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精美散文 > 正文

    八下第三单元教案1《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时间:2019-04-1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敬畏自然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2 、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2、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学完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出示图片,从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导入新课。欣赏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谈谈观后对大自然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速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找出每一自然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①敬畏 ②蓬 蒿 péng hāo ③精巧绝伦 ④不自量力 ⑤相形见绌chù

    ⑥咫尺 zhǐ ⑦深邃 suì ⑧狼藉斑斑 ⑨混淆xiáo

    2、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首先,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文章的最后一段就是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即作者思想观点的总结。

    文章结构:

    全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段):指出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2-5段):着重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6-7段):进一部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四部分(8-10段):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

    第五部分(11段):得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结论。

    也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第二部分(2-10段):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11),人应当敬畏自然。

    三、朗读品味。

    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4、如何理解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它们怎么能与人相提并论呢?

    (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确实精巧绝伦,苍蝇的复眼,蚊子的吸血功能实在奇妙;灰尘微小,内部结构却异常精巧。它们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展示了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人类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苍蝇、灰尘也是,为什么不能相提并论呢?)

    5、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人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这就是说,作者把宇宙智慧分为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宇宙智慧就分化成两个概念。一个是包括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的大概念,一个是单指低级形态的小概念。“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其中“同一智慧”指“宇宙智慧”,“宇宙的智慧”指低级形态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和宇宙智慧的低级形态当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阶段。)

    6、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宇宙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这一句话能否理解为“我就是天,我就是地,我就是自然,我就是宇宙”?这是否是一种天真、狂妄的心态,是极端的唯心主义?

    (照作者的说法,人之于宇宙,有如头脑之于全身,那么“人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就容易理解了。基于这一认识,那就意味着人与宇宙休戚与共,人与宇宙同呼吸、共命运、同欢笑、同痛苦。)

    7、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增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结合练习三)

    作用: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

    四、合作探究(练习一):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这是针对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提出的。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当学生提及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的话题时,可带出:人类有哪些做法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惩罚?请举例说明。)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敬畏和爱护我们自己。)

    五、拓展延伸:

    请说说人与自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并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参考:1、我们的地球不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地球是万物之母,无论什么降临在地球身上,也将同样降临于地球的孩子的身上,我们应该知道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则不是竞争,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合作、节俭和艺术性,作为人类,我们伟大之处与其说是我们能够改变世界,还不如说我们能够改变自我。

    4、但愿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泪,不是我的眼泪,更希望不是——我们地球母亲落下的最后一滴带着绝望的泪!

    5、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六、课堂练习: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

    3、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

    (1)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2)人类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3)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以至人体。

    七、课堂小结

    有句话说“人类一思想,上帝就发笑”,人类在自然面前该如何施展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力量?当我们想砍伐参天大树时,果断地放下了屠刀;当我们想品尝珍禽野味时,毅然地收起了猎枪;面对一片静谧的湖水,我们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面对一座巍峨的高山,我们欣赏它的神秘和雄伟……这才叫人类的力量——理性的力量。

    《敬畏自然》赋予了我们思维的力量,让我们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

    八、体验反思(欣赏中进行)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哪些做法已可以让大自然母亲展开欣慰的笑颜?

    板书设计:

    人与自然的关系

    否定征服自然——————层层推进———————敬畏自然

    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对比)

    教后反思:学生把文章重点放在了自身做法的探讨上,忽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的品味,这是不足取的。语言的品味不能忽视,应反复阅读,细细品味。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等词的读音形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4、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底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情感与价值目标:

    6、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重点难点:目标3、4、5

    教学方法:自读·点拨·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那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

    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

    那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

    那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默读),掌握字词,整体感知

    思考:

    1、 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2、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3、 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什么?

    4、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字词掌握:萧瑟(xiāo sè):形容冷清、凄凉。 和煦(héxù):温暖。

    干涸(hé):(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吞噬(shì):吞食;并吞。

    裸露(luǒlù):没有东西遮盖。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

    戈(gē)壁滩 无垠 (yín ) 边缘(yuán)

    明确思考问题:过去:“绿洲”“仙湖” 现在:“沙漠”“神秘”

    变化原因:“改道”“四盲” 同样的悲剧:“青海湖”“月牙泉”

    深层原因: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消失的痛惜之情。作者强烈呼吁:拯救生态环境。

    (二)合作探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2、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

    (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三)朗读品味,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作者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可靠。但是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

    [真实性( 列举数据 叙述事实)、形象性(对比 拟人 排比 比喻)、抒情性(直接抒情)]

    三、拓展延伸,说话训练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四、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五、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开展环保活动。这也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完成的作业。

    2、作者在文中自问“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但并没有回答。你是怎样思考这个问题,试整理成文。

    板书设计

    仙湖——————罗布泊————————荒漠

    青海湖

    月牙泉

    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真实形象 生动

    教后反思:本文语言的品味仍是重点,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读出昔日罗布泊的美景,读出今日罗布泊的惨状,读出作者的痛惜之情。

    推荐访问:罗布泊 敬畏 消逝 八下第三单元教案1《敬畏自然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评课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