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精美散文 > 正文

    选择,|,散文随笔

    时间:2021-10-11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选择 | 散文随笔

    炎夏的一天,我站在南疆边镇小学的水池边,我的皮肤曝晒在7月的阳光下,一阵阵口号与语录声从学校院墙外边隐隐传来,与我的童年时代迎面相撞。我看见6岁的自己,正在水池里冲脚,我的脚面上沾满了沙子,水池旁的美人蕉正在开花,肥厚浓郁的花朵像红色的喷泉,在蓝天下炸裂。

    那时的我,每天总感觉到身上有用不完的精力,就像血的细胞鼓鼓的,噌噌地往上冒,热气在头顶上飘,像盛夏田野上的蒸汽,而我从头到脚都是盛夏,每分钟都像是在拔节,学校操场上的排球、跑步、跳绳、篮球、拔河、广播体操课,以及各种排练演出——任何一件小事都能令我们热血沸腾,觉得空气中满是蜜蜂的声音,甜丝丝的,阳光纯金的光线终日围绕。

    还有体育课。

    上体育课的铃声一响,这时候,孩子们就像是一群抢谷子的鸡,呼啦啦地全扑向操场的空地上,排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篮球在坚硬的水泥地上啪啪有声——不管是什么球,我们每个人都像是鸡看到谷子那样,眼睛闪闪发光。

    年轻的体育老师陈开明穿着深蓝色的球衣,抱着一只篮球站在操场上,身材挺拔匀称。他的球衣是半旧的,但穿在他身上格外好看。他胸前总挂着一个铜质的哨子,时不时地吹响,我们像一群真正的小鸡那样簇拥到了他的身边,看他的球衣,看他的铜哨子,也看他微微冒汗的微黑的脸。他身上的一切,都让人联想到健康,结实,有弹性。连同他的细长的单眼皮,在当时也影响了我的审美,认为单眼皮的男人才是最好看的,简直是越看越好看。

    不止我们那样想。

    在南疆,炎夏的黄昏格外漫长,天空湛蓝广大,云,树很长时间一动不动。放学后的镇小学校园里变得空荡荡的,体育老师陈开明吃过晚饭后,一个人在操场上垫排球,只见他双手并在一起,一曲一伸,小臂往前一送,排球就弹到半空中了,又慢悠悠地落下来,他又轻轻一挺双臂,像是怕弄疼这个白球似的,排球却因为这轻轻一碰,重又弹到了高空中——陈开明老师乐此不疲地一个人玩上好久,他不知道,自己在运动的时候,落日的暗红颜色像绝妙的油彩,停留在他身体的每一处,令人联想到,这暗红色的落日余晖经过漫长的夏日,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刻,它顺应了某种魔力,用尽了沉落之前的最后力量,将它全部的光辉照亮了这个人,将它最丰富最微妙的光统统洒落在他身上。

    此时,在离他不太远的镇小学教务处,一个女人站在敞开的玻璃窗前,同样若有所思地看了好久,看人也看球。看着看着,她似乎有了一种近乎晕车的感觉。

    她就是镇小学副校长李凤梅。是一个31岁的已婚女人。

    李凤梅似乎很喜欢这种画面,经常看,她每天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晚。她瞪着眼睛,看着窗外操场上陈开明跃动着的矫健身影,如同看着一出戏尚未开启的大幕,她不知道,这大幕正被莫名的风撩起了一角,露出一个形状模糊的东西,它面目不清,却散发出一种不祥的气息。

    李凤梅是一个长头发的女人,她的头发厚而蓬松——当然,她有时扎成一个单马尾,但扎得很松,似坠非坠,一大缕头发散落下来,几乎遮盖住她的小半张脸。有时她扎发辫,在走动的时候,垂在肩头的两条发辫像藤条一样颤动而富有生命力。她的鼻翼两侧各有一条长长的,向上扬的纹路,眼睛也因此变得细长——这是人们传说中的狐狸脸吗?

    李凤梅给人们的印象是有些不太合群,因为她在镇小学工作很多年,很少到各个办公室串门,女同事围在一起打毛衣,家长里短的时候,她也从不在她们的外围停下参与议论。她在人们的边缘行走,犹如给她们谈论的热烈火焰略过一阵凉风,令她们心有不快,但不妨碍她经常被人议论。

    镇小学当年看守校门的校工是个多嘴的老头儿,他说,女人过了30岁还不长皱纹的话,前世就是狐狸精,今生是要克男人的。这个老头儿的脸像一只放了100年的核桃所以才这么说。

    在那个特殊年代,能看到的书很有限。学校的图书室及镇上的新华书店里,除了马恩列斯毛专柜外,永远只有《雷锋的故事》《红旗飘飘》《艳阳天》《金光大道》《放歌集》《刘胡兰的故事》以及《人民画报》《红旗》《解放军画报》《新华字典》《科学养鱼》《怎样练好毛笔字》等那些书。内容单调,重复,很难让人真正喜欢。

    那些隐藏着爱情故事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红岩》《林海雪原》等“黄书”,里面隐藏着青春和战火,远方的人生和梦想,以及爱的誓言,相思和义无反顾的死亡,写得有多浪漫就有多危险,有多危险就有多浪漫。可是这些书在哪里呢?它们像一些秘密,流散四处,有时在这个人的手中闪一下,又在那个人的手中闪一下,像暗处的珍珠和宝石,很难看清它们的真面目。

    待我成年后,我想起李凤梅,觉得她肯定是偷偷看过这些“黄书”的,那些被禁止的字与词,词语词之间神秘莫测地相遇,这些密不透风的阅读就像另一场风暴,席卷了她的心灵,我觉得,她的眼睛里就藏有这些人物的声音、容颜和身姿。

    体育老师陈开明是单身汉,那几年一直住在镇小学的集体宿舍。宿舍就在学校操场后面的泥砖平房里,门前有一排高大笔直的新疆杨。距平房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公用水池,教职工们平常洗脸洗漱洗菜及挑水都用这个水池的水。

    陈开明的宿舍在平房的最里端,门口钉着半截布帘,他一掀布帘就到门外了。

    炎夏的一天正午,南疆的烈日像是把一切东西都晒得冒了烟——树叶、草尖、屋檐等闪着又亮又硬的烟气,这烟气从地面上冒出来,似乎看得很清楚,但一眨眼却又不见了。房屋,树木,鸟儿,还有走动着的人,都浮动在这热气中,全都溶解在这股热气当中,它们密不可分,同升同落,一起飘摇得似乎有些不稳似的。

    体育老师陈开明端着搪瓷脸盆,走在通往水池的路上,高大笔直的新疆杨华盖如云,遮盖了烈日,这条土路被繁茂的枝叶掩映,阳光透过叶子的缝隙洒落下来,有时是明亮的,有时是昏黑的,他年轻而挺拔的身影一会儿出现在阳光里,一会儿隐没在被枝叶掩映的昏暗中,既轻盈又沉重,整个世界都在远处,而万物在此时都随他前行。他自身带着光亮,他在光线里就变得更亮,在树影的昏暗中也带着微光,这微光从他年轻的身体里散发出来,像闪电,再次刺痛了李凤梅的眼睛。

    他多像是一个奇迹啊!

    李凤梅听见夏日的风在她头顶上新疆杨的枝叶间轰鸣。

    然后,镇小学副校长李凤梅也开始勤于到水池打水,他们共用一个水龙头,在水龙头哗哗响的,激情飞泻的水池边,他们一次次地相遇了,李凤梅一头浓密的头发乌黑闪亮咄咄逼人,年轻的体育老师陈开明第一次如此逼近地看见女人的头发,他惊讶地发现这头发如此蓬松柔软,像一大朵黑漆漆的花。他们彼此的眼睛里闪着光,好像有一种东西变成了他们之间共同的东西,在水的光雾中流动,他们背对着水龙头默不作声,一动不动,好像跟别人不在一个空间里,好像这是一个幻境,只要一动,就会破坏殆尽。

    很快,我们镇小学副校长李凤梅离婚了——她和体育老师陈开明,结——婚了。离婚和结婚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当年,体育老师陈开明当年才26岁,而李凤梅31岁了,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我得知这个令人震惊的事是一个中午,当时我正在饭桌上啃一条煎鱼,可是,我再也没心思吃饭了,舌头在鱼肉上顶来顶去,顶了半天也顶不出鱼刺,而另一种鱼刺,正卡在我的喉咙里。

    李凤梅离婚又结婚的消息在小镇上很快流传了出来,大家震惊的程度是相同的。在保守的南疆边镇,在严酷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离婚是相当严重的事情,相当于犯罪,而且是罪大恶极。“离婚”像是一个坡度很陡的台阶,又黑又陡又滑,无论是谁一踩上去,就会掉下来,一级又一级。站都站不稳。可是,他俩手牵着手,向着恶,向着千夫所指,纵身一跃,如同一块大石头从天上砸下来,砸得人们眼冒金星。

    当年关于镇小学副校长的离婚又结婚的事件,是这偏远的南疆戈壁小镇上的一大奇闻,这使得她的故事在各种不怀好意的传说中既像悲剧,又像喜剧,或者说,它的本质是一个悲剧,而它的过程却像一个喜剧。

    篇1:散文随笔

    那是一条幽深的小径,人迹罕至,甚至白天也极少人走。倘若有另一条捷径通向我的目的地,我是绝对不会走那条路的,因为它太阴森、太恐怖。那条路一直很安静而寂寞的横亘在那座城的偏僻的一隅,平时人们似乎忽略了它的存在,但当路旁各型各色的花偶然跳入眼帘时,会使人漫步与中,沉湎与此。冬雪,将花籽掩埋在地下,默默的哺育它,直至它们发芽。人们盼花,希望早一点见到它。

    阳光洒满小路,燕儿双飞,咫尺相随。不知不觉中春渐渐来了。小草用自己星星点点的绿色,织成了一块块绿茵茵的地毯。小草儿悄悄地绿了整个山野,给故乡编织妆扮着春天的衣裳。它那一片片椭圆形的叶子,一朵朵美丽的花儿,都在金色的阳光中点头含笑,好像在欢迎你。

    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直达天际,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层厚厚的绒毯。那小草的颜色丰富多彩,一片一片连起来,赛过巧手编织的花毯,活生生,自然而又和谐。那盛开的花朵儿,不正像一张张美丽可爱的脸儿吗?长剑似的绿叶,互相缠搭着,密不透风。

    娇艳似的花朵,互相炫耀着,不甘落后。小草也在微风的吹拂下晃动着,好像随着晨风在轻轻地唱歌起舞。此刻,正是赏花的好时候,而人们却厌倦这花香四溢的世界,总认为在花上短暂的停滞是利益的损失,于是人们便又投身于工作中去了。议花,是古今文人的嗜好,“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是至真至纯的感悟。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天光云影,在那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子,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山容水态皆入眼帘,处处都烘托出一种赏荷时的恬淡温馨的气氛……

    时间,如捧在掌心里的水,无论是摊开还是合拢,终会从指缝间一滴滴溜走。时光消逝,花渐渐落了,正如那路上的人渐渐走了一样,来去匆匆,想要挽留而不知所措,最后只得拾起残碎的花瓣将其埋葬。

    人们不得不承认时光带来了那些初次听见花开的声音的记忆,也不得不承认当初的花很美,于是,那些琐碎的怀恋时常交织在心头、萦绕在耳边、回荡在脑海。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跎。”不要让时光白白地在面前流失,消逝。你不想做鲁迅先生口中的“谋财害命”之人吧?朋友,“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到年逾花甲之时才猛然醒悟,后悔莫及,那才是“有心无力”,到那时,只能是“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篇2:散文随笔

    如此漆黑的深夜,走在依旧喧闹的街口,看着红绿灯闪烁的间隙,我的心又飘走了……

    心里有万千的语言,在仰望蓝天的时候,眼眶就开始湿润了,低头的时候,它们就往心里去了。走走,停停,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吧,如此坚强。空旷的慌乱,偶尔就是有这样那样的伤感,或者是莫名的感动。看着看着,想着想着,情绪就滋生了,如此自然。

    有一次出游,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一切都很安静,只有我们几个人,享受这晨风,晨雨,还有雨后的彩虹。雨后的山笼罩在一层雨雾里面,洗过的翠绿,洋漫着生机,独自坐在石阶上,看着那么长长的来时路,我自己都感动了。风很清凉,很干净,偶尔,传来几声扫地的声音,也没有打扰到我。这世界太吵闹,偶尔一下的安静,确实是如此舒适。

    心事是刻画的,很用力的一笔一笔的勾勒,才出了印痕,我的心如此坚硬,不稍微的费点力气,还真的是,没能留下些什么。刚看完中国合伙人,有句台词是这么说的:如果皱纹终将刻在我们的额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让它刻在我们心上。我想我心上的皱纹一定比额头上的深吧!毕竟,我使了那么大的劲儿。

    很多人说: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走到别人呆腻的地方。我觉得:旅游应该是从自己感觉累的地方,走到我觉得不累的地方,要不,出走都没有意义了。

    每个女孩都会有一个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那就是独自旅行。偶尔计划一下,偶尔消亡一下,追寻自由放纵是需要力量的。如果,她做到了,我一定会羡慕的要死!

    最近,有一个风起的人物,或许是我至今才知晓的——丽江小倩。她的一首《一瞬间》,已经开始让我对那里又开始无限的遐想,流水的声音,街道的声音,音乐的声音,飘到那里的留恋,很难才要了回来。班布酒吧,又一个新的丽江印象。

    难忘的一天,如果走在那里,是这样的,漫步成了最简单直接的烂漫,南方湿热的天气里,在树荫的清晨闲逛,听着大自然的歌,心里的声音一下子就穿越到了自个儿想象的梦,再回到眼前的自己,心里着着实实的全暖了。

    篇3:散文随笔

    转眼之间,时节已经到了秋天了。

    记得毕业二十年的同学聚会的那天,正好是立秋。而分别了二十年后重又相见的步入不惑之年的我们,或许在人生的季节中,也正迈入到秋天的季节了吧。

    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

    小时候,我是非常的渴望秋天的到来的。那是,还没有明显的秋天的概念。只知道,若干个狂风暴雨的日子过后,小河涨满了水,两岸的庄稼隐也没在连成了片的浅水中了。雨后的晴空下,不经意的向屋后看去,有一个佝偻的矮小的身躯,却背着大口袋吃力的蹒跚着趟过河水,向我家的方向走来。是谁非要这样冒险涉水呢?我们这样望着,想着。等到人稍稍近了些,天哪,竟然是外婆!我们跑着迎了上去,有几分激动,更有几分好奇:外婆的口袋里,背的是什么呢?

    “昨天风雨很大,打落了一地的梨,有的熟了,我怕坏了,这几天你不会去,给你们背了来……”外婆的耳朵早年就已经聋了,只自顾自的说。

    原来如此!外婆家种了好多梨树,每年都要结好的的梨,而这些梨都不卖,只是自家吃与送人。我渐渐的长大后,每年都要去她家多次,特别是梨子成熟的前后。我成为那些梨的最先与最后的尝客。对于我来说,秋天,就是可以吃梨子的季节。梨子的甜,脆,那种汁水的滋润感,是我秋天的所有的记忆。

    稍微大一些了,我读书了,渐渐地感觉到季节的存在了,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夏天是生长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天则是蕴藏的季节。

    再大一些,读的书又多了些,秋天这样一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没有那么简单了。“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欧阳修老先生如是说。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笔下的秋天只一个“凉”字已然尽收。

    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除了饱含他对“故都”的自然风物向往、眷恋,更感觉出字里行间隐含的的几分忧郁,几分孤独。每每念及那个时代的、社会的风云,他的令人唏嘘感叹的遭际,秋天,又让人觉出了些许的苦涩。

    秋天,我好像懂了一些,又好像还有很多不懂。四十不惑,还是四十不必惑,——算了,要真正弄懂秋天,太难了,或许,这一生,都弄不明白了。

    即将进入人生秋天的我,盘点收获,又有什么呢?

    我只知道,那个沉浸在金灿灿的梨园里的秋天,再也回不来了。

    被语言深深感染了!

    公文就得这么写。

    推荐访问:选择 散文随笔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