动中“游览一个民族村寨,观赏一台民族歌舞,品尝一顿民族风味的美餐,购买一件民族商品,过上一次民族节日”。计划用地1万平方米,修建综合大楼、停车场、绿化带、员工生活区等预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

    布拖县文化体育旅游局 二0一0年四月十日

    12

    推荐访问:旅游局 某区 文化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