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演讲稿 > 正文

    办好进博会心得体会

    时间:2021-10-02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办好进博会心得 体会

    11 月 4 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开幕。这将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国举办的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

    一句“如约而至”,背后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果的有力支撑。面对疫情带来的生产停滞、需求不振、交流阻隔,多数大型国际展会取消或延期,跨国企业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虽有影响,但本届进博会依然吸引众多世界 500 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平均展览面积比第二届增加 14%。采取了有力举措、克服了重重困难,这场特殊的“东方之约”,为阴霾笼罩下的世界经济点亮“希望之光”。

    这份战略定力,得益于长期磨练形成的稳健进取。“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也必然更加光明。”这一点,不少人都深有感触。40 多年来,我国沉着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保持了改革的力度、开放的节奏、政策的稳健,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加快中欧投资协定等高标准自贸协定谈判进程,持续推进“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透过进博会的窗口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蓝海”波澜壮阔,曾经的“世界工厂”成为了“全球市场”,彰显出中国经济破浪前行的底气和自信。在这个规模巨大、潜力无限的市场,我们有明确的开放战略、开放目标、开放路径、开放布局,将为世人展现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进博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也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一条条高铁向前延伸,一个个项目纷纷落地,以互利共赢的举措共谋发展,从中国创办到世界共享,进博会为世界发展搭建“中国舞台”。如今,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揭开面纱,把好进博会“入口关”也将成为重中之重。

    办好进博会,全球瞩目。作为城市的重要窗口,高铁、车站的配套设施、服务水平以及周边环境影响着旅客对一座城市的印象。严把车站防疫关口,畅通进出上海通道,提升客运服务水平,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进博会铁路运输保障,不仅进一步展示了中国铁路实力,也是在为“中国制造、中国标准”做广告。

    办好进博会,中国说到做到。今年进博会展览面积比上届增加 14%,近 50 家世界 500 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今年首次参展,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上海地区上海站、上海虹桥站等重点车站增设人体测温集中管控系统,新增多个进站测温通道,并在“雷锋服务站”、京沪高铁复兴号列车上增设多语种翻译设备,提高服务外国宾客水平,向全世界展示出一个向世界张开双臂的魅力上海。

    办好进博会,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进口博览会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世界各国的大合唱。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通过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必将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发展红利。从供给侧看,通过举办进口博

    览会,集中展示国外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汇聚全球资源的上海,怀揣更多机遇,承载更大梦想,中国高铁也需以更加饱满的姿态迎接进博会。

    进博会的脚步已越来越近,相信通过此次盛会,中国将在不断扩大开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世界共同携手,同享发展红利。作为见证中华民族复兴与世界发展大势交相激荡的一个窗口,进博会一定会越办越好。

    接地气的文章!

    回望首届文博会 持续办好文博会

    [摘要]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已经落下帷幕,这届盛会的成功得到社会各界和与会嘉宾的充分肯定。作为文博会专家顾问团咨询服务中心,我们有责任把各方面的反映作一个综述性的介绍,以利更好地总结经验,集各方面智慧,谋划好敦煌文博会的长期发展。为此,我们通过主动联系李学勤、莫言、丹增、葛剑雄、俞新天等著名专家,举办小型征求意见会,收集新闻媒体报道等方式,对首届敦煌文博会成功举办的因素与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盛会给我们的启示进行了梳理,对各方面评价与反映,意见与建议,特别是专家顾问团成员的建议进行了认真整理,形成了目前这样一个总结性、回顾性、建言性的报告,供各方面参考。

    [关键词]敦煌文博会;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首届敦煌文博会于2016年9月20~22日在甘肃敦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并发表演讲,还有6位外国政要、前政要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来自85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的95个外国代表团应邀出席,66个国外机构、434位国外宾客参加论坛、年展和演出,国内沿线16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共有23个代表团1500名嘉宾参会。

    本次盛会精心设置了高峰会议和5个分论坛、5个专?论坛,推进丝路沿线国家高层次文化交流对话与政府间合作,贡献建设性的智慧和意见;精心策划了文化年展,荟萃了60多个国家8000余件珍贵展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一带一路”文明成果;精心创排的经典舞剧2016版《丝路花雨》与丝路沿线国家著名文艺剧目一起,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又一场难忘的艺术盛宴。此外,还有72项系列活动在敦煌及甘肃省内各地举办。中国文化部等有关部委与多国文化旅游部门开展了双多边合作洽谈。甘肃省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18项合作协议,甘肃省及有关地区共签署文化产业项目合作协议近89项,签约金额超过1078亿元。

    本次文博会涉及国家之多、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在国内外同类博览会中都不多见。本次文博会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宗旨,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秉承创新、开放、务实、合作、共享、绿色的办会理念,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俗风情、现代文化创新成果,通过开展全方位、多渠道、高水平的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文化欣赏、互利合作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凝聚共识的《敦煌宣言》,既高度评价了丝绸之路的重大历史贡献,又充分肯定了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特殊历史地位;既深度阐明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目标意义,又彰显了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丰富文化内涵;既达成了四点重要共识,又留下了进一步持续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空间。这些成果必将接续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辉煌,开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必将架起一座东西方友好往来、文明交流的新桥梁,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合作交流提供一个重要平台;必将惠及世界更多民众,为构建世界新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文化共识体做出贡献。

    一、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成功举办的因素与条件

    首届敦煌文博会为什么能成功举办?参与盛会的嘉宾和专家、工作人员普遍认为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与条件。

    (一)高度文化自觉与坚定文化自信是争取到文博会重大机遇的重要前提

    甘肃文化资源富集,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挖掘整理甘肃厚重的文化资源,探索传承保护、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子,充分发挥甘肃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强国建设和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不仅是甘肃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体现着全省的高度文化自觉与坚定文化自信,也正是这种文化自觉与自信,为成功举办首届敦煌文博会创造了首要条件。

    (二)顺应国家战略、发挥自身优势是谋划好首届文博会的重要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了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做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更要做到民心相通。敦煌文博会是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主题的高端论坛和文化展示平台,是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行动,是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打造的人类命运共识体。敦煌文博会的成功举办,是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国家旅游局、中国贸促会、甘肃省政府等主办方共同承担国家使命、文化重任的结果,也是甘肃人民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进取,勇于担当,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做出的重要贡献。

    (三)强大学术团队与高效组织领导是设计好文博会主要活动的重要支撑

    从一开始谋划文博会,主办方特别是甘肃省主要领导就特别注重依靠专家学者的智慧,决定组建高规格、大规模的专家顾问团,从第一批24人到第二批近50人,以及不断补充,先后邀请70余位专家,最终组成了近60人的专家顾问团。本届文博会通过高峰会议和各分论坛、专项论坛,140多名中外政要、专家学者,围绕“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及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等主题,在论坛上发表了精彩演讲。参会嘉宾的演讲,既有学术思想的深度交流碰撞,又有面向世界的真诚的建言献策,经过充分交流讨论,在坚持文化多样平等包容、保护传承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各层次对话与合作、促进文化贸易与产业合作等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

    (四)借部委支持、举全省之力、集各方优势、打好主动仗是推进文博会蓝图从理想变成现实的重要保障

    办好文博会,寄托着国家的厚望,承载着沿线各国的期盼,既是敦煌的机缘,更是甘肃的荣耀。因此,甘肃省委、省政府从一开始就把办好文博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国家使命来抓,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特别是共同主办各方的大力支持,坚持创新、开放、务实、合作、共享的办会理念,以“一炮打响”的决心、付出百倍努力的代价,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精心部署下,从筹委会到执委会各级各部门争分夺秒、跑步前进。从项目规划到场馆建设,从方案设计到任务落实,无数人殚精竭虑,无数人挥汗如雨……顽强拼搏的干劲、精益求精的努力,创造了敦煌速度和文博会的精彩。

    (五)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整体协同推进,精益求精、全力抓好落实是完成文博会各项任务的重要条件

    文博会是国际性的文化盛会,要体现国际水平,落实好文博会的各项任务,无论是顶层设计、规划布局、环境美化、场馆建设、项目推进、宾馆改造、经费筹措等,还是材料起草、论坛安排、宣传报道、宾客迎送、外事翻译、综合协调、文艺演出、交通保障、参观考察、安全保卫、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志愿服务、督促检查等,以及高峰会议、文化年展、分项活动等,文博会筹委会和执委会各成员单位,把责任扛在肩上,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事无巨细,认真履职,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整体协同推进,精益求精、注重细节、全力抓好落实,一系列举措使首届文博会办得精彩、难忘。

    二、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的几点启示

    这次盛会的成功举办为我们办好以后的文博会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敢想敢干、据势力争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是甘肃人民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敢想敢干,依托文化资源大省的突出优势,借助敦煌文化的世界影响,打造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新性发展的一个范本;是探索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相对富集地区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为主要抓手,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一次成功实践;是实现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共享、建设文化共识体的大胆实验。

    (二)群策群力、多谋善断

    各级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精心谋划、精准发力、精益求精,以担当的精神抓责任,以冲刺的状态抓进度,以实战的状态抓演练,以工匠的状态抓细节。不少领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以大眼界、大手笔谋划高水平的顶层设计,又以小切口、小节点狠抓任务布局分解,使首届文博会谋得周全、干得漂亮。

    (三)严谨严格、只争朝夕

    首届文博会担负着国家使命,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甘肃各方面自加压力、迎难而上,按计划、有秩序、高质量工作,盯紧时间节点,倒排任务工期,强化责任分工。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集中优质资源、聚精会神重点抓文博会内容建设,围绕论坛“谁来论、论什么、论要高”的要求,反复与主办协办各方沟通并专门召开会议。突出文化主题,科学谋划、妥善处理了文化年展与分项活动、国际与国内、全国与甘肃等布展关系,既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既体现国际化又突出以我为主,既体现多样化又凸显敦煌特色。好中选优,统筹安排了文博会期间的文艺演出。实践证明,严谨严格、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四)同心同德、精益求精

    首届文博会是动员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尽全省之力举办的国际文化盛会,文博会的每个细节,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硬件配套、参展布局、环境美化、嘉宾迎送、专家论坛、安全保卫等,还是服务员举止礼仪、志愿者精神状态;无论是领导小组、筹委会成员还是专家咨询服务团,以及建设者、服务者、参加者,每个人都细化岗位职责,齐心协力,做到了精益求精。可以说,文博会的成功是省领导、广大文博会建设者和服务人员同心同德、精益求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吃苦在前、无私奉献的结果。

    (五)善做善成、敬终如始

    文博会的举办,传承弘扬了伟大的丝路精神,推动沿线各国文化融合、思想融汇、感情融通,为丝路文化交融搭建相通之桥,为沿线携手发展增添动力之翼,也为甘肃更好走向世界打开机遇之门,会议期间发布的《敦煌宣言》已成为与会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界的基本共识。当然,文博会不能只成为会期的文博会,更要善做善成、敬终如始,使之成为“不落幕”的文博会,使敦煌文博会真正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名副其实的“国家文化名片”。

    三、各方面对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的评价

    首届文博会参会的嘉宾一致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高屋建瓴,思想深刻,重申了不同文化间平等、合作共享的理念,对与会国借助“一带一路”这个平台应对全球面对的挑战和危机有重大启示意义,也是办好文博会的重要遵循;副总理刘延东的主旨演讲深刻阐述了丝绸之路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明确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的目标与框架;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的致辞感情真挚、视野开阔,既充满文化自信,又勇担文化重任,提升了甘肃的国际影响力。

    比利时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德威特说,“中国领导人向我们传递一种信息,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国家都可以借助中国搭建的这个平台聚集在一起,互相讨论、彼此了解。这也表示中国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对我们都有借鉴。”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胡惠林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对加强文化交流、互鉴共进、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指导意义,“‘互鉴共进’是一个重要命题,各个民族、各种文明形态都要看到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进行深层次的人文合作交流,实现互联互通。”

    大家普遍感到,首届敦煌文化博览会集中体现了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专业化的特点,祁述裕、杨刚毅、于丹等知名文化界人士均充分肯定、高度评价。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初步达到了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融合、思想融汇、感情融通的目的。从参会嘉宾反馈的评价意见来看,此次文博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文化引领强

    甘肃首次承担国家使命,高规格举办大型国际会议,让国际上具体地了解认识到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就是一条文化之路,在当代是文化、经济、贸易和科技之路的重要枢纽,对甘肃提出的“文化强省”战略具有明显推动作用,效应也势必辐射全国乃至世界,充分发挥了文博会的文化共识体平台引领功能,通过敦煌进一步带动了甘肃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文化影响力的全面提升。

    (二)办会水平精

    整个展会起点高、秩序好。此次文博会以高峰会议为引领,以5个分论坛和5个专项论坛为主要学术支撑,以大小12场高水平舞台演出为动态内容、33个各类展示为丝绸之路文化的静态呈现,以签约89个文化项目、签约金额1078亿元的具体合作项目为具体内容,以《敦煌宣言》的发布为完满收官,充分体现了本届文博会作为国家级展会的办会水平。

    (三)时代氛围浓

    莫高窟的球幕电影,文博会的数字敦煌展,以当代数字虚拟仿真技术在敦煌石窟保护与展示中的最新运用为主要内容,不仅呈现了甘肃悠久厚重的历史资源,也反映了甘肃文化中勇于创新的可贵因子。各国参展的以文明互鉴为宗旨的文化精品,把与会者推向了具有浓郁时代氛围的体验高峰。

    (四)工作效率高

    此次文博会时间紧、任务重,但组织有序、效率很高,充分体现了主办各方密切配合、承办之地指挥有力、参与工作的所有人员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也体现了主办方承办省很强的会展策划实施的软实力。

    (五)服务工作细

    整个文博会接待工作,采取“一对一接洽、人盯人服务、个性化兼顾、全方位关怀”的策略,组织严密,计划周到,态度诚恳、话语亲切,体现了甘肃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品格,受到了参会嘉宾的一致好评。

    四、专家顾问团成员对持续办好文博会的意见建议

    如何在首届“开门红”的基础上持续办好敦煌文博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认为,文博会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在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创新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新的艺术作品。

    著名艺术设计家常沙娜提出,我们要很好地借助文博会这个良好的平台和机遇,大力开展敦煌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强调,甘肃全省和敦煌市应牢牢抓住这一时代契机,发挥地理文化优势,做好“文化认同与民心相通”这篇大文章,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认为,作为一个样板间,敦煌文博会应发挥枢纽作用,继续把文化交流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全世界,吸引全世界到这里来看文化盛宴。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少雄对敦煌文博会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建议,强调除了现有的执委会,还要充分发挥咨询专家的作用,成立专门的文博会专家委员会,制定敦煌文博会的短、中、长期会展发展纲要,负责文博会每年的办会理念、策略、项目以及内容的策划、设计、审核。

    此外,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学勤,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俄罗斯著名汉学家、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尤里?塔夫罗夫斯基,文化部外联局原党委书记、副局长蒲通,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季松,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复旦大学教授侯杨方,兰州大学教授丁士仁等专家,从国际大战略、文博大视野的角度对丝路精神和敦煌文博会主题进行深刻阐释,其他参会专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对策建议。综述如下:

    (一)强化敦煌文博会的学术内涵

    要大力加强“欧亚学”、“丝绸之路学”、“敦煌美术学”、“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艺术交流史”、“文化艺术会展学”等学科的全方位研究,从而为敦煌文博会提供深厚的学术支撑,也为以后文博会的可持续性举办提供充分的学理条件。建议适当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使专家顾问团各位专家结合各自专长和研究方向,自行组织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适时召开关于“一带一路”等方面的小型学术研讨会,使文博会学术活动“长流水,不断线”。

    (二)加大对丝绸之路大历史、跨文化的研究宣传和推介

    “一带一路”研究是一个宏大的课题,需要从人类的大历史、跨文化的大视角,对其进行持续系统考察,探讨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进步所发挥的重大历史性作用,以及甘肃在丝绸之路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技术手段上,可以开发互动式地图,以凸显敦煌、玉门关、阳关等甘肃境内和沿线各国著名的人文景观。

    (三)增加与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文物展示

    截至目前,全国出土汉简73600余枚,而甘肃境内出土的就达6万多枚,占全国总数的82%。如玉门花海出土的汉武帝遗诏、居延汉简、敦煌悬泉遗址简牍等,均与丝绸之路密切相关。还有,文化部门应该尽最大努力,将散落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保存的敦煌文书借回来或者进行复制,今后组织一次盛大的敦煌文书合璧展。

    (四)建成独特的“敦煌博物馆市”

    借鉴德国柏林博物馆岛、法兰克福博物馆大街、日本濑户内海博物馆岛的成功经验,由政府制定倾斜政策,大力整合民间资源,充分调动民营资本的积极性,以现有莫高窟石窟群、敦煌博物馆为核心,以筹备新建“丝绸之路博物馆”为抓手,在此基础上筹建10余座民营专题或专业博物馆,将敦煌建设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带一路”博物馆市。

    (五)筹建“敦煌艺术大学”

    以甘肃省委、省政府为主导,以教育部、文化部为上级直属主管单位,以中国艺术研究院为学术策划实施单位,以敦煌研究院、河西学院、西北师大敦煌学院等院校的相关学科为学术基础支撑,以《敦煌研究》、《丝绸之路》和相关高校学报等学术刊物为阵地,以莫高窟、地方博物馆、敦煌剧场(如《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又见敦煌》剧组剧场)为实训基地,建立以敦煌学、欧亚学、丝绸之路学、设计学、音乐学、舞蹈学、文博学、考古学、旅游学、会展学、文化产业科学等专业为特色,面向海内外招生的“敦煌艺术大学”。

    (六)??办“敦煌国际艺术节”

    创办面向世界范围的、高质量的“敦煌国际艺术节”,为敦煌文化、丝路文化艺术的展示、交流、交易、传播建构起一个相对固定的高端平台。以“敦煌博物馆市”的建设为基础,逐步建立全国最大的、具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参与的文物古玩展示、收藏、交流、交易的最大集散地。在此基础上,申请国家特批以文化产品产业为主的文化自贸区,全面促进河西走廊博物馆全产业链的建构,大力促进甘肃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

    (七)优化文博会运营与管理模式

    首届敦煌文化博览会主要依靠各级政府的力量来举办,已经取得“开门红”,今后如何做到可持续办会,就需要成立常设机构并优化其运行机制,专门负责文博会的运行与管理,将政府力量与市场运营结合起来,构建政府市场综合型的运行模式,既彻底解决办会资金可持续的问题,也避免与其他省份文博会“同质化”的问题,真正将敦煌国际文博会打造成一个有特色、有创意、有效益、有影响、高水平的国际盛会。

    简单却不浅薄。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办好 博会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