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演讲稿 > 正文

    课堂教学交流工作规范

    时间:2021-10-11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课堂教学交流工作规范

    一、情感交流的教学功能 教学过程须臾也离不开情感,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独特的 教学功能。概括地说,情感交流具有以下 8 大教学功能:

    1.感染功能 即教师的情感具有对学生情感施加影响和感染的功能。教学“以 情动人”、师生“情感共鸣”就是其典型表现形式。

    2.动力功能 即教师的情感具有发动、维持和推动自身施教活动和学生学习活 动的功能。

    3.信号功能 即教师的情感通过表情外显具有教学信息传递的功能。教师的面 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是其情感的外部表现・是教学信息载体 之一。

    4.调节功能 即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认识过程具有组织、协调、节制的功能。

    常言“情通理达”就是这个道理。

    5.定向功能 即教师的情感具有促进教与学稳定在一定的方向上,并朝着一定 目标运行的功能。教师的•"情感投资” 一旦使学生“动之以情”,就 会成为他们努力达到此目标的积极力量。

    6.强化功能 即教师的情感具有巩固或改变学生学习行为的功能.以培养学生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积极的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7.迁移功能 即教师的情感具有激活学生情感,促使学生将此情感迁移、扩 散、泛化到有关对象上去的功能。“爱屋及乌”是情感迁移的一种表 现。

    8.交融功能 即教师的情感具有引起,"情知交融”、师生情感水乳交融、教学 气氛轻松和谐的功能。师生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这一功能发生 作用的明显例证。

    二、情感交流的基本法则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过程,是 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处于情感交流的主动和支 配地位。教师应遵循以下基本法则:

    1.积极投入 (1)

    教师的情感投入,说得通俗些,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投 资,以换取学生的信任和从事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

    教师积极的情感投入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情 感主要有表象层次的情感和理性层次的情感。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在学生大脑皮层留下表象记忆的 同时.也留下了情感体验的记忆。这种与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的表象的

    产生.便构成了表象层次的情感。

    (4)理性层次的情感是指在较长时间情感体验中由众多稳定因素 构成的,调节、组织、强化自身情感心理结构。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 情感从表象层次上升到理性层次。

    2.自然流露 心灵内部的情感是隐蔽的.但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可以 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情感的表现是指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它与情感发泄有着本质不同。教学情感的自然流露,主要应注意以下 几点:

    (1)

    适度。教师的情感不同于演员在舞台上的情感,它更多需要 的是平和、适度的流露。

    (2)

    和谐。教学情感的流露要与教学内容、教学气氛相协调。课 堂教学不能没有情感,但任情感主宰教学也是不恰当的。情感和谐还 要求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使教师自 身的情绪、情感体验与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相对应。

    3.畅通情感渠道 (1)

    情感的通道是不能堵塞的,必须畅通。情感渠道畅通,师生 之间的情感交流才得以实现.情感才能产生教育效应。

    (2)

    畅通情感渠道的过程.是师生彼此熟悉、理解和感化的过 程。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复杂的,可以说,一颗心就是一个复杂 世界。教师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让每个学生的性格、志趣、才 能、气质乃至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纳入自己的视野范围之内。

    (3)

    要保证师生情感交流渠道的畅通,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保 护他们的自尊心,注意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

    4.控制情绪 (1)

    节制过激情绪。所谓过激情绪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 教师不能冷静、恰当地表达情感,出现了 “走火”现象。例如,有的 教师看到学生听课很认真便忘乎所以,自以为是,于是即兴发挥,甚 至故弄玄虚,大讲“题外话”,冲淡教学主题。克服过激情绪,一是 要端正教学思想,绝不要去迎合少数学生的猎奇心理;二是要明确教 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三是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之有发挥情 感、施展技巧的余地,让内容、激情、技巧三者有机结合。

    (2)

    避免冲动情绪。控制冲动情绪关键是要“制怒"。而“制怒" 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集中体现,与教师 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等密切相关。

    (3)

    克服压抑情绪。克服这种情绪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康的心理品 质,主动调节课堂气氛。

    (4)消除紧张情绪。产生紧张情绪的原因不同,其处理的方法也 各异。最常用的方法有自我安慰法、转移注意法、熟悉环境法、回避 目光法等。

    5.注意反馈 (1)

    教师的情感表达会作用于教学对象,引起学生的情感反应。

    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情感反应反馈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以实现情感的 反复循环。

    (2)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准确、敏锐 地捕捉学生情感变化的外在表现。

    (3)

    教师要针对学生情绪发生的心理规律巧妙组织教学活动.使 师生情感和谐共振。

    6.贯穿全程 情感交流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作用于教学的各个方面.不 能间断.不能截流。

    三、情感交流的常用方式 教师内隐的情感是可以通过一定方式显现出来和作用于学生,并 将学生情感的变化情况反馈于教师的。教师与学生实现情感交流的基 本方式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主要为体态语言)2 类:

    1.朗读含情 教学离不开读。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的再创作活动,是一种语言 环境中的审美体验。教授课文,不能将朗读理解为只是认字。教师要 遵循朗读心理过程的情感伴随规律,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细 心品味情感内涵。然后再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轻重缓急的语气、快 慢强弱的节奏,把感情极力表达出来,读出神韵.读出情味,以声传 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加深他们对课文思 想感情的理解和领悟。

    2.形象载情 情寓于理成于形,具体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栩栩如生、具体逼真 的形象最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最易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形象的 塑

    造可以是言语描述,或实物模拟,也可以是图画呈现,或音乐渲 染,还可以是角色扮演,或实践创造等。

    3.借景抒情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学生 的某种情感,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情境。

    4.点拨激情 学生情感的发展是从外部、被动、自发的情绪表现逐步转化为内 部、主动、自觉的情感体验的。促使这一转化的关键之一是明理。在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情感认识及相应的情感共鸣时・教 师要积极点拨诱导他们进行抽象和概括.把某种情感引入到理性思考 之中,在情感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

    5.因文表情 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课文为依据,分析挖掘课文中的情 感因素,并通过一定的形式表露出来。

    6.体态寓情 它是指教师将口头语言与体态语言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体态语 言来表情达意。

    作者把我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

    让人读了不由得浮想联翩。

    课堂教学管理规范(试行)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规范课堂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特制定本规范。

    一、课堂教学设计规范

    1、贯彻执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学科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学计划制定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反映出来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和教学原则。严格按教学大纲施教,杜绝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2、科学编制课程授课计划:课程授课计划即课程进度的安排和课堂教学类型的选择,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多少、难易、讲授方法精心制订,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3、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的和课程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订详细的课堂目标,确定认知的层次,以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

    4、把握课堂教学内容:认真领会教学大纲和钻研教材,查阅有关参考资料,把握知识的思想性、系统性、科学性,了解相关学科知识与课程的联系,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是教师学识基础、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

    5、认真编写课堂教学方案:教案的质量是完成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教案应体现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认知层次、重点和难点,选择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型设计和教授方法,安排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环节,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办法,设置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媒体和使用方法等。在编写教案时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过程规范

    1、教学环节要做到相对完整: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须有新的知识讲授、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技能训练、复习巩固、布置作业、课外辅导、检查测验等教学环节。

    2、知识讲授要突出结构体系:知识的讲授要准确,注重科学性。要阐明这部分知识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中的位置、与以前知识的联系、比较、引伸和为新

    知识铺垫。要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融入知识结构的体系中,特别注意讲授内容与应用实践和学科前沿的联系。

    3、信息总量要安排均衡合理:每个教学单元的知识内容要充实、饱满,难易、深浅安排得当,教学过程要紧凑,恰当分配和充分利用时间。课堂教学类型不同,其教学过程应有所侧重,但均应提供充分的信息量及其有价值的知识点。

    4、重点难点要突破:要结合学科的内容和特点,考虑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精心策划,通过创设情境、发挥联想、以旧引新、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以及借助先进的教学媒体,达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水到渠成,提示本质。

    5、教学方法要讲求启发诱导:课堂教学形式应多样化,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放在重要的位置。提倡启发式、导学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密切沟通教与学之间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6、教学情境应体现生动活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心理品质、学识和修养的影响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倡双边活动,师生共同创造出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三、课堂教学基本规范

    1、讲究职业道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要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2、管理课堂纪律:严格组织课堂教学,按学院有关规定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

    3、注重教学仪表:教态端正自然,真诚亲切,仪表端庄整洁,站立讲课。

    4、规范教学用语:语言表达准确、清晰、精练、流畅、生动,语调明亮,快慢适度,讲普通话。

    5、板书设计合理:板书要精简、整齐,字迹工整、规范。

    6、严格成绩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考核、评价,公正合理地评定学生成绩。

    7、杜绝教学事故:自觉遵守学校规定的教学规程。

    四、课堂教学工作细则

    (一)编制授课计划

    1、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学时来组织教学,选择教材,安排教学进度。选用的教材经系主任批准之后,不得随意更改,同时,还需向学生公布适量教学参考书和参考资料。

    2、任课教师应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按统一要求制订好学期授课计划表,授课计划表应在学期开课前完成,经教研室主任审核、系主任批准后执行,系部、教研室和本人各留一份。教师应将学期授课计划告知学生,便于学生了解课程进度、内容重点及要求。

    (二)备课

    1、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的基本要求是:紧扣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无教案者不得上课。

    2、备课要做到“三备”、“一结合”。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内容及结构体系,明确本章、本节、本篇在整个教材中所处地位和教材内在联系,深化拓宽教材的知识,把握该课程及具体章节的重点、难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突破的手段与方法。

    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预测学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节教材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规律。

    备教法: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教学目的、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

    3、教师课前应认真撰写教案和备课笔记,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讲授课题、教学目标和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实施设想、教学过程、预习和练习内容的布置等,提倡写教学后记,总结本课或单元教学的得失。

    4、教师备课进程应有提前量,学期上课前应有三至四周的备课内容,平时应有超前两周的备课内容。

    5、课前做好教学模型、挂图、教具、演示实验等准备,使教学用具处于完好状态,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三)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成功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注重师生互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戒平铺直叙或“满堂灌”式教学。要随时注意教学信息反馈,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控教学活动。

    2、准时上课,按时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课。不允许私自调课、停课。教师因病或因事不能按时到校上课者,一般应提前一天办理书面请假手续。

    3、教师上课应该带好教科书、教案、备课笔记、学生名册、课堂教学记录及其它教学文件和教学器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有认真的记录,课堂练习、回答问题、小组讨论、课外作业都应评定成绩,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可靠依据。

    4.教师要认真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强化课堂管理,应采取必要的方式,如全班点名、抽查、当堂作业等加以检查,以强化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对上课经常迟到、早退或旷课学生要认真记录,及时批评教育,并反馈给学生所在系部;对一学期内所修课程累计缺课时数达到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任课教师应于考试前一周将取消考试资格的学生名单及原因报学生所在系部,并报教务处备案。

    5、教师要为人师表,服装整洁,仪态端庄,教态自然大方。教师应站立上课,在学生课堂作业、测验、实验、实训、实习时应进行巡视或辅导。

    6、教师上课不允许使用手机或其他通讯工具,禁止在教室或其他教学场所吸烟。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不得随意离开教室,特殊情况必须离开教室的,应当向学生说明。

    7、教师的教学应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使用普通话教学(外语类课程除外),语言要准确、精炼、生动、流畅。板书工整,文字规范,布局合理。

    8、教师要牢固树立德育摆在首位的思想,努力做到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得散布违背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或其他思想内容不健康的言论。

    (四)布置和批阅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是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也是对课堂所学理论知

    识加深理解、巩固和熟练的学习过程,对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及时布置并批阅学生作业。具体要求:

    1、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课程的特点及时精选布置作业,做到目的明确、数量适中、难度适当。

    2、作业应采取多种形式,包括书面作业、课外阅读、课外训练等,以利于学生能力培养。

    3、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要对作业完成时间、解题规范提出统一的要求。对不按时完成作业、草率地应付作业和个别抄袭作业的学生要批评教育。

    4、作业原则上应全部批改,教师批阅作业必须认真、仔细、及时,要有批注、记载,作为该课程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对作业中的错误要督促学生自行修正。对于作业中共性的错误,要采取适当的机会和方式及时讲解、指正。

    5、各系(部)应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抽查,以便了解学生作业和教师批改情况。

    (五)习题课与讨论课

    1、习题课与讨论课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必须列入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并按计划严格执行。

    2、习题课的题目要精选,选择典型的、易暴露学生概念模糊的、引起争论的,能开阔思路、加深理解、带有综合性的多种类型的题目。

    3、习题课中教师主要起诱导、启发作用,教给学生解题思路。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活动时间,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精神。

    4、讨论课要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教师在讨论课中主要起组织、总结和归纳的作用。教师要事先拟出讨论题,应选择具有思考性、综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讨论题一般应先发给学生,以便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主讲教师要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选题方向和原则。

    (六)课外辅导与答疑

    1、辅导答疑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补充形式,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的重要环节。

    2、辅导答疑不仅要解答学生中的疑难问题,而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辅导答疑时间内,教师必要时安排质疑以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和了解平时提问较少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密切师生关系。

    4、辅导答疑应注意因材施教,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钻研与本学科有关的较深广的问题,并介绍有关参考资料;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启发其掌握好基本内容。

    5、教师应注意记载辅导答疑过程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利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方法。

    6、对固定时间或约定时间的辅导答疑,教师应向学生公布辅导答疑的具体时间、地点。

    (七)成绩考核

    考核是检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和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具体要求:

    1、考核可根据课程特点采取多种形式,除闭卷考试外,可结合分阶段、看过程、重能力、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2、考核内容既要包括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更要注重能力的考核,考核命题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和适当的难度。

    3、课程成绩可由平时成绩和课程结束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听课情况、作业、实验(实习)、课堂讨论、阶段考核等,其比例一般占总成绩的40%左右。

    4、课程考核成绩经教研室主任签字生效。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规范 工作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