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精美散文 > 正文

    全市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讲话

    时间:2021-08-03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大会,部署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重点工作,就是要坚定实业强市战略,奋力建设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产业名城,为桐城早日跻身“全国百强”积蓄强劲动力。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科学把握工业态势,坚定打造产业名城信心

    一是发展信心更加充足。全市上下抓工业的氛围更加浓厚,抓招商的意识更加强烈,思想不断解放,理念不断更新。企业家的发展信心普遍较足,众多企业规划未来,增加投入,提升改造,加快发展。

    二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智能制造、节能环保2个首位度产业和包装印刷、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羽绒家纺、特色轻工5个传统优势产业的“2+5”产业体系日益清晰。

    三是平台支撑更加厚实。“1(经开区)+1(双新区)+6(6个10亿产业园)”的平台支撑更加有力,经开区体量规模不断扩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启动实施,活力不断激发,力量不断增强,机制不断创新;

    各产业集群镇坚持差异化发展,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以经开区为核心、206国道为走廊、7个产业集群镇为多点支撑的经济版图已经形成。

    四是发展路径更加多元。坚持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央企合作、股改上市一齐发力,共同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众多亿元以上技改项目建成投产,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央企合作成效显著,企业上市有效推进。

    五是服务支持更加有力。市领导以身作则,全市上下为企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坚持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和“暖企行动”,每年正月上班第一天,市领导就登门拜访企业,对本土企业和引进企业一视同仁,平等相待,鼓励加快发展,尽力排忧解难。驻企服务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各镇街区和市直单位扎实做好为企服务工作,如大关镇建立了班子成员和二级机构负责人联系服务企业制度,与企业沟通交流比较顺畅,镇级商会作用发挥较好;

    市场监管局服务企业积极主动,提前介入,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存在的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创新不足、服务不优等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短板,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精准发力重点任务,优化打造产业名城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我们要立足现有基础,突出产业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定不移抓工业、强招商,在实业强市上取得新成效。

    第一,招商引资要全力拼抢。全民招商要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没有一线二线,没有前方后方,人人都是招商主体,都要有任务、有压力。“乡友经济”要挖掘。进一步深入挖掘乡友资源,加强沟通,密切感情,发展壮大“乡友经济”。政策支持要到位。要把我市打造成真正的“政策洼地”,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桐城。专业招商要精通。要加强培训,专业招商队伍人员要认真学习,切实提高业务水平,真正成为一名专业招商人。项目跟进要抓紧。分管领导要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要及时做好跟踪服务,在谈项目要保持无缝衔接,加速落地进程;

    已落户项目要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倒排工期,有序推进建设。招商方式要创新。要通过互联网招商、以商招商、举办招商活动等方式,抢抓机遇,创新思路,积极招财引税,发展壮大总部经济,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招商责任要压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冲锋在前、作出表率,各地、各团的主要负责人对重大活动亲自参加、重要客商亲自接洽、重大项目亲自推动、重大问题亲自协调,需要市领导出面的及时汇报,市领导要全力支持。

    第二,央企合作要精准深入。建立完善与央企或知名民企合作项目发现、对接、跟踪机制,打造全国知名的央企合作示范基地。要加快合作进程。对尚未接洽的,要积极对接,力争达成意向,为签约打好基础;

    对有合作意向的,要一对一、点对点,深入洽谈,紧密联系,力争早日签订合作协议;

    对已签订协议的,要加快推进,早日启动项目。要提升合作成效。对已开展合作的项目,要提升层次,拓宽领域。本地企业也要通过央企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管理理念和产业优势的带动,不断拓宽产业领域,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力促自身做大做强。

    第三,企业上市要强化引导。企业通过上市、挂牌,有利于加速提升现代管理能力、资本集聚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是振兴实体经济、加速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加大工作力度。上市工作的年度目标任务三干会上已经明确,各地要瞄准目标,明确专人专班,加大推进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全力实现既定目标。要加强专业指导。要加强上市工作规划,深入研究政策,广泛开展宣传,加强知识培训,提出指导建议,引导企业提前谋划上市工作,将产品经营与资本运作同步进行、融合发展。加强上市后备企业规范股改、重组,积极与券商、证券监管部门对接联系,充分利用他们的政策、专业和人才优势,为我市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指导和专业辅导,帮助企业高质量做好上市基础工作。

    第四,科技创新要久久为功。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激发科技创新第一动力。要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引导行业骨干企业联合全国各地高校院所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共建研发平台、形成以项目为纽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要突出创新平台作用。发挥国家级高分子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平台优势,促进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立具有独立法人的技术研究院、博士后、院士工作站和中介服务机构,不断提升科技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

    三、充分激发创业精神,强健打造产业名城主体

    企业发展得好不好,归根到底看企业家。桐城要建成产业名城,必须要有一大批敢打敢拼、善作善为的优秀企业家。为此,希望广大企业家做到“四立”,为桐城经济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第一,立高远之志。高度决定视野,格局决定未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每个企业家都要志存高远,增强干大事、创大业的激情,瞄准百亿企业、百年企业、上市公司、单打冠军等目标,矢志不渝,勇当先锋。要树立战略眼光。把眼光放在更高更大的舞台,研究国家发展战略,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克服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封闭思想,紧跟经济大势,抢抓政策机遇,善于借势借力。要树立行业标杆。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产品。要立志做行业的领头羊、排头兵,在优势产品和关键技术上抢占制高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树立企业品牌。品牌既是企业的有形标志,更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要坚持质量第一理念,立足产品优势,突出产品亮点,以更高的质量、更优的服务,不断取得消费者的好感和信任,树立良好口碑,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

    第二,立务实之功。空有一腔抱负,不肯苦干实干,梦想只能永远是梦想。要稳扎稳打。企业发展既要蹄急,又要步稳。只有务实扎实,发展才能步步为营,企业才能行稳致远。面对困难和挑战,要鼓足勇气、卯足干劲,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稳步把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桐城的一大批优秀企业,如美祥、丹凤、汇通,都是扎扎实实、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要专注专业。坚持练好内功,专注最擅长、最有底气的产业产品,精益求精干事业,专心致志做产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努力做精分市场、细分行业的“单打冠军”,在实现一个又一个小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做大做强。要戒骄戒躁。牢记“隔行不隔理”但“隔行如隔山”的道理。适当多元发展、贷款发展,但切不可不顾实际、过度投资、举债发展。要创业创新。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既要坚定信心,更要保持定力,在风云变幻的经济浪潮中保持清醒,务实前行。

    第三,立为商之信。诚信比金子更可贵。不诚信,只能一时获利;

    不守法,必将悔恨终生。每个企业家都要坚持以诚待人、以信立业。要树立良好信誉。秉持诚信之本,弘扬契约精神,善待企业员工,取信生意伙伴,不欺瞒消费群体,不逃避银行债务,以良好信誉获得社会认可、银行支持、市场接纳。百世佳的江总曾经为了如期交货,通过飞机将几件瓶盖邮寄到客户手中,运费是货物价格的数十倍,虽然损失了小钱,但赢得了信誉。要坚守法律底线。要树牢法治思维,制定生产经营“负面清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既要亲近政府,更要清白交往,从“靠关系”向“靠本领”转变,从“找市长”向“找市场”转变,共同维系亲清政商关系。要优化企业管理。优质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如果管理跟不上,企业做大以后,依然搞家族式管理、家长制作风,最后问题都会暴露。

    第四,立做人之德。小成在智,大成在德。企业家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一个家庭、一个企业,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风气。要树立好品行。坚持以身作则,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做人,规规矩矩干事,抵制腐朽堕落的生活习惯,做到家里家外一个样,始终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坚决远离“黄赌毒”。要树立好家风。企业家也要肩负管家治家的责任,重家教、立家规、树家风,加强子女教育,和睦夫妻关系,孝顺父母长辈,尤其要把桐城企业家“四千四万”的创业精神和“两头在外、全靠脑袋”的创新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要树立好形象。坚持情系桑梓,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雄厚的资本、深厚的人脉,参与家乡建设,关心公益事业,支持民生改善,在招商引资、扶危济困、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树立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的良好形象。

    四、全心凝聚工作合力,强化打造产业名城服务

    发展工业经济、推进实业强市,不是哪个领导、哪个部门、哪个人的事,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凝聚工作合力,加强协调联动,共同抓好工作落实。

    第一,要加强要素保障。各相关部门、各镇街区要紧紧围绕资金、土地、人才等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认真研究上级政策,深入企业摸清情况,制定针对性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要素需求。加强资金保障。要创新投融资方法,发挥政银担、过桥资金等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障项目资金需要。要进一步整治金融环境,坚决依法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让不讲信用的企业在桐城无法立足。加强土地保障。要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尽力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做好土地增减挂和退宅还耕工作,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全力保障优质项目用地。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土地监管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对圈而不用的土地要依法依规坚决收回。加强人才保障。实施好“文都英才”计划,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引才渠道,力争多引进带项目、带技术、带团队的领军人才、紧缺人才,探索发挥好“候鸟型”专家的作用。发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平台作用,做好包装印刷等急需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提升综合素质,培育众多的“桐城工匠”。稳妥做好企业用工保障工作。

    第二,要创优营商环境。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与慢,营商环境至关重要。优化营商环境应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抓手。营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借助“互联网+”,让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市纪委要牵头制定具体细化、可追溯的“一刻不耽误”工作法,加强执纪问责,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使企业合法合规的事项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和办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贡献突出、行业认可、社会公认的优秀企业家要大张旗鼓地表彰,真正让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今年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爱家乡、兴桐城”突出贡献奖评选活动,效果很好,下一步还要评选表彰本土为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在全市上下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成就企业家、保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营造有序的法治环境。公检法等部门要加大对阻挠项目建设、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对破坏企业发展环境的行为实行“零容忍”,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创新权益和自主经营权等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要强化调度督查。突出工业优先地位,不断加大工业经济发展各项工作的领衔、调度和督查力度。坚持领导领衔。落实好市级领导联系重点工业项目、重点工业企业、重大招商项目等制度,真帮实扶,认真牵头做好跟踪协调服务工作。各地、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也要切实承担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责任,亲力亲为、敢抓敢管,带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各镇街、开发区分管工业负责人要深入企业,对区域内每一家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问题需求,都要掌握清楚,主动、及时、有效地服务企业。实施精准调度。进一步完善市委常委会每月调度、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逐月调度机制,加强工业经济分析研判,提高工作调度的经常性、精准性、实效性,找准差距和问题,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到人头,限期解决。加大督查力度。构建由市领导和两办、纪检、组织组成的督查工作队伍,把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等纳入督查重点内容。严格抓好市直单位“每季一评”、镇街区“看比督导评”活动,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比学赶超。

    同志们,工业兴则桐城兴,实业强则发展强。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昂扬斗志,拿出抢的劲头,抱定拼的决心,奋力谱写实业强市新篇章,再铸桐城工业经济新辉煌!

    非常优秀的文章,仔细读一读吧!

    文坛需要这样的文章!

    科学研判形势 聚焦发展重点

    努力推动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全县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近年来全县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科学研判发展形势,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安排部署今后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聚焦重点,实干攻坚,奋力推进全县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一、发扬成绩,乘势而上,进一步坚定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一是切实强化项目支撑,工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张。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投资、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按照“立足农业办工业、招商引资兴工业、开发资源强工业”的思路,先后争取实施各类工业项目71项,完成投资89.16亿元,建成了1000万平方米陶瓷装饰砖、30万吨饲料、10万锭棉纱、红河油田百万吨产能基地等重点工业项目,为拉动投资增长和壮大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围绕调结构转方式,切实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技改资金10.67亿元,研发新产品23项,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轻纺化工、饲料加工、新型建材、能源开发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

    二是全力扩大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按照“建设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围绕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轻纺、能源和新兴产业发展,论证储备了660万吨煤基新燃料、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果品气调保鲜库、苹果采后处理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

    三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园区承载能力有效提升。

    四是扎实开展协调服务,能源勘探开发稳步推进。

    五是多方加大扶持力度,非公经济发展活力彰显。把非公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促进全县非公产业发展意见》,进一步放宽工商登记、土地审批、消防许可等方面对非公企业的限制,成立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中小企业贷款公司,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民建机械入选国家农机具补贴项目,“丰农嘉苗”荣获甘肃省著名商标,“旭康食品”荣获甘肃省名牌产品,泾粮面粉公司等11户企业获得质量安全认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扩量提质上迈出了新步伐。

    六是着力改进政风行风,工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二、正视现实,寻找差距,准确把握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形势

    第一,要客观审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尽管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保持了逆势而上、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与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的目标相比,仍然存在诸多差距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思想重视不够。就领导层面而言,多数同志把工业发展仅仅当作个别部门的事,事不关己,不闻不问,缺乏科学的思路和有力的支持;就主管部门而言,对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的思路理解不深,把握不准,谋划工作没思路,推进落实没抓手,满足于一推一动、不推不动;就乡村两级而言,很多干部说起农村工作头头是道、有条不紊,一旦问起工业经济,很多人就摸不着头脑;就社会层面而言,各项服务不到位,发展环境不宽松,各方面对工业的支持力度不够,留不住人才、引不来资金、办不好企业的问题十分突出。二是发展基础薄弱。近年来,尽管我们招商建办了一些工业企业,但相当一部分重点企业,都是在原棉纺厂、酒精厂等老企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大多尚处于项目建设、资本积累、市场拓展、效益提升的起步阶段,在培育壮大新业态、新产业方面发展不足,推动转型升级、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够明显。由于缺乏骨干企业支撑,工业基础依然比较薄弱,企业数量少、工业总量小、经济效益低、竞争能力弱,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十分有限。三是产业层次不高。现有工业企业主要以原料生产和初级加工为主,相当一部分企业“两头在外”,精深加工转化率不高,产业链条偏短,高端产品不多,营销渠道狭窄,产业之间缺乏深度融合,尚未形成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体系。特别是国家近年来重点扶持的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装备制造、生化制药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比较缓慢,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四是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对自主创新重视不够,用于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新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系列化和标准化不高,除几户规模以上企业之外,多数企业仍处于高能耗、高成本、高污染的低层次发展阶段,如果在推进创新、提升改造上再不下功夫,必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五是发展环境不优。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对各项政策的执行将越来越严,过去依靠土地优惠、税收返还等办法进行招商的路子已经越走越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招商引资的着力点放在创优环境、提升服务上来。就硬环境而言,目前我们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交通、水电、资金、土地、人力等资源要素的配置还不能满足工业经济发展需求;就软环境来讲,行政审批改革不够到位,一些部门缺乏大局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在服务企业发展上各唱各的调、各说各的事,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有的甚至曲解政策、故意设卡、吃拿卡要,对全县投资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第二,要充分认识工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工业是经济之本、财力之源。**作为西部欠发达县份,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仍是最大的县情,要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希望在工业,关键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快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切实强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首先,工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工业与农业的联系更加密切,现代农业为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业化发展必将带动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县果园面积已经达到50多万亩,畜牧、蔬菜产业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如何进一步延伸特色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转化升值,是摆在全县各级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只有以工业化思路谋划现代农业,通过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开发下游产品,占领终端市场,才能够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转变。其次,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纵观现代化城市形成的过程,每一个都与工业化密不可分。工业经济具有生产规模化、劳动密集化、服务一体化等特征,这些特征,必将促进产业、人口、消费、资金等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聚集,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带动文化旅游、餐饮服务、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进而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镇化,我们只有把工业化发展作为城镇化建设的孵化器和助推器,通过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城市人口集聚,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才能形成城市带动效应,实现城乡发展良性互动。第三,工业化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2006年,国家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农业税征收之后,全国农业从此进入了无税时代。为了适应这一形势,近年来我们通过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招商建办新型产业,积极探索传统农业县发展地方工业的新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按照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的目标来衡量,来自工业的税收仅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27.1%,“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帽子尚未彻底甩掉。我们只有多方挖掘资源潜力,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收入基数偏小、资金运筹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第四,工业化是扩大城乡就业的有效途径。

    第三,要准确把握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机遇。省市着眼新常态下的科学发展,作出了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县上下一定要准确把握上级要求,紧密结合县情实际,积极抢抓发展机遇,为推进工业强县奠定基础。从国家政策看,在国家实施“一路一带”战略中,甘肃提出将自身打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走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新路。**作为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桥头堡和重要节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向西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必将在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和加快开放开发等方面赢得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随着全省工业经济“东翼”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和“3341”项目工程的深入推进,**在争取项目、扩大投资、夯实基础等方面将面临更多的政策“红利”。只要我们找准坐标、定准目标,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在目标上升格坐标、在发展上提速赶超,就一定能够加快工业经济扩量增效,拉动县域经济后发赶超。从市场环境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央、省市更加注重将经济增长动力由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并进转移,各地普遍将扩大消费作为拉动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农产品产出大县和轻纺、建材等工业产品卖方市场,在扩大消费的利好形势下,工业经济发展必然拓展全新空间。同时,随着国家中东部产业梯次转移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全县招商引资内生动力的不断增强,必将为我们在承接产业转移、扩大招商引资、抢占市场先机上赢得更多机遇。

    三、聚焦重点,实干攻坚,努力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准确把握产业定位,全力推进转型升级。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和思路,明确工业发展定位,找准着力点和支撑点,选准打造适合**发展的优势产业,形成具有**特色的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一要把工业发展的突破口放在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上。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思维经营农业,充分依托果品、蔬菜、草畜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抓好资源与市场的对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增值环节,走产加销一条龙、贸加工一体化的路子,努力培育壮大果品加工仓储、蔬菜保鲜加工、肉食品加工等一批“农”字号企业集团。二要把工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上。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及时掌握生产经营情况,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原料、资金、用工、销售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经济主管部门要因企施策、分类指导,切实加强对重点产业、行业和企业的预警监测,全力促进现有骨干企业多产快销、重点工业项目达产达标。要重视技术创新,积极支持鼓励企业实施品牌兴企战略,引进高层次、低耗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大力培育一批名牌产品,靠品牌打造知名企业。三要把工业发展的增长点放在石油煤炭资源转化上。全县各级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力支持油田企业扩能上产,积极协调解决生产经营遇到的各类问题,主动承接东部地区和重点城市产业转移,着力培育采、炼、化一体发展的石油产业集群。要加快煤炭资源勘探开发,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搞好协调服务,全力推进煤炭资源普查精查工作。四要把工业发展的支撑点放在非公经济发展壮大上。在平凉七个县(区)中,**与陕西接壤,区位优势独特,信息传播畅通,商贸流通活跃,非公经济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全县上下必须依托这一优势,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严格落实“非禁即入”政策,注重从投资核准、财税政策、土地使用等方面积极主动搞好协调服务,引导非公资本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仓储配送、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二)要做大做强工业园区,搭建集群发展平台。按照“产业聚集、企业集群、发展集约”的思路,采取“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集群化发展”的方式,切实做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工业集群发展搭建有效平台。一要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园区管委会要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项目准入、土地流转、人才引进、融资信贷等管理运行机制,逐步赋予园区更大的管理职能,最大限度减少办事环节,切实提高服务效能。从园区发展实际出发,合理设置机构,充实工作人员,继续实行班子成员及工作人员联系包抓企业制度,确保企业健康发展。二要健全园区规划体系。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项目滚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一区两园”的战略布局,科学确定园区定位,合理布设轻纺建材、食品加工、能源化工、商贸物流等功能分区,全力打造以煤炭石油化工、煤电联产为主的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区。三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园区建设投入,突出抓好道路、供电、给排水以及商住、环保、金融等配套设施建设,探索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创业中心、信息中心等资源共享平台,努力建成产业规模化、功能秩序化、环境生态化、设施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园区。要创新园区建设机制,引导鼓励入园企业按照园区统一规划和企业发展需要,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共建共享。四要提升园区服务能力。在园区服务上,大力推行封闭式运行、一站式服务,积极创设“零距离服务、无障碍发展”的服务环境。在融资体系上,要采取财政资金注入、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吸纳民间资本等多种方式,加快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投融资公司,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三)要切实强化项目支撑,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全县上下必须把争项目、引项目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将**的优势资源与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需求有机对接,从政策导向中去捕捉项目,从产业链的延伸中去开发项目,以项目带动工业经济发展。一要紧扣国家产业政策,科学谋划论证项目。在项目谋划上,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县等项目实施,准确把握政策导向,科学论证储备一批产业关联大、拉动作用强、谋划层次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在项目质量上,要建立动态管理、梯次推进的项目储备制度,对提出的每一个项目,要深入规划论证,至少达到项目建议书的程度,重大项目必须达到可研深度,坚决杜绝“一句话”、“一张纸”项目。在储备重点上,要按照“产业互促、组装配套”的原则、将一些零散的项目尽量整合成一个大项目,打捆包装,集中争取,确保有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列入上级投资盘子。二要紧盯上级投资导向,积极衔接争取项目。当前,各地都在千方百计争项目、跑项目,就平凉七个县区而言,基础条件、资源优势等方面基本相同,所申报的项目也基本相同,哪个县区见事早、行动快、力度大,哪个县区就可能争取到更多的项目。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各乡镇、各部门要瞄准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扶持重点,切实加大衔接协调力度,年内争取项目资金9亿元以上。要充分利用开会培训、公务接待等一切机会,加强与省市部门衔接,真正把项目抓到手,把资金争回来。三要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加快进度实施项目。

    推荐访问:工业经济 工作会议上 招商引资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