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正文

    淮安农民创业培育调研报告

    时间:2021-09-16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我市农民创业群体培育情况分析及对策

    大力推动农民自主创业,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选择。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创业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全民创业、淮商崛起”战略,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深入了解农民创业群体培育情况,我们以农民创业群体、农民创业载体和农民创业公共服务机构为对象,深入调查农民创业群体培育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

    一、我市农民创业群体培育现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业”以及“全民创业、淮商崛起”战略的强势引领下,我市农民创业群体规模不断增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销售收入明显提高,创业环境持续改善,正处于“以点带面”的大发展时期。

    (一)农民创业热情高涨。调查显示,全市共有涉农县(区)7 个,农村人口 381.13 万人,农村实有从业人员 211.47 万人,已创业农民总数 13.68 万人,潜在创业农民(有创业意愿农民)总数 10.76 万人,创业农民占农村人口、农村实有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 3.59%和 6.47%,农民创业活跃指数为 11.56%,处于较为活跃区间。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是目前农民创业的主力军,分别占 35.39%和 52.18%。创业农民以 30-50 岁的青壮年为主,占 77%,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发展潜力巨大。

    (二)创业范围分布广泛。全市农民创业群体中,从事一、

    二、三产业的分别达到 4.85 万户、2.78 万户和 6.05 万户,年均销售收入分别达到 10.35 万元、52.84 万元和 46.16 万元,年均收入 10 万元以上的创业农民达到 4.87 万户,创业致富的效果十分明显。个体工商经营、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电商创业等经营模式分别占 59.5%、6.94%、8.84%、1.16%、0.95%和 7.96%。其中,农民电商创业已初具规模且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全市新增农民电子商务创业 1671 人,年均销售额达到 57.1 万元,同比分别增长 46.45%、39.23%。

    (三)政策扶持成效明显。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农民创业的意见》、《关于推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统筹全市农民创业工作。财政每年在预算中专项安排农民创业引导资金,重点用于创业小额贷款贴息、初次创业补贴和创业租金补贴等,逐步构建起城乡一体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特别是对农民创业申请担保贷款取消了户籍限制,2014 年以来,全市共发放农民等创业小额贷款 2987 人,累计发放小额贷款 2.95 亿元,且呈现出逐年稳步增长态势。全市现有农民创业服务机构 517 个,已覆盖所有乡镇,能够开展基本创业服务;农民创业培训机构 44 个、农民创业培训教师 204人,累计开展各类创业培训班 1100 余期,去年完成农民创业培训 1.97 万人次。

    (四)创业载体加快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工业集中区和村级创业点建设意见》、《淮安市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认定和管理办法》等文件,积极培育和引导农民创业孵

    化基地建设。全市现有农民创业孵化载体 224 家,共吸纳企业3251 家,带动农民就业 22.46 万人,其中:乡镇工业集中区 96家,市级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 30 家,吸纳企业 2249 家,带动农民就业 17.85 万人;各类农民创业园 128 家,吸纳企业 1002家,带动农民就业 4.62 万人。全市各级各类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已成为大规模培育创业农民的“沃土”。

    二、农民创业群体培育存在的困难制约 虽然全市农民创业蓬勃发展,但是农民创业群体培育工作依然受到能力、资金、服务等问题的困扰,一些制约农民创业的体制机制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

    (一)农民 创业整体水平偏低。全市已创业农民中,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占比 77.4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 12.13%,整体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一定的市场分析、营销策划、经营管理、政策把握等能力,难以有效地驾驭市场,创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短期性。同时,农民创业规模偏小,年收入 10 万元以下的占 49.78%,大多从事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零售、餐饮等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真正形成区域性特色创业产业集群和一整套较为完善“创业链”的地区不多,创业抱团效应、信息共享机制等尚未普遍形成,企业 5 年存活率仅为 60.27%;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数量偏少,市场竞争能力和后续成长能力比较有限。

    (二)融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据调查,约有 77.9%的创业农民“创业初始资金”来源于自我积累和从亲戚朋友处借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比例较低,有农民反映:当前

    农民创业担保贷款抵押难、额度小、期限短,自己所拥有的农村房产、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养殖场等财产,因现行法律政策因素,无法成为银行认可的有效抵押物。此外,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农民创业引导资金安排不到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民创业融资需求。

    (三)创业培 训资源相对分散。调查显示,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涉及人社、农委、农工部、经信委、商务、工商、科技、扶贫、工会、妇联、共青团、高校等 20 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的现象比较突出,各种政策未能集成优化,造成培训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培训资金分散使用、重复使用,难以达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此外,基层培训力量亟待加强,县区一级创业培训服务机构基本配备了专业人员和教学设备,但是乡镇和村一级培训力量则比较薄弱,缺乏设备、经费和人员。

    (四)创业氛围仍需进一步造浓。有受调查农民反映,农村地区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存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偏见,一旦创业失败,有可能受到他人的奚落和嘲笑。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侧重强调创业成果,对创业成功者予以表彰和奖励,而对于一时受挫或创业失败者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缺乏“雪中送炭”式的关怀和帮助。此外,小农经济意识在农民群体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创业略有小成,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农民创业群体在理念、视野、思路以及方向选择等方面的劣势会充分暴露,成功实现扩大升级的农民企业比例较低。

    三、推进农民创业群体培育的几点建议 农民创业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建议在“十三五”期间,在全市范围实施“农村创业富民计划”,力争到 2020 年,开展农民创业培训 10万人,发放农民创业担保贷款 5 亿元;每年引导和扶持农民创业 1 万人,带动就业 5 万人以上;培育认定 30 个省、市级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形成具有淮安特色的农民创业群体培育模式。

    (一)推动金融创新破解农民创业融资难。深化“三农”金融服务试点,通过政企按比例共同出资的方式,探索设立“农民创业股份制银行”,专项服务农民创业,切实打破农民创业融资瓶颈难题。各级政府可加大财政担保基金投入力度,合理划分担保基金与农民创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比例,降低银行放贷风险。放宽农民贷款担保抵押政策,通过加快推进土地产权确权登记,鼓励银行将土地经营权、房屋所有权、林权和农作物等纳入融资抵押范围,降低创业农民申请贷款门槛。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大贷款贴息资金支持力度,增加农民创业贷款供给总量。鼓励和支持社会担保机构为农民创业贷款提供担保,财政部门可按照年度担保额度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资金补偿。

    (二)面向需求实现农民创业服务精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下沉农村基层,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民创业“数据库”,实现“精准化”服务。按照“政府提供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思路,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小企业、农村社区等公共服务平台,集聚各类资源开展农民创业服务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地方特色和现有资源,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农民创业园建设,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龙头企业加大投入,建设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的众创空间。政府相关部门应主

    动与社会、民间创业市场服务中介机构对接并开展业务合作,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调动创业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平台、行业协会、群团组织等各方积极性,帮助农民解决企业开办、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三)创新机制推动农民创业培训市场化。大力推进农民创业培训机制创新,按照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的原则,以企业化运营模式为创业农民提供个性化培训。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鼓励培训企业和社会机构参与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放开培训定点机构自主设置课程、自由选择项目的权力,发挥市场在配置培训服务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从机制上保障农民创业培训效果。编制和实施“十三五农民创业能力专项培训计划”,将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返乡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士兵等各类群体纳入培训对象,推广“1+X”培训模式,重点实施“大学生村官”、“农产品经纪人”、“家庭农场主”、“乡村农家乐”、“农村电子商务职业经纪人”等专项培训。

    (四)顺应趋势培育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学习和借鉴宿迁电商创业成功经验,将农民创业群体培育的重点方向集中到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新经济形态上来,将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创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鼓励大学生村官、回乡创业青年、返乡农民工等开展网上代购代销服务和来料加工业务。加强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和政策引导,对农民参加电子商务培训按政策给予补贴,对市级以上电商人才培训基地给予一次性奖补。扶持有条件的农村企业建立网络营销平台,开展农产品配

    送业务。采用政府投入、企业运营、公益为主、市场为辅的方式,设立县(市、区)、乡(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村服务站,为农村创业人员发展电子商务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持。

    (五)加强宣传带动更多农民投身创业潮。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扶持农民创业政策文件,坚持创业创新导向,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微信等移动互联社交平台,搭建农民创业交流载体,发挥凝聚农村创业人员和交流创业信息、分享创业经验、展示创业项目、传播创业商机的作用。大力宣传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及优秀农民创业典型事迹,通过举办农民创业大赛、农村创业项目博览、农民创业典型表彰等活动,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农民创新创业,营造劳动伟大、创业光荣的良好环境,打造创业、兴业、乐业热土。

    淮安市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 2016 年 8 月 17 日

    语言丰富生动!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横山分校 王 林

    当前,我县正处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积极探索职业农民培育路径,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生代型职业农民,努力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是从根本上解决横山县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

    一、我县农民素质现状

    横山县是农业大县,现有农业人口31.04万人,知识结构为:小学文化程度占总数量的41.5%,初中文化程度占总数量的45%,中专(高中)文化程度占总数量的12%,大专文化程度占劳动力总数量的1.5%,农村劳动力现无本科以上学历人员。随着近年来农民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农民群众中逐渐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再者我县在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上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农民素质有显著提高,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知识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劳动力都没有受过系统的、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培训,所以很多农民在种植、养殖、经营等方面的技能仍有所欠缺,农民素质在短时间内很难有质的飞跃。一是总体素质较低。由于长期以来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多数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二是就业观念陈旧。相当数量的农民,培训主观意愿不强,主动就业能力弱。三是从培训组织看,各职能部门资源共

    享整合还不够,整体上还未形成合力共抓的局面。

    二、我县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培训状况

    我县近年来农民培训主要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由农业、社保、科协、科技局、农机等部门选派骨干担任讲师进行授课。2014年春全县通过开展“科技之春”和“三下乡”等农民培训活动,出动宣传车21次,发放科技宣传单11000余份,发放科技材料7000余份,张贴科技宣传标语100余条,并组织农业、社保、科协、科技局、农机等部门的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编写了十余份涵盖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等不同内容的教材,印制了1.1万份发放给农民。全年完成各级各类培训121场(次),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共1.2万人次。

    我县农广校和农机校举办了种植新技术、沼气工、病虫专业防治员、计算机技术等内容的十余期培训班,近1600位农民从中受益。

    三、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村委干部,不重视农民科技的培训,带领群众培训有较大的困难。

    (二)职业农民培育缺少政策支持,教学设备欠缺、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导致职业农民培育效果不太理想。

    (三)农民技术员数量少,不能带动大范围的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影响了农民素质的整体快速提升。

    四、几点建议

    (一)完善农民教育体系,从制度上确保农民素质教育工作

    的开展

    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证。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功能齐全、相互协调、适应需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素质教育体系。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已有教育资源优势,做到统筹兼顾、资源共享、集中投入、紧密配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服务。

    (二)争取县委、政府出台扶持发展职业农民的政策文件,制定并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要加大扶持力度。

    1、税收优惠。工商、税务部门要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落实相关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2、土地流转。引导农村土地向职业农民流转,简化手续,强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职业农民不断发展壮大。

    3、产业扶持。优先新型职业农民申请省市产业项目资金。农业创业项目资金要向职业农民倾斜,对职业农民实行叠加补贴和以奖代补政策,整合农业产业资金,扶持职业农民发展产业。

    4、准入制度。对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认定中,实行准入制度,主要成员必须具备职业农民资格。政府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必须有5名以上职业农民。

    5、帮扶制度。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实行“一对一”对口帮扶,各涉农单位选派专业对口的科技人员进村入户

    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6、市场营销。支持和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注册商标,打造品牌。

    7、免费服务。免费培训职业农民、免费认定职业农民、免费提供病虫害防治技术、免费提供羊子疫病防治技术、免费提供人工受精技术服务、进行职业农民补贴、农民技术人员补贴。

    8、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职业农民的信贷支持。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政府应设立贷款贴息,并引导小额贷款向职业农民倾斜。开展职业农民生产保险,扩大保险范围,提高保险补贴力度。

    (三)加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和职业农民光荣榜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关心、支持和参与职业农民发展的社会氛围,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培育工作深入推进,引导农业从业者、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农村两后生等参加职业农民培育,投身现代农业建设。

    (四)加强调研,做好农民技能培训的指导和信息服务工作。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和农民培训统计制度,反馈、通报有关农民技能培训的动态和情况,加强对农民技能培训工作的督查、考核 。

    文章很多。

    推荐访问:淮安 培育 调研报告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