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正文

    《孔乙己》阅读题【《孔乙己》说课稿】

    时间:2019-04-0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及内容:

    《孔乙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二单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的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孔乙己》这篇小说不算长,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小说运用侧面描写、正面描写,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教学《孔乙己》这篇小说,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怎样去欣赏小说,并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

    2、 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

    小说的欣赏,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欣赏小说的意义,提高欣赏小说的兴趣,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小说的欣赏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阅读和欣赏小说打下基础。鲁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使之成为我国现代文学画廊里很突出的一个人物形象,同时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可以这样说,只要成功地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欣赏《孔乙己》这篇小说的目的就能达成。因此,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⑴ 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培养学生评价和欣赏小说能力。) ⑵ 深刻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深刻理解文意和归纳思维能力。)

    ⑶ 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一方面为自己提供了教学中人物分析及评价的方向,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欣赏小说方法和途径。因此,对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分析,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是教学中的重点,而由于学生对小说的背景和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较多的了解与较深的认识,于是我把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文学鉴赏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正如鲁迅所说: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同一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眼光,不同时代的人的眼光更是千差万别。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许多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充分的交流。学生的回答,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表达出来又能自圆其说的,我们就肯定。课堂中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立体交流”,这种“立体交流”,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和一般的“问答式”教学方法相比,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它既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又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它作用于教学双方,充分反馈信息,使学生一反被动、静止的状态而富于强烈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抓住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这一关键,进行如下教学安排及学法指导:

    ⑴ 朗读法:反复朗读,仔细揣摩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整体把握内容。

    ⑵ 矛盾分析法: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必须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把握人物形象,深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

    ⑶ 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思想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⑷ 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2、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乙己画像和“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

    三、说学法

    一个好的老师不能只会奉献,而应该交给学生怎样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找出反映孔乙己性格的关键语句。

    2、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从文中感受人物留给我们的印象。

    3、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挖掘文本意义。

    四、说设计

    配合上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上我们作了如下安排:

    1. 出示课题,提示背景——为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提供基本条件。

    小说所写的是清朝末年的事。一九一一年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反动腐朽的清王朝,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旧的封建教育制度根本没有改变。一些封建复古主义者顽固地维护着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教育制度。针对这种现状,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在“五四”前夕,写下了这篇战斗的小说。

    2.分析人物的悲惨结局——从课文结尾入手进行教学,追求教学素材设计的“动态”效果。

    我们认为,教材处理,尤其是现代文阅读教材的处理,要改变旧有观念,摒弃文章学的理论指导,改变每文必分析结构层次,每课必讲授写作方法的做法。运用信息论、语用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素材设计,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进行分析,展开教学,通过语言文字的研究,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材是教学信息的静态分布,调整教材原有的逻辑顺序和结构,使之形成一种新的顺序、新的结构,这样,教材内在的知识信息就变原来的静态为“动态”。这个“动态”的含义在于:所建立的新顺序、新结构,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和认知,因而更富于有效性。我们在课文结尾处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小说最后一句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你认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为什么?

    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培养筛选能力;二是为分析孔乙己的性格及其社会原因打好基础。

    3.分析人物的性格及其社会原因。

    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是为突破“社会原因分析”这个教学难点做准备,同时,通过对孔乙己性格的分析,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为此,我们要求学生深入具体语言,从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通过讨论交流,理解小说通过具体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写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从文中筛选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归类,加以论述,多角度分析孔乙己的死因。

    4、 评价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了使教学更有层次感,我们设计了“评价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对下列问题的讨论中,理解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所在。具体问题如下:

    ⑴你对孔乙己这一人物是否同情?为什么?

    ⑵你对孔乙己这一人物是否怨恨?为什么?

    ⑶作者为什么要刻画孔乙己这个典型形象?

    5、教学小结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一堂完整的语文课,必须要有一个教学小结。我们认为,教学小结要具备两大功能,一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整理课堂教学思路与方法。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小结的这两个功能,我们设计了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完成对本课的教学小结:学了《孔乙己》这篇以后,你在思想认识和阅读小说方面有什么收获?

    6.拓展训练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课内阅读教方法,课外阅读去实践,双翼齐飞,才有提高。为此,我们在拓展训练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运用课内所学,课外阅读鲁迅小说一篇,认真分析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7.板书

    要让学生对一堂课的结构和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一个好的板书设计是不可缺少的。好的板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为这堂课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孔 乙 己

    鲁 迅

    好喝懒做、庸俗迂腐、自命不凡、麻木不仁的个性

    死? → 死。 → 死!

    贫富悬殊、世态炎凉、科举毒害的封建社会特性

    这个板书设计的特点是:结构清晰,语言简洁,内涵丰富。中间一行,从问号的“死”到句号的“死”再到感叹号的“死”,既体现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和线索,又揭示了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认识过程的不断深入。而上下两行的内容,则是这种认识过程不断深入的具体体现。

    推荐访问:说课稿 孔乙己 《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优秀说课稿 孔乙己说课稿范文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