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精美散文 > 正文

    小学高段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时间:2021-10-12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小学高段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与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开展时,依然以知识灌输为重点,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导致阅读教学变得枯燥乏味,直接扼杀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与兴趣。对此,教师应该在深入反思的前提下,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引,通过对于阅读手段的优化,来提升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质量。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1

    一、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

    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为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现今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禁锢小学语文教学的“三中心”被打破了。

    1.破“课本为中心”

    语文课不再是“教教科书”

    语文不再当作纯粹的知识体系学习,教学目标为通过学生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2.破“教师为中心”

    师生关系得到一定调整,由以往的知识授受关系,调整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权利。

    3.破“课堂为中心”

    改变封闭、僵化的“小语文”,倡导开放的、生成的、充满活力的“大语文”。语文学习重整体感悟,重培养语感,重情感体验,重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成绩是可喜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今天的中小衔接教学研讨会,旨在互相了解,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三)小学语文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讨论、表演

    2.多媒体的课件精美即是现代化教学的标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是体现教学民主的好方法

    4.多多提供课外资料就是有课程意识

    5.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就是要反复读

    6.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预设的问题

    7.新课程的语文课要像活动课一样热热闹闹

    8.学生质疑其实是走过场,问题是教师预设的

    课程改革提倡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应该是主动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反对教师满堂灌以及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

    三、高年级阅读教学应当担负的任务。

    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做有道德、有文化、有品位的人。

    (要求:阅读教学要有较大的阅读量。要通过精读,学会朗读、默读,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通过略读,粗知大意;通过浏览,学会迅速提取有用信息,学会根据需要加工、应用信息。还要学会理解地读,批判地读,欣赏地读。有了一定阅读量的积累,有了阅读方法的积淀,便会形成较强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发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要求: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应发展思维。要学会一边读一边想,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再造想象能力;要学会凭借文本,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学习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述见闻、表达思想的方法。

    (要求:阅读教学既重视读,又重视写。很多高年级课文,都昭示着学生应该学习并掌握的写法。教师要落实从读悟写,从读学写。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学读、学写,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四、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精到。

    课程内容>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语文学科特点决定的)

    课文只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当中。

    语文难教,难在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的问题。

    1.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教师视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钻进去,跳出来)

    2.如何确定教学内容?

    结合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可以是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

    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等。教学内容不宜多、泛、没有章法。扣住学生的疑点展开教学,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一种简便方法。

    (二)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步骤清晰。

    要下决心改变烦琐的问答式教学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的套路。

    基本教学环节:

    1.学生自由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句段,有初步感受(了解主要内容,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交流,整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或理清文路。

    3.梳理学生问题,结合教学前预设,确定本课教学重点。

    4.学生默读重点段落,或感兴趣内容,体会语句含义,感受语言表达特点,练习写批注。

    5.师生共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力求一课一得。

    6.回归整体,对课文赏读、积累背诵或局部写法迁移的练习。

    (三)教学方法多样,年段特点凸显。

    因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高年段:

    默读、浏览、感情诵读、自由读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品词析句、谈体会

    问题少提,书要多读;读书要有目标,有层次。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过痛苦的思考,并从思考过的地方生长出自己的思想来,那么,他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受教育的快乐。一旦我们只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轻松感和单纯的心灵的愉悦,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力便会被这种所谓的快乐教育所磨钝,再也没有力气去探看复杂的世界。

    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如果教师的思考力已经赢弱得以至萎缩,我们就不能指望他的学生却拥有强大的思考能力。

    (四)注重读写结合,加强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145万字。

    阅读,是一种生活,是一种幸福。

    建议:

    安排语文课上读课外书,读整本书,师生共读,注重读后交流。

    教师应教给学生读书、看报的方法,做摘记的方法,写心得的结构。

    坚持,坚持,坚持,最终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

    (五)小学语文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的内涵:

    (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知识与技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3)过程与方法:语文学习策略;语文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反思。

    五、小学生应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养成查字典的习惯。(二年级)

    教给学生几种常用的查字典方法后,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查字典比赛,并布置学生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预习。

    (2)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入学后)

    认真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对学生书写要求应明确,并坚持严格要求,重视鼓励先进。

    (3)养成积累运用的习惯。(三年级)

    中年段开始,指导学生建立摘抄本,鼓励学生分类摘抄,并积极运用。

    (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一年级)

    阅读是提高语文学习的关键。尽早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和家长一起,保证学生有读书的时间与条件

    (5)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五年级)

    高年级开始,指导学生学会几种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定期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6)养成高声朗读的习惯。(一年级)

    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句子、文章的意思,教师通过示范、配乐等方法指导学生高声朗读。教师可适时开展诵读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7)养成背诵诗文的习惯。(二年级)

    利用黑板报和上课前五分钟时间,鼓励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由学生抄写在黑板报上,教师定时或不定时指导学生背诵。

    (8)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一年级)

    通过指导学生练习说一段话、写几句话,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班级、学校、社会的变化,为习作积累素材。

    (9)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二年级)

    放低要求,注重鼓励,用教学零散时间鼓励学生加强交流。

    (10)养成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的习惯。(入学后)

    一年级入学后即教会学生如何听讲、如何发言。

    六、教师应该终身学习

    ● 苏霍姆林斯基曾听一个历史教师上课,听课时竟忘了记录一个字,因为那课太精彩了。课后,他问那位历史老师:“你备课花了多长时间?”那位老师说:“我备这堂课直接时间15分钟,但是我一辈子都在备这堂课。”这就是所谓的,“用一生的时间备课。”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味;不习惯思维,就是粗鲁和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七、教育家林格的观点

    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八、小学语文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要做个乐观、不抱怨的人

    教师要做个好学、不懒惰的人

    教师要做个精思、有涵养的人

    教师要做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九、我们共同努力……

    让小学生活成为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

    解析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2

    摘要:通常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效率来真正实现阅读能力提升的,同时也依赖于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要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第一要进行授课方式的创新与完善,第二是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的培养。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提出有效的建议。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载体,以“师”为主导,以“生”为主体,通过对于文本的多元化阅读,不断提升学生掌控阅读内容,获得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在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很多内容基本都以生活实际为基础,既是对于生活拓展与延伸,又是对于知识的内化与巩固。因此,教师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时,应该以学生认知实际为基础,以阅读内容为辅助,通过阅读形式的优化,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与情怀的培育,让学生真正融入阅读内容所创设的知识情境之中,以实现阅读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双重推进。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学生就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能够逐渐地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提升自己的词汇量,从而在人际交往沟通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得更加流畅。同时,通过难度适宜,内容丰富的阅读内容来进行教学,学生就能够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能够提高识字学习的效率。

    二、创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阅读课程的学习则是学生简单阅读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解,课堂的气氛难免压抑,学生上课无法释放热情。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的创造,会提高学生阅读的热情。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读书角,结合班级情况,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也鼓励班级的学生将自己阅读过比较好的书籍带到课堂中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鼓励学生做好摘要,记好笔记。开展读书漂流活动,组织好每周作文演讲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读书氛围中,汲取知识营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活动中心等场地召开相应的阅读活动。在环境的烘托下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阅读主题来布置教室。小学阶段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富有探索精神。教师在为班级打造读书角的过程中,就已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这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同时,阅读环境不一定只在教室内,教师还可以结合班级情况,将阅读的地点转移到户外,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下进行阅读,效果会更加显著。

    三、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一)实现阅读教学与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对于知识的更好应用。因此,学生阅读的效果,直接制约着其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开展时,应该将“读”与“写”有机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既会“读”,又能“写”,进而达到阅读教学更好服务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育的目的。例如,在阅读教学开展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开展自读,在“读”的过程中借助字典、词典自行学习文本中对应的生字、生词,然后在组织学生开展精读,自行总结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最后尝试撰写阅读心得,将自己的理解以写作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一阅读指导方式,既教给了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又提升了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敢于说出口,实现读与说的相互融合。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材料,然后把自己所理解的东西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够逐渐地抓住阅读的重点,突破阅读过程中的难点,在头脑中形成阅读的框架,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适当地增加一些即兴表演的阅读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快速地阅读材料,然后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文章。这样也能够在无形当中提高学生归纳知识、概括文章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进入高年级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量也在持续提升。对此,教师应该以学生好奇心驱使为导向,结合其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将诸多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内容融合至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而言,教师应该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立足生活实践,多组织学生将阅读与生活更好融合在一起,通过诸多体验性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爱上阅读,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学会思考,提升兴趣。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顶碗少年》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民间传统技艺来进行讲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一些热点问题来进行阅读教学。例如,当前环境保护就是一个大家所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结合当前严峻的环境保护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写保护环境倡议书,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得更加积极投入。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及时创新并变革阅读教学的模式。在传统阅读教学理念影响下,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关注学生“读”的效果,但是却忽略阅读形式对阅读质量的影响。在新课改理念指引下,教师应该将阅读教学的重点体现在阅读模式的创新之中,然后通过诸多灵活有效的阅读活动的开展,为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阅读内容实际及学生认知现状,采用更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得学生的阅读热情得以持久性的巩固。然后通过不同阅读模式的切换,使得学生对于阅读内容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与掌控。例如,对于科普性阅读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已有科普知识与阅读文本结合起来,开展阅读;对于故事类阅读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开展自读,然后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情况,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掌握情况。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灵活的应用课堂组织形式。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针对教师提出的阅读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交流,通过这种合作性的探究学习,学生的阅读效率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前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后阅读任务,并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想与阅读反思反馈给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他们就能够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逐渐培养起语文阅读的语感,增加知识的积累。

    (四)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还需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很多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但效率却不够好。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给学生讲解一些适合他们的阅读方法,例如快读、跳读、查读等方法,并加强对不同阅读方法的训练。同时,不同文体的文章所需要关注的关键点也不同。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例如,在阅读记叙文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把握好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因素,而在写人文章阅读当中则需要关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而在阅读写景类的文章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景色的特点,分清景与情的区别。只有在正确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下,学生的阅读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主动地把自己出现疑问的地方及时地标注下来。在教师随后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进行重点听讲。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深入理解阅读材料,主动地提出疑问,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能够得到激发。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默读的好习惯,不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大声喧哗,避免在阅读的过程中,用手指指着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养成在阅读之后要做好读书笔记和阅读反思的好习惯。

    四、结语

    授课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有效的结合,可以使得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不仅是让小学生主动配合教师的讲课,也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多读文章是阅读能力在数量上转变,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基础,但要想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则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需要正确方法的指引,其次是加强学生自主去学习,最后让小学生认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作用。

    小学高段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重字词、阅读教学轻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所采用的模式传统,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写作素材匮乏,写作能力没有得到较好地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以生活为出发点,多引导学生活动实践,拓宽写作途径,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有效教学

    写作,兴趣是基础,素材是保障,方法是关键。在小学高段的写作指导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辅以生活化的教学,丰富学生的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写,不断提高其写作水平。

    一、多管齐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写作,甚至是害怕写作。的确,学生写作兴趣匮乏,写作中也就不会主动参与,写作也就成了应付。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一是要注重分层次对待学生,如有的学生写作基础好一些,那么,无论是字数要求,还是作文的语句、主题要求都可以降低一些。如要求学生尖子生完成400字的作文,那么,对写作基础稍弱的就可降为300字。这样,学生层次不同,要求不同,更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二是要多给予学生激励。小学生的认知不够丰富,经历较少,所写作文自然有诸多问题。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大多教师更喜欢去找学生的不足,再以讲评的方式进行指导。其实,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甚至会打击学生。提倡多给予学生鼓励,就是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及时进行表扬。如在有的学生整个作文虽然写的都不尽如意,但该生却会有比喻的修辞方法来写事物,那么,在评价中就抓住这一点进行激励。如此,学生才能获得成功满足感,逐渐喜欢写作。

    二、立足生活,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是主体借助语言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的一种方式,作文不能脱离生活。在以往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大多教师更喜欢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再借助范文来引导学生写作。学生所写作文脱离生活,没有真情实感。提倡作文要立足学生,就是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能在生活中获得体验,再围绕主题,借助语言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唯有如此,学生的作文才会富有生活味,真实且能打动人。

    在作文教学中,一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如景物的描写,是采用何种观察方式观察的,景物有什么特点等。一般在作文教学前,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而以任务形式布置学生去完成相应的观察、调查或访谈活动,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写身边人、记身边事或物或景,融入自己的观察、感受。如五年级下的作文是围绕“雾”主题展开的,那么,在雾有什么特点,观察中有什么想法,围绕此而展开写作,作文也才会更加真实,能吸引人。

    三、优化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讲、写、评”是传统高段作文教学所采用的一贯方法,这种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中较为被动,作文方法也是听讲获得,体验不深刻。优化作文教学方式,就是要能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辅以教师的点拨而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一是要注重以多媒体方式来导入作文主题,促进学生直观感知。如《雾》的作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播放雾而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交流其特点,这就可为写作中对景物特点的描写奠定基础。

    二是要注重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活动。如《拔河比赛》的作文教学中,以问题“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参加了拔河比赛”而引导学生交流中明确时间、地点和人物,接着追问“活动是如何进行的”,以此而引导学生交流并明确活动的流程和精彩的细节。如此,变“讲”为“引”,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体验,写作中自然有话可说。三是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如景物的描写教学中,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要明确景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根据什么样的观察顺序而逐一对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景物特点的过程中可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方法的。

    四、拓宽途径,引导学生多写多练

    要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升,还得让学生多写。结合目前小学作文训练方式来看,一是单元作文,二是考试作文,平时很少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走的是任务式的路线,即教师布置要求,学生写作。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提倡拓宽学生的写作途径,就是要以多种方式来组织学生写作,把写作变成日常化的活动,这样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在写作教学中,一是要结合阅读教学而引导学生练笔。如《爱如茉莉》中学习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的描写方法,可借用该方法对班级上同学的情况进行描写。二是要采用日记、周记、读后感、观后感等方式引导学生写作。如学生参加了一项活动,活动后就可引导学生用作文的方式来写自己是如何参加活动的,有什么感受。三是要注重以活动方式来组织学生写作。如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文比赛,如带领学生春游后回来写作,如借助优秀作文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等。

    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加强写作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积累素材,在课堂中以探究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拓宽写作途径,这样才能让小学作文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凤亮.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J].学周刊,2015(16)

    [2]何伟英.小学作文导写的小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4(03)

    [3]陈云.摸索在农村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之路上[J].神州,2013(35)

    理顺意明。

    我完全被作者的观点打败了。

    推荐访问:阅读教学 策略 小学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