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正文

    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讲话

    时间:2021-08-1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把握趋势顺势而为努力开创南昌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格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朋友们:

    大家好!“孟夏之日,万物并秀”,在这美好时节,美丽的英雄城南昌迎来了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的隆重举办,这是南昌的喜事,是南昌教育的盛事,更是南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事。首先,我谨代表南昌市教育局向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及教育界同仁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南昌教育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经步入加快推进的黄金期,也进入升级发展的关键期,此次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的举办,不仅是对我们南昌教育工作的极大鞭策和鼓励,也将对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为各位同仁搭建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让我们一起感受现代教育信息化的风采与魅力,共同交流分享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成果,同时,也期待与会专家能为南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宝贵意见。

    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基础。近年来,我们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上进行了坚定的探索、创新的尝试、务实的工作,经费投入不断加大,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合作机制不断创新,信息化教学应用不断深入,教育公平有了有效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了积极的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不论是从传统的黑板粉笔到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一体机,还是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到生动的网络体验,南昌教育信息化建设都以看得见的成效增进了全体师生最实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南昌教育迎来了新一轮信息化浪潮。

    回望南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我们教育为民的情怀一以贯之,科学发展的主张日益深化,“智慧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今天,我想用“一轴”“两翼”“多点”3个关键词来分享南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变化。

    一、以高起点“规划”为依托,构建教育信息化“服务”之轴。

    时序更替、岁月如歌,南昌教育信息化的历程铭刻在我们坚定前行的脚步中,记录在我们创新实践的努力中。我们始终秉持创新和共享的理念,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多维教育体系为发展方向,成立了南昌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了《南昌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南昌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印发了《南昌市中小学“星级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指南》等多个文件,积极探索多层次、全方位地创新型教学模式,努力开创“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新局面。

    我们始终坚持,信息化必须服务于教育教学,在教育回归本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构建并完善教育信息化发展体系,使信息化红利服务所有师生。这种服务体现在我们的教学上,体现在我们的管理上,体现在我们的智慧校园建设上。例如,南大附中自主研发is综合数字化智慧校园平台,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受到了杜占元副部长的高度肯定;

    南师附小积极构筑与“互联网+”相适应的“智慧泛在学习环境”;

    南昌三中成立了大数据教研中心,为教师针对性地教、学生个性化地学提供精准服务;

    南昌一中、铁路一中、洪都中学等多所学校借助“互联网+教育”的全新教育教学模式,为智慧课堂教学提供服务;

    南昌二十三中以创客工作室为载体,积极探索创新教育实践,创客成绩全国斐然;

    青云谱学校建立手心网,为家校互动提供服务平台;

    南昌县蒋巷小学创立网络“亲情聊天室”,为留守儿童搭建心灵的桥梁。

    二、以“机制创新”、“应用驱动”为两翼,构筑教育信息化发展新生态。

    机制创新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之翼。我市积极探索建立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机制,形成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南昌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格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是一个行业、个别人群的独唱,而应是全社会所有有识之士的合奏。沿着信息化之路,我们主动地与社会联动,共同携手,发挥了“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力量:与三大网络运营商积极开展信息化共建合作,较好地推动了南昌市中小学智慧校园整体应用水平的提升;

    与北京四中网校和东方闻道网校合作,在南昌一中、心远中学等学校开展智慧课堂合作;

    与各类企业合作,利用社会资源促进教育信息化优质提升。

    当然,我们的“朋友圈”还不止这些。这些年,我们“请进来,走出去”,见证了北京、上海、深圳、广东等一线城市教育信息化的盛况,吸收借鉴互惠共利企业的丰富资源,在教育信息化这条大路上,我们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互助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友谊之花也渐次盛开。

    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结合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必须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作用。应用驱动已经成为推进南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另一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以应用为抓手,先后启动了教育城域网组建工程、三通工程、智慧校园建设工程,部署了教育装备云平台、录播资源云平台、教育监控云平台等多种信息化应用平台,实施了农村在线同步课堂、智慧互动课堂、第二课堂等新型教育模式,全市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南昌市教育城域网已经实现万兆主干及互联网出口,全市宽带网络接入率达98.59%,教室多媒体覆盖率达92.05%,全部班级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学校率(优质资源班班通覆盖率)为80.17%,其中学校开通空间率96.03%,教师开通空间率85.15%,学生开通空间率68.56%。

    三、以信息化为引擎,助推南昌教育质量提升、“多点”开花。

    科技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作为当今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新技术之一,信息技术不仅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变化,也全面渗透影响着教育教学的理念、模式和走向。

    (一)破解资源不均难题,以信息化增强教育发展内动力。

    共享发展成果,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最根本的目标。因此,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破解教育资源不均,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与责任担当。2016年,我们在全市5个县区的51个农村教学点、18个中心学校部署启动农村在线同步课堂工程和试点,采用“1+n”的无生课堂模式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手段,有效解决了农村教学点美、音、外学科师资缺乏的难题,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规模,实现在线同步课堂覆盖全市125个农村学校,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二)破解有偿家教困局,以信息化释放教学质量新红利。

    “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解决教育的现实矛盾与问题、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的根本途径。为了切实根治“有偿补课”的教育乱象,我们标本兼治,率全国之先成立了“南昌市学生课余教学辅导志愿服务中心”,以“破解有偿家教,减轻家长、学生负担,提升学生学业水平”为指导思想,利用全市名师资源和网络优质资源,将传统教辅资料数字化,根据学生日常学习的情况推送知识点,让学生更有兴趣学,教师更有动力教。

    其中,区域化线上教辅平台提供了类型丰富、结构优化的优质教育资源,全天候在线为学生、家长答疑解惑,构建了一个“教师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的应用环境,实现了一对一互动学习,并不断催生新的资源、案例。截至2017年3月底,全市共有66564名学生注册参加教辅活动,志愿参与教辅志愿服务的教师共6393人,网络答疑12万余条,上传337套试题,发送350节微课,大幅提升了信息化服务教学水平。今年,我们还联合江西电信将2017年高考第二轮复习名师系列专题讲座在天翼高清平台进行全省呈现,并提供即时互动答疑、测评诊断反馈,有效提升教辅教学质量。

    (三)变革学习方式,以信息化激发学生学习多样化。

    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当下,以教师为中心、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流方式的传统教育方法与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需要,必须由“教”中心向“学”中心转变、“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转变、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充分运用现代的教学资源平台,让教学方法与手段适应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

    2016年,我们面向全市中小学推出“互联网+学习”的网上冬(夏)令营活动——“华夏诗魂”。“华夏诗魂”是一款将游戏与诗词学习相结合的跨平台应用,让用户在游戏中感受中华古典诗词之美。我们觉得这是利用新技术进行国学经典传承的有益尝试,是线上线下互动的真实体验,是快乐学习的一次革新。一年来,活动注册学校267所,参与学生173847名,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生的广泛好评。网上冬(夏)令营活动这项活动,我们已经坚持了14年,我们开展的网上作文大赛、网上美术大赛、网上摄影大赛、数字故事大赛等总计吸引了数十万中小学生积极的参与,这在变革学习新方式、构建学习新环境上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我们还在积极打造南昌市中小学“第二课堂”网络学习系统,通过实施翻转课堂和网络教学等学习模式,让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化学习需求得以满足。

    (四)创新管理模式,以信息化带动装备管理专业化。

    为解决教育装备“质保期”内对供应商合同履约的监管,强化“质保期”外装备维护与质量管理,2015年我们启动了南昌教育装备云平台建设,打造教育装备的闭环信息化,从计划编制到项目履约,从维护维修到资产监管,从数据分析到达标评估,实现教育装备网上审批、验收、评价和监管。目前,共创建480余条教育装备招标项目,采集电子文档2000余份,入驻企业294家,注册学校77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装备中引入二维码理念,只要掏出手机扫一扫,通过唯一且安全的认证二维码,就可以实现产品溯源和一键报修。

    (五)培育创新思维,以信息化引领教育实践生动化。

    当今社会,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更应该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而3d打印技术的出现,被誉为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具标志性的生产工具,正在进入“高歌猛进”的发展新阶段。这对于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创新教育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积极探索3d打印等新技术走进课堂,推动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推动数字传感技术促进深度学习,推动steam课程引领研究性学习,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信息化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

    目前,我们在全市推广3d打印和创客教育,为所有市直学校和部分县区学校配备了3d打印机,部份学校建设了高规格的3d打印和创客实验室,并多次请来3d打印技术专业人员,为老师们送课送技。今年,我们还将举办南昌市中小学生3d打印创意大赛暨cosplay秀(真人模仿秀)活动,既可满足孩子们丰富的脑洞和对二次元世界的喜爱,又可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顾过去,是为了继往开来,再创未来。当前,南昌教育信息化之路不仅任重道远,而且“道阻且长”。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难免“乱花渐欲迷人眼”。因此,我们将审时度势、多措并举,共同为教育信息化的未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一是重点做好“统筹推动”。信息化工作不能囿于一隅、执于一端,不能只是“马走日,相走田,炮打一溜烟”,我们将拧紧上下联动的合作链条,建好左右沟通的协调桥梁,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优势,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同时还将进一步注重上下联动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培养共建共赢的团队精神,在良性互动中形成整体合力。

    二是重点做好“应用驱动”。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结合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线。我们将不断推进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应用、教研应用和活动应用,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的教育,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三是重点做好“特色发展”。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特色是教育规律的正确回归,我们将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在发展模式、日常管理、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特色创新探索,形成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教育信息化特色发展态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强调“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共同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开创人类更美好的未来。”这明确揭示了教育信息化是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承担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这也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南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我们相信,信息化将为南昌教育激发更多生产力,为师生成长触发更多着力点。我们将进一步拧紧“统筹推动”的合作链条,强化“应用实践”的驱动引擎,培育“特色发展”的校园沃土,优化“大数据”的支撑作用,重点抓好“教育云”及“智慧校园”等建设项目,以“行者”的实干、“勇者”的担当和“领者”的超越,力争立稳信息化发展新潮头,努力谱写南昌教育信息化绚丽的新华章。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让我们共同期待教育信息化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开创教育现代化更加辉煌的未来!

    情感表现得很好!

    向作者学习,早日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

    创新力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汇报

    平溪中心小学

    吴高华

    2013年11月5日

    11月1日至4日,我到福州参加了北师大主办的“著名教育家领衔——全国第一届小学语文创新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走进福建”活动。这次活动让我感到很幸福:第一,幸福在郑校长把这个宝贵的机会让给了我;第二,幸福在零距离地看到了顶级语文大师真实的面孔和真实的课堂;第三,幸福在和几位语文大师合了几张影。不过有一个痛苦,就是忙于作笔记与无暇欣赏感悟的冲突的痛苦。

    本次活动日程为两天。11月2日上午听了于永正老师上的《珍珠鸟》和讲座《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于永正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他和王崧舟、崔峦并称中国小语三大名家,本次三大名家都到齐了。下午听了陈延军上的《凡卡》和讲座《谈“减负背景下”落地生根的高效语文课堂教学》,陈延军是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专家、国培计划小语项目首席专家。11月3日上午听了王崧舟老师上的《孔子游春》和讲座《语用焦虑与实践突围》,还听了“全国十大教育改革杰出人物”田保华的讲座《还原“听取蛙声一片”的生态之美》,王崧舟老师是中国小语三大名家之一,国家级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下午听了中国小语会理事长、国家学科带头人崔峦的《践行理念,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讲座。两天活动排得满满的。

    两天听课给我的感想颇多,先和老师们交流一下五个感想:

    第一个感触:中国近代几乎没有被公认的教育家。究其原因,像我们一样的老师只上课,开不了讲座,而开得了讲座的老师不上课。这种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很普遍。这些名师大师或小范围内被冠以“教育家”的人,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可惜没拥有一所学校持久地践行他的思想,没当校长没上课,虽然有人研究你却没人去持久践行,陶行知有“晓庄学院”践行他的思想,所以成了近代公认的教育家之一,这次活动最受热捧的王崧舟老师是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的校长,我想他能再当十多年就可能成为近代的教育家了。

    第二个感触:相比其他老师,当个语文老师真不容易。这些顶极大师有着精彩的课堂设计,有着聪慧的教育机智,有着深邃的教育思想。他们没有精致的课件,没有激情飞扬的语调,板书设计也不是那么科学美观,甚至有的课没有通读全文,没有学习生字,没有感知全文,遇到启而不发的时候一样靠讲授完成。所以我觉得这才是真实的课堂,他们也是凡人,甚至讲课也是满头大汗(其实因为他们是北方人,虽然穿着北方的夏装来南方,一样热得满头大汗。)例如于永正老师上《珍珠鸟》,引导学生默读全文,找出珍珠鸟哪儿好的句子时,开头说“默读全文,把写珍珠鸟哪儿好的句子画下来。”一会儿又说“静心读书,把书放在桌子上,随时作记号。”一会儿又说“静静读书是一种美„„”一会儿又说“波浪线是一种赞美,不一定要用尺子画„„”等等。从一个角度看,于老师不断地教学生读书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他严重地干扰了学生静静地读书。同样一个环节,从A面看精彩极了,从B面看糟糕透了。大师都如此,何况我们的老师呢。所以我们的领导要特别爱护我们的语文老师,崔峦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当一个语文老师真不容易, 要上出一节没毛病的语文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第三,关于教学设计的感悟。

    大师地教学设计是精妙绝伦的,简介设计供大家揣摩。于永正《珍珠鸟》第一课时互动引入、读题,检查预习时只学了生字“雏”及带“雏”的句子,然后指导有感情读好第一自然段,精读抓住“真好!”让学生从全文中找出写了珍珠鸟哪方面好的相关句子进行朗读指导。第二课时让学生以自己是小珍珠鸟的身份写一篇题目为《冯骥才》的习作。其纯朴教风让人觉得厚而无形。

    陈延军老师上的《凡卡》,一课时完成任务,先简介作者,初学理清文路“准备写信

    1 ——写信——寄信”,精读学文时抓住第8自然段“挨打挨饿没处睡”学习写法,然后过渡到学习写信前的恐惧以及学习插叙的美好回忆,最后出示凡卡的信封,体会梦的结局的含义,学文之后学习去掉插叙行不行,了解《凡卡》一文为什么成为经典之作的原因。其对教材独到见解令人折服。

    王崧舟老师的《孔子游春》,一课时教完,先从文中找出三处带“老师”的句子,让学生了解到孔子身份是一位老师,再了解孔子的课堂,即文中写泗水边景色的那段,然后学习孔子使用的课文即写水德行的那个句子,以上主要抓住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的句式进行句式积累与感悟,最后让学生从言志部分找到“水的影子”即了解子路、颜回、孔子的志向与水德行的联系,并再次评价孔子是什么样的老师,首尾呼应并升化情感。其诗意教学风格自成一体。

    三篇课文的设计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教学设计是我们首先要研究的一个话题,研究好了至少可以成长为一个教学能手。

    第四,关于教育机智的感悟。三堂课上呈现的教育机智的例子,有平淡得让人忽略的,有精彩得让人叫好的。其中有一个镜头令我惭愧与震惊。当王崧舟老师引导学生学完写泗水景色(即孔子的课堂)的内容后,问:“面对这样的课堂,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一个学生答道:“这是一个与正常老师不一样的老师。”按我个人习惯,一定会揪出学生错误所在,我一定会说:“你这不是说孔子是不正常的老师了?”而王崧舟老师只是淡淡地说:“不要用‘正常’这个词,要用‘普通’,你还能用什么词说呢?”学生想了想说:“与众不同。”我想我课堂中处理学生的问题方式真是太随意、太没有教育机智了,像我那样一问,这位学生肯定会招来许多嘲笑,严重打击了该生的积极性与自尊心,指出学生可笑的错误不如切实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个小小的机智却看出巨大的差距,令我汗颜与警醒。研究名师的教育机智可让我们靠近名师。

    第五,关于教育思想的感触。名师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与众不同的课堂设计能力,不仅有聪慧的教育机智,更有一种合乎学科规律的教育思想。简介他们的讲座内容,供大家品味,期待有朝一日我们也能拥有思想成长为名师。

    于永正《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通俗地说就是语文课教什么。他认为第一教,教字教词,字词一定要过关,字词积累越多越好。不要做习题,要练字,字练好了语文成绩差不到哪去。第二教,教朗读,备课时不是写教案抄教案,要备本领,如本课的范读(文学性的文章要有情感地读),生字词的书写等。第三教,关注有利于表达的关键词句段。如《珍珠鸟》抓住珍珠鸟喝茶的描写段落就可以学习怎样写动物的动作。阅读要指向表达,能指向的一定要指向。必要的讲解,必要的示范,要抱时要抱,不抱是失职。只要抓住读写二字,语文就会高效。于老师的讲座坚定了我两个观点:①读书就像在说话(于老师说“像说话那样地读”),②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我想到以前我们研究的都是怎么教,还没等我摸着门路,人家又转向教什么;当我开始关注教什么时,现在又有个主流在讨论为谁而教。总是跟不上潮头。

    陈延军《谈“减负背景下”落地生根的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强调了语文课要抓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他认为语文素养指①听说读写能力,②文学文章等学识能力,③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其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就是“语言是有形象的”,语文课上要经常问“你看到了什么”,聪明的老师用语言文字唤醒学生大脑中的画面,比较二的老师是用图画课件唤醒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其实我经常就是那种比较二的老师,我们对教材的理解不能合乎编者、作者的意图,甚至连课件的使用都严重的不当。

    王崧舟《语用焦虑与实践突围》提出语境包括言辞语境、文体语境和文化语境,强调了语用中语境重要性,以《花钟》为例重点分析了本段的语境,阐述了语境与语用分析、语境和语用教学两个内容。就本人而言,教学中有重点关注言辞语境,但对文体语境不甚了解,对文化语境完全没有了解,文学修养严重不足。

    崔峦《践行理念,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五个观点:明确各年段教学目标是深化语文改革的前提,夯实识字与写字教学是深化语文改革的基础,改进阅读教学是

    2 深化语文改革的关键,大力改进习作教学是深化语文改革的方向,推进儿童阅读是深化语文改革的热点。这五点让我明白了全国上下现在的研究方向。

    最后我综合起来给大家提4个建议:

    1、低年级抛弃内容分析,只抓关键句稍作理解即可,重点落实识字写字教学,成长为一位识字写字的名师(目前全国没有,以前只有斯霞老师。)阅读只要能利用图画阅读,了解少量重点词句的意思,能从课文提取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简单信息即可。加强背诵。

    2、中年级关注句式的规律和词语的积累和运用,关注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掌握归纳的基本方法,了解构段方式,习作不拘形式能把意思说清楚即可。

    3、高年级要关注阅读技能的培养,要真正地做到用课文教某些规律和能力,而不是教课文,重点领悟表达方法与写法,让学生得意得言。

    4、研究方向:明晰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识字与写字的相关研究,阅读中从学的角度设计,从语用的角度设计,一篇带多篇的设计,对言辞语境、文本语境、文化语境的把握,习作中如何让学生有东西写,写真实的事与情,课外阅读的研究。

    推荐访问:观摩 教学实践 课堂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