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正文

    改革开放三步走战略目标内容

    时间:2021-09-22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改革开放三步走战略目标内容

    三步走"战略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此之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

    三步走战略目标:

    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两条基本途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改革要突出一个“活”字,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力;开放要突出一个“争”字,争项目、争资金、争技术、争人才、争市场。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一个根本保证:提高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范文材料充足,有实际意义。

    水准很高!

    司法改革的“三步走”战略

    谢鹏程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是一项务实而科学的战略部署,引领着中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现代化。司法改革也是从十三大起步的,一届比一届的目标大、任务重,但落实起来比较困难。2004年的《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初步意见》内容比较具体,但是仍然存在目标缺乏层次性,部署缺乏长期性和阶段性等不足,加上社会各界众说纷纭、目标多样、观点不一,司法改革及其部署多少给人以“有点乱”的感觉。我们能不能在总结过去十几年司法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一项司法(审判和检察)改革的三步走战略呢?在此,笔者冒昧提出一些初步的设想。

    第一步从2008年到2020年,实现司法经费的足额保障和司法队伍的专业化。一是改革“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财政保障体制,实行“足额预算、全额保障”,彻底解决目前实际存在的“收支挂钩”、“以收定支”、司法机关自筹资金搞福利的问题;二是提高司法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并与行政人员拉开差距,保持各地司法人员工资水平基本平衡,解决司法人才流失和人才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三是实行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形成司法人员的素能养成机制,保障司法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只有解决了司法经费问题,才能防止司法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即司法职能所代表的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与司法机关的利益、当事人的利益之间的冲突),克服司法的地方化和部门化倾向,从源头上治理司法腐败;只有提高司法人员的待遇,才能形成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司法队伍,保障司法队伍素质的整体水平,保证司法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行使,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在单一制国家里,司法和军事、外交等国家职能一样,都属于国家事权,应当由国家财政统一负担,而不应实行联邦制国家的“分级管理、分级负担”财政保障体制。这既是保障国家司法权统一公正行使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需要。从财政负担上看,2006年全国检察系统的全部财政支出约150亿元,审判系统约200多亿,一共不到400亿元,加上基本建设费用和适当增加工资福利,总共支出500亿就可以全面解决司法经费问题。2006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3700多亿元,拿出七分之一就能解决全部司法经费;同年用于政府投资的近9000亿元,减少政府投资二十分之一就能解决司法经费问题。显然,保障司法经费问题不是一个中央财政负不起的问题,而是财政分配政策问题,只要党中央和国务院下决心,是完全能够解决的。从人才结构上看,一方面,前些年进入机关的非专业人员基本退休或者临近退休,为司法机关吸收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契机;另一方面,这些年法学教育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法律专业人才,问题不是专业人才短缺,而是地区分布不平衡,不发达地区缺乏专业人才。只要有较高的、基本平衡的工资待遇,通过建立全国法律专业人才调配和交流制度,也不难解决人才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第二步从2020年到2030年,实现司法权的合理配置和程序优化。这些年来,法律改革特别是诉讼制度的改革往往遇到公、检、法之间“争权夺利”的问题,各个部门都想在改革中保住或者扩大自己或本系统的权力,都不愿意自己的权力受到其他机关的监督和制约。司法改革的过程容易被利益冲突所扭曲,司法权的合理配置和程序的优化常常被部门保护主义挫败。因此,司法改革很难从职权配置和程序优化起步。只有在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后,司法的各项权力主要代表着责任和荣誉,而不意味着部门或单位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有关司法权配置、司法制度和司法程序设计以及内部司法规范完善等方面的争议,就只是一个认识问题,而不牵涉利益问题,才可以做到秉公立法、秉公设制、秉公司法。回顾司法改革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改革的障碍在很大程度上来自部门保护主义和由此产生的“争权夺利”现象。例如,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改革,事关人权保障和诉讼的顺利进行,一直没有解决好决定、执行与羁押的分离以及保释和技术侦查手段的合理适用等问题,既容易导致侦查权的滥用,也限制了侦查能力的提高。再如,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具有司法、行政、人事管理、纪检监察和财务管理等职能,都是“五脏俱全”的综合性国家机构,虽然在目前情况下对保障司法独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提高司法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推进司法职业化造成了诸多障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制度安排上,我们都不难做到,把行政性质的职能分配给适当的行政机关行使,把法律监督性质的职能分配给检察机关行使,把审判性质的职能全部交给审判机关行使,形成职能明确、分工合理、制约有效的司法权运行机制,消除职能交叉、重叠、扯皮等现象。在完成了职能定位和合理分工以后,再逐步实现程序的优化,深化诉讼程序和诉讼制度的改革,以提高司法效率,保障司法公正。

    第三步从2030年到2050年,实现司法独立。多年来,我们一直把司法独立作为司法改革的首要目标,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司法独立作为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的基本条件,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我国政治体制中和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和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它不可能成为一个初级目标,也不应当是一个中级目标,而应当是一个高级目标,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法治基本实现的标志,是政治文明和制度文明的结晶。从政治体制上看,在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进程刚刚起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还没有描绘出蓝图的情况下,司法独立没有基本的制度支撑,谈何建立和实现?从司法本身来看,在司法腐败问题没有解决,司法公正没有保障,司法权威不高的情况下,司法独立缺乏必要的社会资源,难以获得普遍的支持。司法独立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在实现司法独立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解决好经费保障和队伍专业化的问题,使司法独立具体基本的前提条件;然后,解决司法的合理配置和程序优化问题,使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获得可靠的制度保障和社会基础;最后,才有可能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逐步实现司法独立。实现司法独立的进程,既是一个司法改革逐步推进的过程,也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自然进程。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决定的历史必然性。

    总体上说,第一步解决司法的经费和人才问题,是治理司法腐败的源头工程,也是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的基础和关键。第二步解决司法权合理配置和程序优化问题,是司法改革发展的实质性和攻坚性

    阶段,也是全面保障司法公正和树立司法权威的制度建设时期。第三步解决司法独立问题,是司法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共同推进和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和改革基本完成的标志。

    推荐访问:改革开放 战略目标 三步走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