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正文

    【供配电施组】1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

    时间:2020-08-25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招标编号:

     正

     本

     工程

     施工招标

     投 标 文 件 ( 技术文件 )

      投标人:

     XXXXX 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盖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

     (签字)

     20 XX

     年

     XX

     月

     XX

     日

      技术 文件 目录

     一、施工组织设计纲要 ............................................................................................................................ - 3 -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 ................................................................................................................ - 3 - 1、工程概况:

     .................................................................................................................................. - 3 - 2、工程施工特点:

     .......................................................................................................................... - 3 - 3、影响施工的主要和特殊环节分析 .............................................................................................. - 3 - 第二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 - 4 - 1.施工布置原则 .............................................................................................................................. - 4 - 2、具体施工布置 .............................................................................................................................. - 4 - 3、通讯设备的配置 .......................................................................................................................... - 4 - 第三章、施工方案 .................................................................................................................................... - 6 - 1、施工技术准备工作 ...................................................................................................................... - 6 - 2、施工技术力量的配置:

     .............................................................................................................. - 7 - 3、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期工作:

     ...................................................................................................... - 8 - 4、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 - 9 - 5、工程的启动验收 ........................................................................................................................ - 79 - 6、验收签证与回访 ........................................................................................................................ - 80 - 7、施工管理措施 ............................................................................................................................ - 80 - 8、施工机具安排:

     ........................................................................................................................ - 81 - 9、施工管理特点:

     ........................................................................................................................ - 82 - 第四章、工期、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 - 83 - 1、工期:

     ........................................................................................................................................ - 83 - 2、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 - 83 - 3、材料组织供应计划 .................................................................................................................... - 83 - 4、进度计划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 - 84 - 5.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

     ............................................................................................................ - 86 - 第五章、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 .......................................................................... - 87 - 1、质量方针:

     ................................................................................................................................ - 87 - 2、质量目标:

     ................................................................................................................................ - 87 - 3、质量承诺:

     ................................................................................................................................ - 87 - 4、质量保证体系:

     ........................................................................................................................ - 87 - 5、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 - 88 - 6、质量管理的措施 ........................................................................................................................ - 90 - 7、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 - 94 - 8、本工程施工主要采用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 - 95 - 9、执行强制性条文的方案及措施 ................................................................................................ - 96 - 第六章、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 ........................................................................ - 107 - 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 ...................................................................................................... - 107 - 2、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汇编 .......................................................................................................... - 108 - 3.安全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

     .................................................................................................. - 108 - 4.安全管理工作要求 ................................................................................................................... - 111 - 5.

     保证安全的主要措施 ........................................................................................................... - 111 -

      6、工程薄弱环节的安全控制措施 ...............................................................................................- 112 - 7. 风险预测与防范对策 .............................................................................................................- 113 - 第七章、分包工程的管理及降低工程成本措施 .................................................................................- 113 - 1、工程劳务分包管理 ...................................................................................................................- 114 - 2、 工地管理方案与制度 .............................................................................................................- 114 - 3、降低工程成本措施 ...................................................................................................................- 116 - 第八章、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文明施工措施 .................................................................................- 117 - 1.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 .......................................................................................................- 117 - 2.文明施工措施及承诺 ..................................................................................................................- 117 - 第九章、施工中减少影响施工而不影响运行的林木砍伐 .................................................................- 119 - 第十章、 计划、统计和信息管理 ...................................................................................................... - 120 - 1. 工程信息管理 ........................................................................................................................... - 120 - 2、计划、统计报表的编制与传递 .............................................................................................. - 121 - 第十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纲要的总体评价 ........................................................................................ - 122 - 1、工程质量 .................................................................................................................................. - 122 - 2、保修服务 .................................................................................................................................. - 122 - 3、在质量保证期以外,我公司还能提供以下的售后服务:

     .................................................. - 122 - 4、配合协作:

     .............................................................................................................................. - 122 - 二. 项目管理机构 ................................................................................................................................. - 123 - 1、施工现场组织机构图 .............................................................................................................. - 123 - 2、职责与权限 .............................................................................................................................. - 123 - 3、工程主要负责人简介 .............................................................................................................. - 127 - 4、工程主要负责人表及证件 ...................................................................................................... - 127 -

      一、 施工组织设计纲要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施工 特点 1 、工程概况:

     1.1、项目名称:

     1.2、建设地点:

     辖区内。

     1.3、建设规模:

     回路数:单双回路混合架设; 导线截面:LGJ-240mm2 钢芯铝绞线; 地线截面:地线一根为OPGW-90 架空复合光缆(24 芯),另外一根在果果坪变110kVMJ~N13段采用LBGJ-80-20AC 铝包钢绞线、其余段采用1×7-11.4-1270 镀锌钢绞线。

     1.4、计划工期:

     2 、工程施工特点:

     沿线地形:

     沿线地质:

     。

     交通情况:

     。

     3、 、 影响施工的主要和特殊环节分析 3.1、 由项目法人负责设计提供的材料、设备供应能否及时到位,影响到施工正常连续进行,可能使工期延长。

     3.2、 厂家设备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设备安装、调试的时间。

     3.3、 因本工程线路大部分为山地(耕地),征地、青苗赔偿的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将采取积极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如与地方关系协调不好将直接影响施工进度。

     3.4、 沿线跨越公路、电力、电讯线路等跨越物,如何安全、高效地进行跨越施工是施工组织的重点;为不影响本道工序及下道工序的施工,施工前应做好被跨越物的调查工作,以便及早地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3.5、 针对工程特点和影响施工的主要和特殊环节以上分析,我们将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达到技术要求;积极协调与业主、监理的

      关系,落实工程材料及设备的到货时间,以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及时与相关参建单位联系,最终结合业主的要求进行调整。

     第 二 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1. . 施工布置原则 根据我公司多年类似工程施工的施工经验,结合本工程的规模、特点、施工条件、环境及施工要求,拟定本工程的施工布置原则为:

     1.1、充分利用地形和区域条件,合理布局,既要有利于生产、易于管理,又要便于生活,并符合国家有关安全、防火、卫生、环境保护等规定,直接为生产服务的设施尽量靠近施工现场,而生活和仓库等设施靠后布置,尽可能租用民房,节约施工时间和成本开支,并解决用水、用电等问题。

     1.2、所有的生活、生产临建设施、施工辅助企业等的规模和容量按施工总进度及施工最高峰强度指标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结合本工程特点,采取集中布置,力求布置紧凑、合理、方便使用,规模精简。

     1.3、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招标文件的要求,所有的生活、生产等设施布置要体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1.4、各施工场地及营地均按有关要求配置足够可靠的环保及消防设施,避免施工对公众利益的损害。

     1.5、危险材料库的布置遵守国家安全、防爆、防火等规程的要求。

     2 、具体施工布置 根据上述施工布置原则,本工程具体施工布置如下:

     2.1、考虑施工指挥、交通运输、生活条件、通讯以及外单位接洽方便等因素,项目处设在距施工工地最近的村镇。

     2.2、根据施工任务划分情况,因工地较为零散,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3、考虑机具、材料的管理和存放,项目处材料中心站设在项目处所在地内。

     3 、通讯设备的配置

      3.1、项目部设长途直拨电话一部,分别与业主、公司本部领导取得联系 ,随时汇报工程进度情况。项目部跟各施工队、材料站将通过移动电话联络,并指挥现场施工。

      3.2、架线施工过程中,各监视点配手持对讲机互相联络。

      3.3、项目部人员配置移动电话以全面指挥工程施工,并且能够及时向公司总部及贵 州电网公司汇报工作;

     临时用地表 用途 面积(m2 )

     位置 需用时间 临时宿舍 200 施工现场 按施工时间 住宿 600 施工现场

     按施工时间

     材料工棚 120 施工现场

     按施工时间

     加工棚 40 施工现场

     按施工时间

     办公 100 施工现场

     按施工时间

     合计 1060

     施工现场总体平面布置图

      第二施工队

     工程项目部驻地

     第一施工队

     第三施工队

      第 三 章、施工方案 根据本工程施工的固有特征和工程工期的要求,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工程拟定前期准备工作计划如下: 1 、施工技术准备 工作 1.1、 施工技术资料准备。

     序号 技术资料名称 承办部门 1 设计施工图 设计单位 2 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技术部 厕

      所 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布置图

     主通道入口

     娱乐休息室 加工棚

     材料工棚 值班室

     办公室

     会议室

     职工宿舍

      3 线路架设工艺及施工安全措施 工程项目部 1.2、 施工图纸审核:在接到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资料后,由项目总工组织相关的技术、质量、安全人员,对施工设计图纸、文件结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进行认真审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把握设计思路,做到成竹在胸。审阅中发现的问题和疑点,要及时整理成书面材料,报项目法人和监理工程师。积极准备参加由项目法人组织召开的施工图会审会议。

     1.3、 技术交底:施工前,由项目总工或有关技术负责人依据施工图纸、验收规范、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施工技术措施方案、设计变更等技术文件,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并作详细记录。

     1.4、 技术培训:随着高新技术应用于电力行业,电力设备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对送变电线路安装技术、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送变电线路施工过程中,不断地把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运用于送变电线路施工的生产实践中,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最佳途径。我们针对 110KV 及以下送电线路施工特点及工艺安装要求,在施工前将安排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并邀请有关单位、制造厂商的专家进行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指导和培训;同时,针对工程的特殊性,进行安全施工的再培训。

     2 、施工 技术 力量的配置:

     :

     2.1、为保证安全、优质、按期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我公司在施工管理、施工技术、施工力量的安排上,选派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队伍来承担本次施工任务。

     2.2、本工程工作量及计划进度的安排:在施工过程中将投入足够的施工力量,以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同时项目部根据工程进度及施工要求,对施工力量按计划进行调整,合理安排各个时期各工种进退场时间。

     2.3、作业队伍及管理人员在上岗前,应完成岗位职责、安全、技术培训考核。

     2.4、中标后,我单位决定在本项目组织以下有关人员进场进行施工,拟派项目经理 1 人,项目总工(技术负责人)1 人,测量员 2 人,施工员 2 人,材料采购及后勤保障 2 人,驾驶员 1 人,特种工 5 人,技工 50 人,普工 50 人。合计 113 人。劳动力投入计划如下:

      劳动力配置一览表

      单位:人 工程分布名称 计划投入工种人数

      高级 工程师 助理 工程师 技术工 测工 压接 焊工 特种工高空 起重 初级工 施工准备 1 1

      10 线路复测 1 1 2 2

      5 尖峰开挖、基坑开挖 1 1 10

     50 接地工程 1 1 5

      2

      5 拉底盘运输、安装 1 1 2

     30 基础验收 1 1 2

      杆塔材准备及运输 1 1 2

     30 杆塔组立 1 1 2 2

     2 20 2 40 杆塔验收 1 1 2

      导线、线瓷金具运输 1 1 1

     10 导线展放、紧线 1 1 2 2 2 1 20 2 50 附件安装 1 1 2

      1 20 2 30 自检消缺 1 1 2

     20

     20 场地清理 1 1 1

     20 验收移交 1 1 2

      注:劳动力配置根据具体进度进行调整。

     3、 、 保证 施工进度 的 前期 工作:

     3.1、开工前期,应及时依法办理各项开工手续(如土地征用、林木砍伐、监时用地等)是进度计划控制的重要保证,如不能顺利办理开工手续,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3.2、做好所经地区房屋拆迁,青赔工作,均能对施工进度有重大帮助。

      3.3、在项目法人的支持下,项目部积极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召开地方关系协调会,依法办理开工手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赔偿标准,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细化对外事务部人员工作职责,分乡分片由专人负责,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3.4、项目部安排对有丰富经验的青赔人员做好地方关系协调和工程通道清理工作。在开工后的复测阶段,我们将派专人对各档距内跨越物、障碍物进行测量、核实、统计,并在复测报告中专题编制出通道处理复核表,并明确自投标现场调查至复核期间新增部分。并将结果及时上报业主、监理、设计等相关单位,以便四方确认。我们将保证此工作在复测阶段全部完成,并积极与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保证房屋拆迁工作不影响工程

      进度。

     3.5、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对施工进度计划有效的跟踪、控制,并及时调整施工力量,确保施工进度按计划进行。

     4 、主要施工方法 及措施 4.1. . 基础施工:

     第一.基础施工作业流程图:

     基础施工包括复测、分坑、平整基面及挖坑、基础钢筋安装、浇制、养护、拆模板等,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第二.基础施工作业方法 1. 施工准备 1.1 技术资料 (1)铁塔基础及塔腿编号以面向线路前进方向(即杆塔号递增方向)为准,顺时针 方向转动分别为Ⅰ、Ⅱ、Ⅲ、Ⅳ(如下图所示),线路左右转角亦以面向前进方向为准。

      路径复测 分

     坑 挖

     坑 绑扎钢筋

     安装模板 浇制混凝土 拆

     模 回填土 清理现场 平整基面 运输钢筋、模板 养护 横担方向 大号侧(方向)

     Ⅰ 左转 右转 Ⅳ

      (2)基础施工前,一定要结合现场地形条件、设计腿长、基础型式及基础标高进行全面复核,如有出入或疑问,请及时告知业主项目部复核检查并通知设计单位。

     1.2 材料准备 (1)

     水泥

     基础所使用的水泥需经检验符合工程混凝土水泥的使用要求,采购的水泥在出厂时应保证出厂强度等级,各项技术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使用前必须对采购来的水泥进行抽样复检,若复检不合格的不得投入工程使用。若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或虽未超过三个月,但保管不善时,必须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库存堆放高度不得超过 10 包,并用防潮板垫起,保管过程中必须每月翻包一次。因保管不良受潮结块时必须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变更水泥的厂家或标号时必须重新检验。

     水泥每 200 吨为一批次,抽样送检一次,送检必须由监理现场见证取样送检。

     (2)砂 砂 混凝土所使用的轻骨料严禁使用海砂等咸水砂,从现场采样回来并作试验鉴定合格后,才能在工程混凝土中作轻骨料。而在砂的平均粒径上,使用大于 0.5mm的中粗砂,在选用和使用砂时,要求所选用的砂的含泥量应不超过 5%,其泥块含量应不大于 1%,其平均粒径必须符合以上要求。

     砂每 600 吨为一批次,送检必须由监理现场见证取样送检,若检验不合格不得投入工程使用。

     (3)

     碎石

     所选用的粗骨料为碎石,从现场采样回来并作试验签定,合格后才能作为本工程混凝土的粗骨料。现浇基础使用的碎石粒径为 20~40mm。本工程所使用碎石在选择和使用时,所选用的碎石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①、碎石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 25%,含泥量应小于 2%,含泥块量应小于 0.7%.。

     ②、碎石的强度应不低于砼强度的 1.5~2 倍,石料应清洁,不允许有泥土,使用前应用清水冲洗外层的泥土。

     碎石每 600 吨为一批次,送检必须由监理现场见证取样送检,若检验不合格不得投入工程使用。

     (4)

     水

     砼浇制和基础养护的用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饮用水及清洁的河溪水可不用化验,只进行外观检查,水中不应含有油脂

      及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和糖类。

     ②、污水及 PH 值少于 4 的酸性和含硫酸盐(SO4)超过水重 1%的水均不得使用。

     ③、难以判断水质的,应取样到专业的化验室进行化验,以免影响砼的质量。

     ④、不能使用海水。

     (5)

     钢筋

     钢筋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钢材的钢号、规格必须符合图纸的规定,表面不得有折叠、裂纹、刮痕、结疤、麻点、分层等缺陷。每一批钢材均应有出厂的合格证明和材质化验报告,成批购买的钢材应抽样进行试验。

     各种规格的钢筋每 60 吨为一检验批次,抽样送检一次,送检必须由监理现场见证取样送检,若检验不合格的不得投入工程使用。

     (6)

     焊条 钢筋焊接所使用焊条型号有 E43、E50 等,焊条型号必须严格按施工图纸所要求的型号进行选用。E43 型焊条用于 I 级钢筋的焊接,E50 型焊条用于 II 级钢筋的焊接,各种焊条必须有出厂证明书,在使用前应做外观检查,选用的焊条应与被焊钢筋的强度和性能相当,受潮的焊条必须经过处理,并经工艺性能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焊药剥落者不准使用。

     1.3 原材料送检 为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所有原材料的检验必须由监理见证送检。

     1.4 混凝土配合比 配合比按试配及试验合格的数据执行,如采用商品混凝土也要对其检验,取得合格数据,配合比按下表填写。

     材 料 强度等级 水泥 砂 石 水 坍落度 C10 配料量 kg/m3

      重量比

      C15 配料量 kg/m3

      重量比

      C20 配料量 kg/m3

      重量比

      C25 配料量 kg/m3

      重量比

      应提前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试验,以满足混凝土施工的需要。

     2. 施工测量

     2.1、设计交桩:主要交接设计勘测量定立的转角桩、直线桩和控制桩的测量桩位,以此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

      2.2、复测:根据设计交桩和《平断面图》,复测线路各个测量桩位的距离,标高和转角桩的转角度数;还要复核,导线对地距离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杆塔间被跨越物的标高,相邻塔位的相对标高。

     若发现复核值与设计值不符,并超过《规范》规定时,应及时查明原因予纠正,并报设计监理单位取得认可。

     2.3、定位:线路复测之后,按照设计图纸和测量桩位,对线线路杆位进行定位,定立杆位中心桩和辅助控制桩。

      3. 平

     基

     3.1 线路复测完毕,桩位核实无误后,对要降基的地方应打好控制桩,并划定平基的范围,以免造成基础边坡保护距离不够的现象出现。

     3.2 施工前,应在桩位附近不影响作业且又便于保护的地方设立施工测量辅助桩,其数量一般为四个,或在顺、横线路前后左右各设一个,或顺、横线路的 45°线上多设一个。辅助桩位为恢复中心桩的基准,一般也用作分坑找正的基准,必须准确,且应以草图标明辅助桩的方向、距离、高程等。

     3.3 基础施工基面是用来计算基础埋深的起算面,施工时,在保证塔腿能露出地面的前提下,应尽量不降基或少降基,保留原地形和植被。

     3.4 位于鱼塘中的基础需围建施工,围建的高度与塘基取平,并填砂冲水密实。

     4 4 .

     分坑

     4.1 直线塔基础的分坑

      直线桩复测方法可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测定中心桩位是否正确,采用正倒镜测定中心 桩的位置偏移,横线路方向要控制在 50mm 以内,否则须用正倒镜法予以修正,直线方 向用“两点间定线方法”校核。由于线路主要跨越有果树、杂树、棚、砖瓦房等,故给 测量过程中的透视带来障碍,建议采用高脚架或采用三角形、矩形法,但要严格控制精 度。

     如下图所示:a 为基础半根开(基础地脚螺栓中心至线行中线或横担中线的距离),b为坑口边长,O 为铁塔的中心,分坑前应先分别算出如下尺寸:

     基础半对角 L 0 =

     ×a,坑口近点 L 1 =

     ×(a-b/2),坑口远点 L 2 =

     ×(a+b/2)

     D

     A

     Ⅳ

      L 2

      Ⅰ

     2

      3

     4

     1 2 2 2

     L 1

      L0

      a

     L 0

      O

      Ⅲ

     Ⅱ

     C

     2 a

     B

      正方形直线塔基础分坑示意图 分坑时在中心点 O 安平经纬仪,并前视相邻杆塔位中心桩,将水平度归零,然后将仪器转到 45 度定出 B、D 两辅助桩,继续转到 135 度定出 A、C 两辅助桩。自 O 点沿 OD 方向分别量水平距离 L 1 、L 2 定出 1 点和 2 点。将 2b 长的皮尺两端固定于 1、2 点,用手钩住皮尺中部 D 处向外拉直角即得出 3 点再折向另一侧得出 4 点,1 至 4 点的连线为坑口的位置。同样根据计算结果对另外的三个腿进行分坑。

     长方形直线塔基础分坑可参照以上方法计算有关尺寸。

     4.2 转角塔基础分坑 如下图所示转角塔基础分坑布置:分坑时将经纬仪安放中心桩 O 处,按照(180-a)/2打分角桩定出角分线,将角分线归零,正反转 45 度打出对角桩分坑,尺寸计算如同直线基础分坑一样。

      Ⅳ

      Ⅰ

     (180-a)/2

     a

     45

     0

      Ⅲ

     Ⅱ

      4.3 高低腿基础的分坑 转角塔基础分坑示意图

      ① 根据基础各个基础基面与中心桩的相对高差、半根开等,计算各个半对角线线长。如下图所示,以 D 坑为例:已知 D 坑半根开为 a、基面与中心桩的相对高差为 HB0,桩径为 d。

     ② 当地形较平坦时,在中心桩 0 处安平经纬仪,对准线路方向,将底盘固定。水平旋转 45°,使望远镜对准对角线方向,在坑口外侧钉水平桩 P2,在水平桩 P2与中心桩 O 间量取半对角线长定出孔位。其他三个坑可用同样方法放样。

     ③ 当地形高差较大时,可根据中心桩施工基面与基坑地面间的高低差,把水平距离换算成斜距进行基坑放样。已知 B 坑的半对角线线长为 LB01, B 坑地面与桩位 基 面 的 高 低 差 为 HB0 , 由 此 可 计 算 出 D 坑 的 半 对 角 线 斜 距2 21BOBOBOHH L L   ,然后,以 LBOH 定出基坑中心,再以 d/2 值确定基坑的孔位。

     ④ 当中心桩施工基面与基坑间不能通视时.用经纬仪进行分段定点丈量,用半对角线线长或半对角线斜距进行丈量放样。

     5.

     土石方开挖

     5.1 铁塔基础的坑深以设计的施工基面为基准计算,若设计无施工基面要求时,应以杆塔中心桩顶面为基准。基坑开挖前,应核对设计有无降低施工基面规定;若有,须先降基,再开挖;降基后,若中心桩被铲掉,应补钉中心桩。

     5.2 基坑开挖时,应保护好杆塔中心桩和复测时所钉的辅助桩,如设计中心桩需挖掉时,应保护好补钉中心桩的辅助桩。

     5.3 对于坑底不等高的转角塔、终端塔基础的基坑,挖坑时应认真核对方位,防止挖错。

     5.4 易积水的杆塔位,应在基坑的外围修筑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基坑造成坑壁坍塌。

     5.5 挖坑时如发现基坑土质与原设计不符,或者坑内发现天然溶洞、古墓、管道等,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及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5.6 对于土质边坡或易于风化的岩石边坡,在开挖时应采取相应的排水和坡脚护面保护措施,以确保边坡稳定。

     5.7 开挖土石方时,宜从上到下,依次进行,挖填土宜求平衡,尽量分散处理弃土,如必须在坡顶或山腰大量弃土时,应进行坡体稳定验算。

     5.8 铁塔基础坑深的允许偏差为:+100mm、-50mm;同基基础坑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最深一坑操平,岩石基础坑深不应小于设计深度。

      5.9 铁塔基础坑深与设计坑深偏差+100mm 以上时,应按以下规定处理:当铁塔基础坑超深采用填土或砂、石夯实处理时,每层厚度不宜超过 100mm,夯实后的耐压力不应低于原状土,当无法达到时,应采用铺石灌浆处理。上述所提的铺石灌浆为石的粒径宜为10~30mm ,浆的标号为 C10 级混凝土。

     5.10 开挖前,桩位应定位放样准确,将杆位基面及附近的浮土等杂物清理干净。

     5.11 人工开挖基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土坑底面积超过 2m2 时,可由二人同时挖掘,但不得面对面操作。

     5.12 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土壤变化;如果发现土壤湿度增大,或者土质松散时,应采取措施,或加大坡度或坑壁加以支撑。

     5.13 一般土坑开挖的坑壁应留有适当坡度,坡度大小见下表。

     5.14 坑底必须铲平,中间不得有凹凸不平现象,坑的四角宜呈直角,坑口和坑底宣呈等腰梯形。

     5.15 在基坑上方的松土应离坑口边不小于 1m。

     6.

     钢筋加工及安装

     6.1 钢筋购置必须符合有关采购程序,运往现场后进行检验试验,并符合相关要求。

     6.2 钢筋的加工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钢筋不得使用。

     6.3 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规定:Ⅰ级钢筋末端

     需要作 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

     小于钢筋直径(d)的 2.5 倍,平直部分长度 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 3 倍,如右图所示。

     6.4 钢筋的焊接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经考试合格的焊

     工试焊,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施焊。

     6.5 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均

     直焊接,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 25 毫米的钢筋和轻骨料混凝土中直径大于 20 毫米的 I级钢筋及直径大于 25 毫米的 I 级钢筋,均应采用焊接接头。

     土壤分类 砂土、砾土、淤泥 砂质粘土 粘土、黄土 坚土 岩石 安全坡度系数 0.75 0.5 0.3 0.15 0 d 平直长度 D

     钢筋弯钩示意图

      6.6 接头以搭接方式为主,双面焊缝,焊接长度为 5d,当采用单面焊接时,其焊接长度必须达到 10d 以上。采用直焊方式,不要弯焊。

     6.7 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 30 倍的区段范围内(不小于 500 毫米),一根钢筋不得有二个接头,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受拉区不宜超过 25%;受压区不宜超过 50%。

     6.8 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曲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6.9 钢筋的坑内绑扎:对于大开挖式基础,因为钢筋多,布置密,体积大,必须在坑内绑扎。坑内绑扎顺序由下向上,底层钢筋可用 100×100×40mm 的 C20 混凝土预制垫块支起,垫块之间的距离为 1m,每面同一条线上的垫块最少不小于 4 块,垫块应绑牢。坑内绑扎钢筋时,在基坑底部,按图纸要求排列布置钢筋,钢筋网应均匀布置。

     6.10 在基坑底部,按几何中心线画出立柱位置尺寸,并应有明显的标志。绑扎一定要固定牢靠,避免在浇注混凝上时钢筋移动造成立柱轴线位移。

     6.11 钢筋的绑扎前应先熟悉基础施工图,核对钢筋配料是否正确,可采用#20 铁丝绑牢。

     6.12 板式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移位。双向受力的钢筋,须全部扎牢。

     6.13 箍筋末端应向基础内,其弯钩叠合处应位于柱角主筋处,且沿主筋方向交错布置。箍筋的转角与钢筋的交接点均应绑扎,但箍筋的平直部分和钢筋的相交点可成梅花形交错绑扎。

     6.14 柱中竖向钢筋(主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 45°,中间钢筋的弯钩与模板成 90°。

     6.15 钢筋绑扎成形后,要反复核查,配制的钢筋的类别、根数、直径和间距应符合图纸规范及设计。

     6.16 钢筋绑扎的质量要求为: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笼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

     7.

     模板安装及要求

     7.1 模板安装前应对其尺寸进行检查,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变形、裂缝等,合格后方准拼装。

     7.2 拼装的模板必须与设计的基础尺寸相符,拼装连接须牢固,如果阶梯式基础的底板用土壁代模板,坑壁应修平,底板宽度不应有负误差,以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对局部容易掉块的坑壁,应抹浆保护。

      7.3 清除坑内浮土,检查坑深及坑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支模。

     7.4 模板和钢筋的安装通常是交叉进行,在清查模板的同时应按设计图纸检查钢筋及地脚螺栓的规格、数量和质量。

     7.5 施工现场应有可靠的能满足模板安装和检查需用的测量控制点或控制桩。

     7.6 模板就位后的调整应符合下列要求:基础分阶梯时,每一阶台的模板都应作一次调整,对中→找正→操平。

     7.7 整基模板安装后,可用井字线测量根开、对角线等,经综合调整、直至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为止。

     7.8 模板经调整并检查符合要求后,应立即安装固定模板的支撑。

     7.9 支撑方法,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模板长度而定,土质坚硬时,应在模板四侧用方木或圆木(60×60mm 或 Ø60~80mm)作成斜支撑杆;土质松软或模板较长时,除增加斜支撑之外,在阶台上连接加固角钢。

     7.10 对于木模板的支撑可使用钢管支撑或圆木支撑,模板支撑必须牢固可靠。

     7.11 台阶与台阶之间或立柱与下部台阶之间,可用支架或抬架连接,以保证上一台阶或立柱的稳定。

     7.12 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钢模板,木模板应采用厚度不小于 18mm 的板材。

     7.13 模板合缝应严密,不得漏浆。模板的连接肋木用 50×50mm,肋木之间距离一般为500~700mm。

     7.14 模板安装后应仔细检查各部件是否牢固,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下沉等现象,要及时修整加固。

     8.

     地脚螺栓或插入式角钢安装

     8.1 地脚螺栓安装 ① 安装前必须检查地脚螺栓的规格尺寸是否符合设计。

     ② 工程上一般使用的地脚螺栓采用组合式,在现场组装地脚螺栓时,应注意每根螺栓的高度一致,地脚螺栓的根开应与设计要求一致并注意不要变形。

     ③ 重量较轻的地脚螺栓安装时,可用地脚螺栓板将其固定组成一组,待浇制至一定高度以后再放地脚螺栓进行调校。

     ④ 重量较大的地脚螺栓安装时,应在扎筋前先组装好地脚螺栓,并用地脚螺栓板固定好,调校好其高度及本身螺栓的根开,拧紧螺栓,将其吊起以后再进行钢筋绑扎。

     ⑤ 地脚螺栓安装尺寸调校好以后,应固定并注意在施工过程中不要碰撞,以免影响安装尺寸,基础浇制过程中及浇制完以后,都应注意复核地脚螺栓的安装尺寸。

      花兰螺丝 固定螺栓 角钢或钢管 固定板 防扭螺栓 ⑥ 对于转角塔、终端塔的受压腿和受拉腿,地脚螺栓规格可能不相同,必须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准安装。

     8.2 插入式角钢安装 ① 安装前必须检查插入式角钢的规格尺寸是否符合设计。

     ② 插入式基础角钢的调整及固定采用专用固定架,控制采用双拉杆三点固定法(双调节杆和砼垫块固定)。调节杆由角钢(或钢管)、花兰螺丝、防扭螺栓、固定铁板组成,后端与打入地下角铁桩用螺丝相连,前端与主角钢相连,分别控制主角钢的倾斜率和横线路和顺线路的两个面。

     ③ 角钢安装调校好以后,应固定并注意在施工过程中不要碰撞,以免影响安装尺寸。

     ④在浇制过程中,用仪监视角钢间的相对距离,方向、相对高度及倾斜度必须准确。

     9.

     混凝土浇制

     9.1 在基坑上方搭设工作平台,以抬木(或抬架)作为承力横梁,再搭小横杆,顶面用木板或钢板铺设平整,木板或钢板两端必须搭在受力的抬木或横杆上,不得悬空。

     9.2 混凝土材料用量必须按配合比在现场称量。

     9.3 机械搅拌的加料顺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及搅拌机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合理方法是在上料斗中先装石子,再装水泥及砂;在鼓筒内先加水,或在上料斗提升进料的同时陆续加水。采用这种方式砂子压住水泥,上料时水泥不致飞扬,水泥及砂又不致粘住斗底。上料时,水泥及砂先进入鼓筒形成水泥砂浆,缩短了裹石子的过程,搅拌时间为自全部材料装人搅拌筒中起算不小于 90 秒。

     9.4 搅拌机使用完毕或中途停机时间较长,必须在旋转中用清水冲洗滚桶,然后再停机。

     9.5 混凝土下料时先从立柱中心开始,逐渐延伸至四周,应避免将钢筋向一侧挤压变形。

     9.6 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一般不超过 2m;如超过 2m 的,为避免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应设置串筒或溜槽。

     9.7 下雨天不宜露天搅拌和浇灌混凝土;如果浇灌,必须及时覆盖,防止雨水冲刷和增大水灰比。

     角钢安装示意图

      9.8 灌筑前首先对模板、钢筋的安装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钢筋是隐蔽工程,其检查结果应作好记录,应将模板或基槽内的积水、垃圾和钢筋上的油污、泥土清理干净,模板中的缝隙和孔洞亦应予以堵塞,不用模板进行混凝土浇制时,必须有防止泥土渗入混凝土的措施。

     9.9 基础灌筑深度在 2m 以内时,混凝土可用铁锹往模板内浇灌,也可以将混凝土由搅拌板直接倒入坑槽内;但应保证混凝土能充满模板内边角。在浇完底盘开始浇主柱前,应先在主柱底部填以 50~100mm 与灌筑的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当继续往上灌筑时,应特别注意检查主柱与底盘接缝处是否有漏浆现象。如发现漏浆,应立即停止灌筑;将漏桨堵塞后再行浇灌。

     9.10 对层间结合处,主柱四角边缘等不易捣实的拐角处,必须用扁头捣固扦插几回。如果砂浆少,可适当增补砂浆,主柱与上层阶台之间容易出现蜂窝、狗洞,主要是漏浆造成,为此,必须加强捣固,在主柱模板外侧压一层牛皮纸且用砂料压紧,防止漏浆。

     9.11 在混凝土浇灌及振捣过程中,密切注意模板及支撑木是否变形、下沉、移动及漏浆等现象,发现后应立即处理。

     9.12 混凝土基础的每个腿,应连续进行浇灌,如中途必须停顿时,应不超过水泥初凝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两小时)。对于一般开挖基础均应一次浇制完成,不准留施工缝。

     9.13 一般采用机械插入式振捣方法,使用时一般垂直插入,并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 50~100mm,促使上下层相互结合。

     9.14 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拨”,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的混凝土振实,与下面的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等现象;慢拨可防止振动棒抽出时形成空洞。

     9.15 振动棒各插点的间距应该均匀,不要忽远忽近,一般间距不要超过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的 1.5 倍。所谓有效作用半径是指捣棒中心到所振动范围的距离,作用半径通常为 300~400mm。

     9.16 振动棒的移动方式有方格式与交错式两种,交错式重叠、搭接较多,振捣密实。

     9.17 基础灌筑完毕后,拆去地脚螺栓丝扣的保护套,再一次检查地螺栓的根开和同组地脚螺栓中心对主柱中心的偏移,检查基础根开及对角线尺寸是否符合要求。超出允许误差的,应在混凝土初凝前调整合格并在周围灌浆。

     9.18 为了实现基础一次成形,整基基础混凝土浇灌完成应及时抹面,可在尚有水泥浆的基础面上撒少许水泥用灰批抹光,抹面时间为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前,用经纬仪对基础顶面进行检测并操平,对转角塔,所操平在基础面应为斜平面。

      9.19 基础浇制完成后,工具应集中,拌板应清洗干净,为下基基础浇制作好准备;清理多余的散落在支模及支撑上的浆石,以免造成拆模的困难,减少模板的损坏。

     9.20 坍落度每班日或每个基础腿应检查两次及以上,其数值不得大于配合比设计的规定值,并严格控制水灰比。

     9.21 配合比材料用量每班日或每基基础应检查两次,其偏差应控制在上述施工措施规定的范围内。

     9.22 试块制作:根据验收规范的要求,对于耐张、转角塔及单基或基础单腿砼量超过 100m³的桩号,须做一组试块;直线塔同一施工班每 5 基或不足 5 基做一组试块。试块规格统一为 150mm×150mm×150mm ,应现场制作,现场养护,并注明工程名称、杆塔号、混凝土强度、制作日期。当原材料改变或者水泥不同时,须分别另做试块,对于现场浇制的时间相隔太长时,须另外做试块。

     10 .

     基础养护、拆模

     10.1 养护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忽视养护,将导致混凝土表面开裂,降低混凝土标号,影响使用甚至不能使用。

     10.2 养护时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袋或泥土和淋水,使基础表面经常保持湿润。

     10.3 当气温高于+5°C时,基础应经常淋水养护,次数应保持混凝土基础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

     10.4 养护工作应在浇完后十二小时内开始进行...

    推荐访问:施工组织设计 供配电 电力线路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