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正文

    市建设工业强市交流

    时间:2021-08-05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发展市域经济,工业是支撑,项目是关键。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两市一极”目标,抓住工业经济这一龙头不动摇,全力以赴抓招商,壮大市场主体规模,真心实意扶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域经济保持了增长较快、质量提升、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3亿元,同比增长18%;

    规模工业总产值175.9亿元,增长28.7%;

    财政总收入8.89亿元,增长19.5%;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9亿元,增长25.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2亿元,增长31.3%。

    一、坚持工业主导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是抓产业,发展集群经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市域经济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全面推行“支柱产业工作法”,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强化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壮大食品酿造、化工、纺织、机械电子四大支柱产业。年,四大支柱产业聚集规模企业11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50.19亿元,增长26.7%,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5.4%。继酒业产业集群之后,奥美医用纺织产业集群被列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目前,“引项目—兴集群—建基地”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二是抓骨干,做大市场主体。大力实施“优强企业倍增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对酒业等7家优强企业和今贝饮品等25家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实行“直通车”服务,强化政策引导和要素倾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年,全市规模工业产值过亿元企业27家,税收过1000万元企业7家,其中过亿元企业1家。酒业与维维集团成功进行战略合作,酒业集团实现产值41亿元、税收1.92亿元,分别增长32.4%、5.72%。三宁化工步入发展快车道,投资14亿元的“2030”工程建成投产,投资5亿元的68万吨磷复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100万吨二甲醚项目全面启动,建成后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建成全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年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22.7亿元、税收4926.75万元,分别增长42.2%、43.44%。

    三是抓创新,争创核心竞争优势。充分利用金融危机的倒逼效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鼓励企业提档升级,扩大出口,较好地规避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引进联合为重点,加快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年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073.5万元,同比增长16.7%。认真实施《市质量振兴和品牌经济发展五年规划》,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企业争创名牌。坚持内培外引结合,积极培育本地品牌,大力引进知名品牌。酒业被列为国家首批“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企业、省专利技术明星企业。奥美医用卫材先后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行业专业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目前,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13个,省著名商标9件,注册商标365件。

    二、坚持项目带动发展,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抢抓政策机遇争取项目。抢抓国家和省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加强项目评估、论证和编制工作,精心包装策划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项目。年全市申报国债和省专项资金项目160个,已下达投资计划61个,争取国债及省专项资金1.5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倍。大江纺织医用纱布设备改造升级工程项目被纳入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计划。亚泰陶瓷扩规技改节能项目被国家发改委立项。

    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建立招商引资统筹协调机制,整合市镇招商力量、信息和资源,实行项目资源共享,形成了强大的招商合力。在招商引资中主动作为,把领导力量配置在一线,将财力物力倾斜到一线,构建立体招商格局。突出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信息、人才方面的优势,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实行产业配套、强强联合。年,签约项目80个,到位资金37亿元,成功引进宜化60万吨磷酸二铵、星鑫包装、熙玛石英石板材、金润达磷化工、松懿力腾电子等投资过亿元项目20个。总投资15亿元的宜化60万吨磷酸二铵项目是我市有史以来市属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占地400亩,项目建成后可达到120万吨选矿、80万吨硫酸、30万吨磷酸一铵、60万吨磷酸二铵的规模,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3亿元、税收2000万元以上,最高可达7000万元。

    三是扶持企业技改催生项目。将企业扩规项目等同招商项目对待,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促进企业实施技改,催生一批项目,再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年,实施扩规改造项目27个,完成投资24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9个。投资3.4亿元的迅达科技二期扩规项目全面竣工,新增年产130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200万台生物质直燃炉和30万台吸油烟机生产能力,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税收3000万元。投资2.75亿元的奥美公司医用再生棉项目正抓紧建设,竣工投产后可新增年产3000万包医用敷料、1.2万吨特种棉纱生产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税收800万元。

    三、坚持园区引领发展,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一是突出特色规划园区。抢抓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宜昌市沿江突破战略机遇,集中力量在沿江布局各类特色工业园区,全力打造“一核四极”工业构架,基本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安福寺工业园、姚家港化工园、白洋装备工业园、民营创业园为支撑的生产力布局。发挥经济开发区核心主导功能,努力将其建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化园区。进一步突出果蔬食品特色,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将安福寺工业园打造成一流的果蔬食品加工基地和乡村工业示范园区。努力将姚家港化工园建成宜昌乃至全省重要的化工基地,争取3年内园区产值突破百亿元。积极推动白洋装备工业园建设,努力建成国内外装备制造企业转移的承接地和周边大中城市装备制造企业的配套园区。科学规划建设民营创业园,在省化铁路、318国道沿线区域,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尽快建成民营经济孵化园。

    二是多元投入建设园区。按照统一规划、滚动开发的原则,坚持多渠道筹资,不断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同时大力争取银行贷款投入,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融资投入,灵活利用bot、bt等方式进行建设。年筹资5.8亿元,征收土地63宗9467亩,有效解决了“有园无地”的问题。目前,姚家港化工园平整土地1350亩,投资3015万元的晋煤大道正抓紧建设,投资1800万元的工业园沿江大道改造工程进入招标程序。白洋装备工业园完成700亩土地平整任务,善溪冲大道正抓紧建设。安福寺工业园投入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民营创业园初步完成规划,启动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筹建等工作。

    三是创新机制管理园区。将工业园区作为全市招商引资的公共平台和边远镇的发展“飞地”,积极探索园区共建、资源共享的运行模式。按照“谁引进、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全市项目资金集中投向园区、工业项目优先安排到园区,全市160家规模工业企业90%以上集中在园区。年,经济开发区新开工项目152个,形成食品酿造、纺织加工两大集群;

    安福寺工业园新签约引进企业6家;

    姚家港化工园正加速扩张发展,三宁化工扩建、金润达磷化工、元港化工搬迁扩建、宝力星磷酸二铵、宝磷化工等5个项目落户园区。

    四、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是推进产业融合,实现工农联动发展。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引进、培育、做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由“点”向“块”发展,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百亿元县市。酒业、雪花啤酒、奥美卫材、鸿新食品、湘宜水产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奥美公司成为省最大的医用卫材生产龙头企业,年实现产值6.75亿元、税收1786.8万元,分别增长52%、90.22%。全市形成了粮食、棉花、果蔬、水产、油脂五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群,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3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宜昌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3家,年加工农产品120万吨,辐射带动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100万亩、果蔬生产基地35万亩、畜特生产基地100万头、水产品基地12万亩。

    二是引导错位竞争,推进市镇协调发展。坚持财力下移,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各镇街道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安福寺果蔬、七星台油脂、马家店纺织、董市化工、白洋机械等工业板块初具规模,形成特色。安福寺镇依托丰富的柑桔、黄桃、红薯等资源,引进台湾鸿新、天元食品、韩国中元、上海怡安等果蔬食品加工及关联企业,形成了年加工农产品15万吨的能力,年创汇3700多万美元。各镇街道规模企业发展到11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1.95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企业的73.8%、46.6%。

    三是鼓励全民创业,实现内外统筹发展。激发一切创业热情,激活一切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浓厚氛围。围绕我市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引导民间资本进行配套生产和投资参股,扩张民营经济总量。主动变农民工返乡之危为全面创业之机,加大资源配置、融资贷款等方面支持力度,鼓励返乡农民工利用拥有的技术、资金和信息自主创业,引领能人回乡、老板回家、企业回迁、资金回流。近年来,全市掀起由小老板、回乡农民投资兴办小果品厂、小加工厂的热潮。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企业933家、注册资本16亿元;

    个体工商户9695户、从业人员1.3万人、注册资金1.73亿元,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0%以上。

    五、坚持服务保障发展,创优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着力营造优先优惠的政策环境。加强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大力培植a级信用企业,全市62家企业获得a级信用认定。组织开展“银行行长企业行”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6家金融机构与92家企业建立a级信用企业培植关系,发放贷款8.7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坚持节约集约用地,通过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面清理土地市场等措施,储备工业用地近万亩,确保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积极做好电力、用工协调,优先保证重点骨干企业的生产用电,全市工业用电量达13.6亿度,增长50.7%。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居民就地务工,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洽谈会19场,53家企业与2145名求职人员达成用工协议。

    二是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建立完善投资项目“绿色通道”,推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全力为投资者提供代办服务。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建立稳商亲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在谈项目和重点在建项目制度,定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台湾松懿电子项目自签约后,短短11天时间里,完成了在的企业注册、厂房租赁等前期工作,28天后生产出第一批产品,创下了重大项目自签约到生产用时最短的纪录。

    三是着力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全面清理涉企收费项目,坚持实行收费公示制,坚决制止一切形式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制度,坚持对经营性土地、建设工程项目、政府采购和产权等事项实行公开招投标、公开挂牌交易等制度,强化监督,杜绝“暗箱操作”。扎实开展“百警联百企”活动,重拳整治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和生产经营环境。

    条理通顺,用词生动。

    做强园区经济 建设工业强县 ——关于凤翔县工业园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工业向园区集中是世界通用的办法。近年来,凤翔县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态势强劲,初步形成了“一区七园”的格局。今后五年,凤翔县工业经济将重点建设“四个百亿、四个十亿”和20个亿元企业。进一步规划完善“一区七园”,发展壮大园区经济,奋力打造工业经济强县,是当前凤翔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课题。

    回顾过去:强劲态势令人振奋

    凤翔县紧紧围绕撤县建市、跨入西部百强县、建设关中明星城市的奋斗目标,按照“推进四化建设四县,构建绿色和谐新凤翔”的战略部署,把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作为率先实现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以电力能源、医药化工、机械电子、建材造纸、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七大产业集群发展为重点,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狠抓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长青、柳林、长虹、陈村、县城新区和六营六大工(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川口河建材工业园正在建设之中,七大园区框架基本形成,工业布局日趋合理,园区环境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工业主导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经济核心区地位已经凸显,实现了以工业为龙头带动整体发展和结构转型的历史性跨越。“七大园区”累计占地面积44.25平方公里,园区内拥有各类企业230户,其中东岭、国电宝二电等规模以上企业21户,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园区总投资突破2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2亿元。投资46亿元的国电宝二电二期、投资64亿元的甲醇、投资10亿元的750千伏变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长青,投资16亿元的宝平高速和投资24亿元的麟北运煤专线项目已列入规划。长青工业园成为全省最大的煤电化循环经济发展园区,进入全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点产业园和率先突破的园区。总投资10亿元、一期投资4.7亿元的天柱水泥项目成功落户建材工业园,实现了凤翔干部群众振兴水泥产业的夙愿。柳林园区恢复酒厂14户,地方白酒年产量达到9000吨,与1988年酒业鼎盛时期持平,省市期望,全县期待的白酒产业振兴重现新机。

    2007年,七大工(产)业园区新增投资18亿元,新上项目9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户,实现产值78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80%以上,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800万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78%以上,形成了工业主导型、企业园区化的经济格局,园区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最大引擎和增长极。

    冷静分析:困难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规划滞后于建设。从凤翔县七大园区现状看,除长青、陈村工业园区外,其它五个园区的总体规划,控制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尚未出台,个别园区规划范围界定不够明确,布局分散,入园企业多按先后次序安排地块,存在乱布局、乱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失衡、个别项目建设存在盲目性等现象,入园企业不能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效应,更难形成特色产业链,制约了园区的快速发展。

    二是瓶颈制约仍较明显。其一,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园区融资困难。由于凤翔县财政经费拮据,企业建设资金和流动资金普遍紧缺,融资渠道狭窄,民间和外来投资不够活跃,多元化投资格局尚未形成,加之园区自主经营乏力,自身造血功能欠缺,园区建设初期资金缺口很大,致使支撑园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产业没有相应发展,招商引资吸引力不强。其二,土地指标难求,园区用地趋紧。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规划用地与土地指标之间缺口较大,园区土地征用吃紧。如长青园区由于地势限制,发展空间已十分狭窄,其它六个园区项目用地指标也很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项目引进和建设速度。

    三是产业集聚效应不强。凤翔县工(产)业园区中虽然企业集聚,但真正聚焦于产业链的企业不多,行业集中度差,产业分工协作不够紧密,集群化程度低,密集性竞争与合作机制尚未形成,还没有一个园区真正形成比较完整的集群发展局面。多数园区缺乏能起核心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联系松散甚至毫无产业关联的中小型企业占了多数,“星多月暗”的现象比较突出。

    四是管理和运行体制不顺。从管理体制看,目前七大园区除长青工业园被市上批准成立了园区管委会外,其它六个园区的开发管理机构为园区所在乡镇,县上未赋予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因此乡镇在园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协调指导等方面力不从心,致使园区运转不畅,效率不高。从运行机制看,七大园区开发直接为政府行为,市场运作、自主经营和滚动开发机制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开发的速度和质量。

    展望未来:科学发展实现跨越

    (一)高起点超前修编园区建设规划,做强区域特色。现代化工业园区应该是功能完备,分区合理、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详实的远景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在规划建设上,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严格做到“两个结合”,即把园区规划与城市化功能提升结合起来,把园区产业规划与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发展的趋势和培养产业特色结合起来,以大手笔、大开发的思维和举措,按照“大规划、小开发”的原则,科学定位、统一风格、超前规划、坚持执行。长青工业园要盯死看牢现有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拉开长(青)陈(村)一体的园区骨架,努力形成超百亿的企业集群,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循环经济创新之园,节能减排典范之园;柳林园区发展以西凤为龙头,中小酒厂为依托的市场合作化模式,打造中国历史名酒城;县城新区要加快项目入驻和选商引资力度,配套城市功能建设,尽早建成人文新区、生态新区;长虹产业园要加快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设西北地区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六营民俗产业园要大打文化品牌,打造地区精品游园。

    (二)市场化运作,突破资金、土地瓶颈。如何解决资金难题?一是成立投资建设公司。受全县园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行政领导,与园区管委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作为投资主体,用企业行为全额融资,资金封闭运行,自求平衡,实行企业化运行。二是企业主办园区。安徽省巢湖富煌工业园就是成功范例,企业主办,政府扶持,自我约束,滚动发展。三是引进外资,推行股份制。用招商引资的办法,按照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四是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项目如平整土地、道路设施、绿化景观等可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分期付款。五是政府支持。政府适当给予启动资金,并对企业税收,分年度在一定期限内全额返还,让利于园,用于园区还贷或滚动开发,为园区不断注入生机活力。

    科学谋划,集约土地资源。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适度膨胀集约土地。加大对园区闲臵土地的清理力度,合理臵换土地用途,分年度、分步骤施工,逐步扩张拓展;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园区企业把单层厂房改建成多层标准厂房,提高单位土地的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益。做好村庄整体规划,出台优惠政策,由企业出资进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小村并大村的方式,集约土地,臵换用地指标,或以集体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合资、合作投资项目建设,解决园区建设用地的“瓶颈”制约。

    (三)集群化促进产业集聚。项目和产业是立园之本,而产业的集群化程度决定着园区对项目吸引力的大小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因此,要把打造产业集群作为加快园区建设的重大举措,按照“大项目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依托现有龙头企业,以延伸产业链、促进项目集聚为重点,大中小并举,高中低并重,近中远兼顾,加快构建以大项目为核心,大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有序发展的产业体系。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产业集群的重要手段,在招商引资上,要由单个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转变,由单纯注重引进大项目向引进大项目和配套项目并重转变。围绕龙头企业搞好配套,要充分利用大项目和领导企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加强对上下游产品和产业的跟踪研究,围绕中间企业“前推后拉”,靠终端企业派生项目,靠市场需求吸引配套企业,逐步形成产业群,建成产业基地。今后,凡引进的项目,要积极鼓励投资商按产业分类入园落户建设,县内企业的投资扩建也要鼓励向园区相对集中,不断提高园区产业集聚能力,提升园区竞争力。

    (四)创新园区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是创新管理体制。成立由科技、发展计划、国土、建设、交通、水利、环保、电力等部门和相关乡镇为成员的凤翔县园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园区开发建设的协调、指导和管理工作。总结长青工业园区管理经验,制订全县园区管理办法和管理细则,按照责、权、利统一原则,赋予各园区管委会、投资建设公司相应的管理职权,明确与领导小组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实行园区有限“自治”,防止相互“越位”、“错位”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能。二是创新开发模式。积极探索园区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投资建设公司,采取“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方式,对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进行建设运营,将园区开发由政府行为逐步转化为企业行为。三是创新行政服务和管理方式。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目标要求,县园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在规模以上的工业园区,成立专门的服务中心和研发中心,受领导小组、园区管委会和投资建设公司的双重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对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限时代办所有须由企业到行政执法部门办理的事项,接待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的检查等事项,企业只须提供相应的书面材料即可,让企业一门心思谋发展,同时有效遏制乱检查、乱收费。鉴于企业负责人学习研究不能保证,研发中心负责跟踪市场行情、国家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手段等信息,遇有重大变化随即通报县领导小组和有关企业负责人,并建立园区教育培训网络,定期举行形势报告会、培训会,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持,树立企业家意识,促进企业家群体形成,最终实现园区的市场运作、自主主营和滚动发展,加快推动县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和跨越发展。

    方方面面都很赞。

    推荐访问:强市 工业 建设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