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时间:2019-01-26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小编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归园田居》导学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感悟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来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感知诗人形像。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进而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学习时数】2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被称为“平淡之宗”,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写作背景】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曾三次辞职。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

    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自主学习】

    1、字音

    羁(jī)荫(yìn) 暧(ài) 墟(xū)

    2、解释词语

    误落尘网:文中是比喻说法,指随俗当了官。

    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3、多音字

    荫:荫蔽(yīn) 荫庇(yìn)

    巷:大街小巷(xiàng) 巷道(hàng)

    4、重点实词积累

    适:少无适俗韵(迎合)

    始适还家门(出嫁)

    处分适兄意(顺从)

    5、这首诗可以分为哪几层意思?

    明确:本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1—6句,写作者的个性和思想,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第二层7—18句,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第三层19—20句,回答人们的疑问,收束全文。

    6、课文标题题眼是哪个字?

    7、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题眼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问题探究】

    1、从何而归?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明确:官场。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2、为何而归?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本性爱田园。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明确:园田。

    明确: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可自由发挥)

    4、归去如何?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知识体系图解】

    从何而归?——弃官场

    为何而归?——爱丘山

    归向何处?——归园田

    归去如何?——返自然

    【课堂练习】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③中,披④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人事:指与人交结往来。 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 ③曲:隐僻之地。墟曲:犹乡野。 ④披:拨开。

    ⑴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在本诗中,诗人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

    ⑵诗人是怎样来表达乡村生活宁静的?

    明确:先是从正面写“静”。乡村的偏僻,极少应酬,虚掩的柴门,幽静的居室,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与纯朴的乡邻们披草来往,共话桑麻,不是世俗的“人事”;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 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以上是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归园田居》导学案全部内容。

    推荐访问:园田 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陶渊明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