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预测(4):韧性中国、精准扶贫

    时间:2021-08-0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预测(4):韧性中国、精准扶贫 主题 06

    从“热搜词”看“韧性”中国 【专题导引】

    两份重量级年度流行语榜单 4 日同时发布。

    其一来自《咬文嚼字》编辑部在沪揭晓的 2020 年十大流行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飒”“凡尔赛文学”等热词入选; 其二来自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 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入选者依次为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带货、云监工、光盘行动、奥利给、好家伙、夺冠、不约而同、集美。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表示,今年大事要事多,新鲜事物多,先进人物多,感人事迹多,语言是记录社会的符号,这些折射在语言层面,就让 2020 年成为了一个流行语“大年”。

    如果按主题分类,抗疫流行语是今年最有辨识度的主题 可以看出这两份榜单有部分的重合性。其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都与抗疫高度相关。黄安靖告诉记者,“如果按主题把流行语分类,抗疫流行语一定是今年最有辨识度的主题”,无论是工作的重点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抗疫斗争、复工复产、社会经济的恢复等方面,今年都涌现了大量与“抗疫”相关的新词。

    最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逆行者”以高票入选。

    “不约而同”和“云监工”同样因疫情而成为热词。前者原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今年有了新含义:不约会、不聚集成了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后者指的是今年年初,在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造过程中,无数人以“云监工”的方式见证和参与了这场与疫情赛跑的战役。

    另外,作为恢复经济的重要手段,“直播带货”在今年作为新鲜事物,成为了人们日常消费生活的新宠。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冲击,各行各业纷纷加入“带货”行列,邀请兄弟、“集美”们共同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因此,两张榜单都有“带货”相关热词入选,也就变得十分容易理解了。

    (2020 年 12 月 5 日 《文汇报》)

    【热度】

    ☆☆☆☆☆ 【原因】

    1.“热搜词”反映一年的主题,应该是试题命制的重要方向。

    2.和部编本教材中的单元训练“跨媒体阅读”等紧密相连。

    3.涉及到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典籍论述】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释义: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也一定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释义: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3.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 郑板桥 释义: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大报评论】

    在热搜词中见证“韧性中国” 《光明日报》 只有从具体的事件中,人们才会准确打捞对某一年的公共记忆。而这些事件,在互联网时代,往往表现为一年之中的热搜词。我们在热搜词里读懂中国。近日,基于网民搜索大数据而生成的热词榜单正式出炉。这份榜单与我们在 2020 年的感受若合符契。新冠肺炎、疫情、复工复产、全面小康、中国火星探测、直播带货、国内游……年度大事件纷纷上榜,为我们这一年“总结陈词”,也刻画着 2020 年的真实面貌。

    用一个词来总结这份榜单中的中国,那就是“韧性”。2020 年的中国不容易,但恰是凭着这种“韧性”,中国在困境中迸发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量,于危机中育出新机。

    在众志成城的抗疫中,国人显露出英勇无比的韧性。我们万众一心打赢了湖北、武汉保卫战,成功阻击本土疫情,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一些地方零星散发疫情被精准控制,中国成为全球抗疫最成功的国家。成功阻击疫情,彰显着中华民族性格中长久以来的韧性传统,这是中国先于其他国家走出本土疫情的重要原因。

    韧性,是植根于国人血液中最重要的民族性格之一。中国文明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断流,就是因为中国人在性格与文化上,有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中华民族经受住了一次次危难。在 2020 年的疫情中,我们同样经受住了考验。

    民族性格的韧性,还投射到国民经济的韧性上。在热词盘点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强大的复苏能力。疫情肆虐之时,中国经济也受到波及,经济发展遭遇相当程度的挑战。但正如“复工复产”成为 2020 年度热词,中国经济的韧性决定了其不会轻易言败。2019 年我国经济总量已经接近 100 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供应链体系健全、产业配套能力强、生产组织高,这些都构成了中国经济迅速恢复的基础。

    除了积淀雄厚,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困境之中,中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畅通内循环。在疫情中我们看到,直播经济、外卖经济、线上办公、在线教育等创新经济冲上风口,成了拉动中国经济复苏的新增量。如此种种,都描摹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底色。

    这份关于 2020 年的热词榜单,总结了中国在这一年中所经历的困难,也见证着中国如何在强大的韧性中逆风而行。未来,中国前行之路可能仍将不甚平坦,也会遭遇压力,但有这种韧性在,中国就会不断前行。

    当我们度过非同寻常的 2020 年,回首发现,国与民的力量,都彰显出一种韧性品格。爬坡过坎,迎难而上,我们将穿越荆棘之地,走向更加开阔的未来。

    中国的活力与韧性令人敬佩 人民网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阴云逐渐消散,中国各地正有序复工复产,复学复课,人们出行及消费日渐回升,生产生活秩序正全面有序恢复。中国社会展现出的蓬勃活力和强劲韧性令许多外媒由衷感叹,“中国经得起摔打!”

    “中国经得起摔打”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的窗口。今年全国两会会期确定后,迅速成为各大外媒热议的话题。美国石英财经网认为,“中国重大政治活动回归,是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的最明确信号。”法新社指出,“中国社会正在回归正常。” 校园重新热闹起来。日本《读卖新闻》关注到,5 月 11 日,北京市初三学生开始复课。法新社报道,“武汉高三的学生们于 5 月 6 日重返校园。他们戴着口罩,排成一列接受体温检测。在中国其他地方,自 1 月以来只开放在线教学的学校也逐步复课。” 5 月,不少外媒关注到中国蓬勃的旅游与消费热潮,从中感知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 1.15 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475.6 亿元人民币。

    “中国旅游业出现了鼓舞人心的复苏迹象。”路透社称,游客人数超过了此前市场预期的 9000 万人次,且是今年清明假期游客人数的 2 倍多。据中国旅游服务商携程发布的数据,假期自驾游成为主要选择,“90 后”游客成为主力军。英国《金融时报》指出,“游客数量的增加使人们更加相信,中国经济正在逐渐摆脱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拉美社称,“除旅游业外,实体商店和电商平台的销售额近日均创新高。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已经通过了经济复苏和预防疫情反弹的严峻考验。” 外贸数据同样备受瞩目。据路透社近日报道,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中国 4 月出口同比上升 3.5%,中国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进出口逆势增长。英国《金融时报》综合经济学家观点分析称,外贸数字表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证明,自己经得起摔打”。

    “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 外媒观察到,中国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逐步恢复的情况下,仍坚持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时刻紧绷这根弦。

    近日,中国多地下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路透社指出,尽管应急级别调降,但并不意味着防控工作标准降低、防控力度减弱,反而是对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国人的生活率先迈向正常化,但对新冠病毒的追踪及相关防控措施一直没有松懈。” 法新社近日称,“中国各地致力于提高核酸检测产能。在阿里巴巴、京东等线上平台,个人可以预约检测。企业仍然处于警惕状态,一些企业专门开辟房间用于检测。在北京,不下车检测服务帮助人们待在车里就能完成检测。中国的目的是不惜代价防范第二波疫情出现。” “中国恢复正常的措施正在谨慎中逐步推进。”据埃菲社报道,在中国,学校仅部分年级在严格的防护措施下返校复课,社区和商场仍进行体温监测,在餐馆用餐的顾客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口罩仍广泛使用。英国广播公司也在近日的报道中提到,中国各学校采取了与工作场所相似的卫生防范措施,例如错峰开学、进校检测体温、要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路透社称,随着中国旅游业复苏,智慧旅游成为各地旅游业一项重要的服务和管理手段。各地利用智慧平台统筹景区各项管理和游客接待工作,降低人员聚集风险。

    “中国朝着疫情防控常态化迈进。”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近日报道,中国没有放松警惕,继续采取安全措施来防止疫情反弹。在这一前提下,中国正在恢复活力。” “给世界带来了希望”

    5 月 13 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 2020 年中期《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预计将在 2020 年萎缩 3.2%,这标志着世界经济发生了自上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强烈的经济收缩。

    当前,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疫情阴云笼罩下的世界带来宝贵的信心和经验。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文称,中国的商业活动正在恢复,复苏表现令人鼓舞。新加坡外长维文表示,中国成功应对疫情挑战,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给世界各国战胜疫情带来了希望,令人敬佩。

    前东盟秘书处公共事务主任李键雄表示,中国对全球市场起到了“定心丸”作用。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中国传递出经济复苏的信号,意义重大。

    “当西方世界陷入衰退之时,中国这个亚洲巨人逐步恢复了力量。”法国《挑战者》周刊网站近日刊文称,中国几乎全部中型企业以及 3/4 的中小企业已经复工。一些信号灯已经恢复为绿色,如煤炭消费、地产交易数量等。“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将延期到今年秋季举办,正好替代了因疫情而从日程表上消失的巴黎国际车展。” 外媒认为,中国常态化防控疫情工作中的相关经验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借鉴。英国《金融时报》网站近日报道,一些跨国企业正通过近几周的在华经营经历来获取经验——如何使紧张不安的消费者和员工恢复信心。“随着在华工厂和零售商陆续恢复运营,许多外商企业都将在中国学习到的安全规程输出到世界其他地区,如无接触服务、网络销售等。”某外企的上海合伙人还表示,“就应对欧美重启经济时面临的挑战而言,中国经验非常宝贵。如今一些在华高官被要求帮助公司总部带领全球业务重启。”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封城的 76 天里,武汉打了一场硬仗。疫情迅猛,全民动员,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坚韧对抗病毒。为减少交叉感染,900 多万武汉人留守家中;另一边,

    为救死扶伤,驰援队伍汇聚武汉,“火神山”“雷神山”火速建成。76 天后,武汉浴火重生。

    ②“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2020 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年,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绷紧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③“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读了材料,作为当代青年,你有哪些感触和联想?请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要求书写认真,思路清晰(写作之前列提纲),拟一个富有文采的论点型题目。

    【参考例文】

    文明的韧性

    ——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最先说的是孔子。虽说他说过“有道则现,无道则隐”,但他面对繁杂的浊世却没有退隐,他内心的责任感告诉他要知其不可而为之。正是孔子的坚韧不拔,才使得后人对他的敬畏倍深。他创立的儒家文化,对中华文明影响至深,他的坚韧品格,引领一代又一代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的不断向前奋斗不息。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生命的一种境界,体现了一种义无返顾的殉道精神。它昭示了生命的不屈与坚韧,显示了生命的蓬勃与无惧。拥有这种精神的人会勇敢面对困难不屈服,创造生命的华丽篇章。

    面对国民党的麻木与沉睡,似乎希望已不存在了,但鲁迅展现他的韧性战斗,将笔杆化做一支支锋利的箭,插入反动腐朽的集中营,一声声呐喊响彻云霄,一根根硬骨头顶天立地。正是这不屈的脊梁,才铸成造了傲然挺立的骨气;正是这声声

    呐喊,才谱就了不朽的生命乐章;正是这铮铮铁骨,才托起了压顶的泰山;正是这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才演绎了中国革命的神话。

    可曾记得,面对滔天巨浪,魏青刚,为了一个陌生人,三进三出!

    可曾记得,受命于危难之际,中国住伊拉克大使孙必干,毅然舍弃温暖的家园,舍弃了至爱亲朋,游走于炮火的边缘,甚至随时准备舍弃宝贵的生命。

    还有那带妹求学的洪战辉,把一生都献给失学儿童的丛飞,走向大山深处支教扶贫的徐本禹…… 他们为着祖国的美好明天,义无返顾地承受磨难,勇往直前地。他们的坚韧品质,为中华文明增光添彩。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韧性,一份信念。

    当红军面对着重重险阻爬雪山,过草地时,他们铸就了一种如钢铁般坚贞不懈的意志。

    当面对凶恶的敌人,邱少云不惜牺牲自己让烈火一寸一寸侵噬着躯体;董存瑞不惜用手顶着炸药包炸毁敌人的暗堡;黄继光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炮口……他们留给了世人顽强的信念和勇毅。

    当面对经济落后的国情,邓小平毅然决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致富,实行改革开放。

    他们都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他们用信念铸就了中华民族独立、富强的路。

    在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我们该借着前人留下的精神不屈不挠地向前。知其不可而为之,用执着打通通向成功的道路,让我们中华文明永远传承,让我们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属于材料作文。本题有三则材料,第一二材料时具体的事例,一是武汉封城的 76 天里打了一场硬仗,二是 2020 年为实现脱贫攻坚战,仍然由一场硬仗要打。材料三时对前两则材料的总结,前两则材料体现的就是材料三种所说的“韧性”。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所以整则材料可以围绕着中华文明的韧性来写。

    “文明”是中心词,母话题。“韧性”是中心词的特征,也就是要写出文明的绵延不息,世世代代的继承发扬。文明这个词比较宏观抽象,包含很多角度也就是子话题,所以主体部分可以通过小的类别来表现中华文明的韧性。意即写作的时候话题可以加以缩小、微观化,比如可以通过经典文化、圣哲精神、先贤智慧、诸子思想、英雄气节、烈士操守、名人品行、伟大人格等等来表现文明的坚韧不拔顽强不屈。

    “韧性”材料中已经提示为“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具体而言可以换成坚韧顽强,坚忍不拔、愈挫愈勇、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知其不可而为之、衔石填海、动心忍性、百炼成钢、锲而不舍等词语;还可以联想到一些坚韧性质的名言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把以上所思所想的内容和五千年文明结合起来, 多角度多侧面取材,可以按照材料中提示的文明的载体来写作,也就是围绕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立意。表明文明的韧性在华夏民族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若有针对性地写到当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会更有现实意义。

    写作本文,题材可大可小。小可专写一人一事,一个较短的时间段中典型的事件人物、现象,或者选取一个角度,以小见大;大可结合五千年文明,纵向选取典型人物、事件、现象,或者综合几个角度写如把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结合在一起写。不管怎么选材,题目最好加一个副标题,以使内容更凝练,主题更鲜明。

    【参考立意】

    ①韧性让中华民族走的更远。

    ②文明的韧性。

    ③实现民族复兴需要韧性。

    【增分金句】

    1.中国共产党的韧性,从根本上说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韧性。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如此众多为了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奋斗者。

    2.一个人要超越自我,是要有很大的决心和韧性,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才可以做到的。可是如果你继续停留在昨天的回忆中,颓废、迷茫,那就会更加的困惑、无助,找不到方向。

    3.知识分子总是不同寻常,他们总要在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长久的文化韧性。

    4.在一切的逆缘和挫折里,我们不只能够得到太多人生的体验,同时又一度考验了本身的韧性其实真强。那种东西,我叫它生命力。

    5.潜在的困难潜伏在各个角落,无论是来自意想不到的环境变动,或是个人的缺点与错误。无论来源是什么,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对付它们。当意外状况是新常态时,韧性就成为新的技能。

    6.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气力是韧性。社会竞争经常是持久力的竞争,有恒心和毅力的成功者往往成为笑到最后、笑得最好的人。

    7.请相信生命的韧性是惊人的,跟自己向上的心合作,不要放弃对自己的爱护。

    8.自满、傲慢和贪婪会排除韧性。谦逊和高尚的目的会强化韧性。

    9.我们不需要你满脑的智慧,满身的经验以及深遂理智的眼光,只需要用你的热情、无畏与干劲起航我们的帆船;只需要你的坚毅韧性,向暴风、海浪挑战,直到把它们打败。

    10.信仰是一种韧性,而韧性是一切成功的材料和基石。

    【精彩语段】

    1.我开始崇拜小草,我崇拜你有极强的生命力。我崇拜你朴实中凝聚着真诚,平凡中孕育着伟大。春天来了你焕发勃勃生机。秋天去了你依旧风采依依,你用心血浇铸绿色的常青。你用生命渲染了绿色的永恒。我崇拜你从不屈于路人的践踏,不屈于强者的重压,不屈于烈日的灸烤,不屈于霜雪的袭击。我崇拜你从严冬匍匐

    而来,给春天一片昂然,给大地一片生机。小草;从你的叶脉细细密密纹络中,看到了你生命的韧性和硬度。世界因为有了千千万万的你,才会聚了绿的芳草如茵。土地是你的生命驿站。你会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岁月经过几千年几万年的沧桑变历。你依然容颜未改,辛勤的走过的大江南北,踏遍了万水千山,装点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2.从草根中脱颖而出的上位者往往拥有更多的韧性,太多才华惊艳的天才在坎坷中夭折,并非他们的才智不足,只是他们没有办法承受落差带来的失落,圣贤如屈原也在怀才不遇的时候抑郁投江,若真怀有大慈大悲心,苟活于世又何妨,哪怕为天下黎民做一件善事,那也是不曾虚度岁月,太多显赫的人总觉得救天下救万人才是救,殊不知救一人也是救,救一人和救万人,在佛家看来并无区别。

    3.所有海阔天空般的心地,都注定从重重疲惫中磨砺出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在这一场场烦恼的煎熬中,化解掉那些厌倦与无奈,活出自己的韧性,活出心地的温度。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那就轻描淡写所有的脆弱与无奈,活出生命中的那份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与舒缓。在这明朗而简洁的秋色里,认真地看梧桐飞尽了黄叶,看一树树的枯枝清晰地印在湛蓝的天空。

    4.紫荆花的叶子有一种韧性,无论风吹雨打,那叶子从不轻易飘落,在风雪中挺立,有着傲雪斗霜的性格,从来没有在寒冷中退缩,难道我们的学习不该有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吗?绿叶虽然没有紫荆花的芬芳,但却默默无闻地为花输送养料,吸收阳光雨露,衬托那美丽的花朵,使其更加芬芳,我们做人不该有绿叶这样的奉献精神么? 5.我们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我们最坏的习惯,是苟安于当下的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我们的失败,有时和素质无关,而是在困境中缺少韧性,坚持成了我们最长的短板。但凡成功者,并非都是出类拔萃,而是他们相信,只要忍受了、挺住了,成功早晚会露出真相。

    6.韧性来自坚毅的性格,来自一组核心的价值观,那些价值观激励人们努力战胜挫折,重回迈向成功的道路。韧性包括自我控制,并且愿意承认自己在挫败中应负的责任。韧性也会基于集体感而增强:因为对他人有义务,以及获得志同道合

    者的支持,而期许自己跌倒后重新振作起来。韧性表现在行动上:新的贡献,小小的胜利,能够放下过去、引发对未来兴奋之情的目标。

    7.韧性还表现为包容中的超出。面对异质文明,中华文明擅长与之共荣双赢,吸纳对方精华以营养自己。张骞班超从丝绸之路捡来音乐、舞蹈、天马、水果、牧草、炼铁术,来者不拒;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振振有词,和平共处。西方科技成果一度咄咄逼人,我方借力打力,孙悟空终于完胜铁扇公主。火箭卫星高铁都是西方出招,我方接招后便更高更快更强。你刚拿 5G 炫耀灵感,我的 5G 已经跐着你的鼻梁舞剑了。我的韧性不怕你气急败坏!

    8.抗打击力也是韧性的重要指标。祸患中的中华文明坚如磐石。匈奴、突厥、沙俄、日寇杀过来了,团结御侮精神迅速凝聚,“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蒙恬卫青霍去病薛仁贵岳飞戚继光袁崇焕左宗棠张自忠便成了迎击鸡蛋的石头。蒙古、满清虽然一度占据华夏,却成了落在灼热铁板上的冰雹,要么很快土崩瓦解,要么连皇帝都要颁布文化投降诏令。这韧性用来抗击瘟神也是奇效,鼠疫、黑死病遇上张仲景李时珍他们,只好逃往欧洲制造高死亡率去了。

    9.从夸父逐日到精卫填海,从大禹治水到愚公移山,中华文明本有着百折不回、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正是这超强的韧性,使数千年以降,中华文明在衰落、分裂后,总是可以重新统一、重新崛起。而其他所谓强大的文明在衰落、分裂后,再也无法统一,无法重新崛起。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到风雨如晦的关键时期,总是鸡鸣不已、志士辈出、乱云飞渡,越到生死考验之时,越是爆发出本色力量,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愈加明显。

    【典型论据】

    1.“燃灯校长”张桂梅 “在中国,也有千千万万的人为女童和妇女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有一位名叫张桂梅的女教师,她扎根云南贫困山区 40 多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2008 年建校以来已帮助 1600 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张老师被女孩子们亲切称为“张妈妈”。她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们的追梦人生。”(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彭丽媛评)

    张桂梅同志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是华坪儿童之家 130 多个孤儿的“妈妈”。她坚持用红色文化引领教育,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铭记党恩、回报社会。她坚持每周开展 1 次理论学习、重温 1 次入党誓词的组织生活,发挥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她常年坚持家访,行程 11 万多公里,覆盖学生 1300 多名,为学校留住了学生,为学生留住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吃穿用非常简朴,对自己近乎“抠门”,却把工资、奖金捐出来,用在教学和学生身上。她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2.抗战精神之——中华民族的韧性 近年来,对抗日战争资料的搜集越来越深入,这场战争的真实面目逐渐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那份抗日战争中体现出来的韧性,让我们明白作为属于这个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有能力承受别人承受不了的压力。

    南京大屠杀中,日军进行了第一天大屠杀后,当天夜里发生了让日军非常震惊的事情——在一座日军作为军官宿舍使用的房子里住了 11 个小队长级的日本军官,其中有一个人当天有事申请外出,第二天日军发现剩余 10 个人全被杀死在军营里。他们是被什么人杀死的?日军进行反复侦查后,结论是只有一个中国人越墙而入,这个谜一样的中国人就凭一口刀杀了那 10 名日军,而且这个人杀了 10 个日军以后没有被抓到。

    1940 年,日军组织了一次对成都的空袭,出动了 32 架九七式重型轰炸机。此时,按照日军的统计,中国空军应该已经没有战斗力了。为了宣扬这次轰炸,他们在行动之前特意请了记者小柳和八木登上轰炸机,带着摄像机准备拍摄轰炸情景。当时成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的空军本来就处于劣势,而且警报预警做得不够好,使我方经常遭到意外损失。有一天,日军空袭完一次,又来空袭第二次。这时候大家都在往防空洞里跑,只有一个飞行员,忍不住被压在地上打的怒气,跳起来冲向了跑道,试图驾机起飞抵抗。这个刚毅的飞行员就是林徽因先生的弟弟——林恒。可惜的是,他在飞机刚起飞的时候被日军击落在了跑道的尽头,战死沙场。

    这种情况下,日军认为这次轰炸应该是一次很轻松的任务。但当日军飞到成都上空,发现有一架中国战斗机起飞迎战——仅仅一架,从空中如陨石一般凌空俯冲向 32 架日军轰炸机组成的机群。他在乱军中选择了自己的目标,恰好就是小柳和八木所在的轰炸机。所以,他单枪匹马如赵子龙般的雄姿被永远地记录在日本记者的电影胶片中。他在日军飞机中左冲右突,而后突围而走。

    查找资料后发现,他应该是一名中国空军航校的教官。他在回忆录中写了当时的事情。他没有重点写自己飞上天怎么与日军纠缠,也没有计算自己是否能够侥幸生还。他还有一句话:“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该我这个老师上去了。” 1940 年抗日联军的残部大多已经撤退到苏联境内。14 年的抗战中,东北似乎早已沦陷,但后来在日军的地图上,我们找到了一个像钉子一样的黑圈。这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的残部建立的一块根据地。这支部队在我们自己的记载里也有,但只是一个非常模糊的痕迹。女地下党员田中樵不幸被捕,受酷刑后疯了。日本投降后,在为她医治的时候,她听别人谈论说拉林河上游有一支部队。清醒过来的田中樵马上说,那是第十军军长汪雅臣的人。

    汪雅臣是一个擅长隐蔽的指挥官。有个笑话这样说,汪雅臣的密营太隐蔽了,党组织要联系他,在他周边转了大半年都没找到他。抗联的抵抗进入低潮后,他的残部仍然留在东北境内继续抗战。

    1941 年,由于出山作战,汪雅臣最终阵亡。他的残部撤入深山,据寨自守,坚决不下山投降。原来我们以为日本人不知道这支部队,但从关东军的地图上看出,黑圈的旁边写着“双龙残匪”,而汪雅臣的外号就叫双龙。原来日本人一直都知道这支队伍的存在,但无法将其消灭。这些人抵抗到了日本投降才出山。

    主题 07

    从“十八洞村”看精准扶贫 【专题导引】

    “山那边是什么”“是山”“那边的那边呢”“山,还是山”……湖南湘西的武陵山区,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方就像诗中所说,被绵延无尽的重重大山所包围,虽然风景秀丽,但却阻隔着一代代山民们走出贫苦大山的梦想。

    隐身在这片山区深处的十八洞村是一个苗族村落,一度十分闭塞,村民们长期徘徊于贫困线以下。2013 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 1668 元,贫困发生率高达57%。生存环境的桎梏世世代代困扰着这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摆脱贫穷似乎永远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然而,当你再次踏入这个大山深处时,你会发现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贫穷落后的山野村落,已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带货直播点、动植物种养基地、苗绣合作社和乡村旅游热门景点,村民的人均年收入相比 7 年前翻了九翻,大批在外“游子”陆续回归家乡开始了集体创富之路。

    【热度】

    ☆ ☆☆☆☆ 【原因】

    1.“全面脱贫”是我国在国际上的庄严承诺。

    2.“扶贫攻坚”是近几年的国家重点工作,也一直是热点话题。

    3.涉及到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典籍论述】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释义:应该按照治家的要求治家,按照治乡的要求治乡,按照治国的要求治国,按照治天下的要求治理天下。

    2.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 释义: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释义: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

    【大报评论】

    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成功密码” 红网

    十八洞村的今非昔比,源于“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与实践。7 年来,在“精准扶贫”思想的引领下,这里的大山不再成为村民们摆脱贫穷的障碍。

    9 月 8 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走村直播看脱贫》大篷车开进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这里位于武陵山深处,曾是个典型的贫困村,2013 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仅有 1668 元。也就是在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个小山村,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

    “远看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如诗如画的十八洞村,让人如临仙境,婺源式乡村建筑、层叠的梯田、望不到边的绿色,更让我们感受到美丽与幸福的意境。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这里带给了我们巨大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它其惊人的“蝶变”,让我们见证了一个脱贫奇迹。

    今天,十八洞村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洋溢的笑脸、蓬勃发展的产业与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曾经想象的一切美好,都在十八洞村村民的好日子中兑现了。

    无疑,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村级样本”,要更好地探寻精准扶贫的“脱贫密码”,就需要我们对十八洞村的理念、方法、行动有更全方位的解密,才能把十八洞村脱贫致富的“金点子”,变成更多地方脱贫致富的“金种子”。

    “人民至上”是十八洞村一以贯之的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改变贫困、安居乐业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更细微的角度而言,吃得饱、穿得暖、有余钱、有工作、有生活,这些都是群众最朴素的幸福追求。在十八洞村的扶贫过程中,这样的幸福追求,也始终是扶贫干部的努力方向。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引导下,他们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的位置,依靠党建引领,推动脱贫攻坚的工作,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的美好追求变成现实。

    “精准扶贫”是十八洞村始终坚持的方法。事实胜于雄辩。如今的十八洞村甩掉了长期压在头上的贫困帽子,2019 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 14668 元。没有对一个地方入木三分的了解,就难以找到精准扶贫之法,只有扎进这片土地,走访了解,深挖特色资源,严格把握好标准、规范好程序,精准识别贫困群众、精准施策、精准破题,才能让扶贫办法与群众的想法同频共振,才能够真正地解决好群众的心头难,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参与到扶贫攻坚中去,加速脱贫步伐。

    “担当负责”是十八洞村脱贫致富的行动。“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在十八洞村,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背后,是产业的发展增加了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就业培训、就业服务,让贫困群众掌握了一技之长,“富口袋”和“富脑袋”并驾齐驱。这些扶贫的好想法之所以能够变成现实,就在于当地党员干部的担当负责,不把扶贫的工作挂在嘴上,而是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想方设法地帮助贫困群众致富,自然能换来脱贫致富的好成绩。

    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成功样本”,这里面也揭示了精准扶贫的“成功密码”,要在物质上脱贫,也要在精神上脱贫;要善于谋划,也要善于落实;要干部努力,也要群众助力。唯有全局着眼,细处着手,才能如期实现脱贫任务目标。

    携手推进减贫进程 《人民日报》 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理想,也是世界难题。2020 年,疫情持续蔓延,全球减贫事业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前 10 年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中国还通过推动南南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等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是全球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方略指引下,经过 8 年持续奋斗,中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 1 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在人类减贫史上,中国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 1.9 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国有 8 亿多人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 70%以上。世界银行前行长金墉称赞中国的脱贫成绩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亚太局局长布雷特感慨,“没有其

    他任何国家能如此迅速完成这样一项影响深远的事业”,“中国的减贫经验是一座宝库”。

    中国减贫的巨大成就,推动世界减贫事业大踏步向前。没有中国的脱贫成就,国际社会实现全球贫困人口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便无从谈起,实现《联合国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更将遥不可及。世界银行前行长罗伯特·佐利克表示:“毫无疑问,这是消除贫困的历史上最大的飞跃。仅中国的努力,就极大促进了与世界减贫有关的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中国减贫的巨大成就,极大提振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信心。乍得总统代比赞叹, 中国经验向世界表明,贫穷的国家可以改变自身命运,变得富裕。肯尼亚圣保罗大学经济学者库塞瓦说,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创举。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寻找新办法来减少和消除贫困。

    中国减贫的巨大成就,在极不平凡之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脱贫攻坚艰苦卓绝,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 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中国推进脱贫攻坚的坚定意志和扎实行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决心的体现,也是中国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信心的体现。”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项目计划部主任谢莫尼勒表示,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干部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积极、具体,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凝聚力、执行力,也得益于中国高效的政治体制。在巴基斯坦执政党正义运动党中央新闻书记艾哈迈德·贾瓦德看来,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功源于中国的制度优势——能够将全社会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广泛动员和团结起来,为国家发展的正确方向而共同努力。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和中国人民坚定的发展信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则某杂志记者的采访调查,引起了广泛热议。大部分地区贫困户家门口醒目的位置都有扶贫公示牌。这个牌子上的信息有:贫困户姓名、致贫原因、收入水平、帮扶责任人和联系电话等。

    围绕扶贫公示牌,网友的主流观点有:扶贫公示牌侵犯了贫困户的隐私,扶贫公示牌有利于扶贫工作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公示牌能让贫困户“知耻而后勇”…… 假如你是某报的特约评论员,你将怎样回应网友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参考例文】

    扶贫——以人为本 某地扶贫公示牌公示的是贫困户姓名、致贫原因、收入水平、帮扶责任人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有网友认为这侵犯了贫困户的隐私,也有网友解释,这是为了扶贫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会让贫困户知耻而后勇。我认可第一个说法,反对后一种的解释,因为它没有以人为本。

    首先,挂牌“示贫”侵犯了贫困户的隐私权,不是以人为本。公民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属于个人隐私信息,不宜完全公开,而“贫困”也是一种“隐私”,毕竟这不是“军属光荣”。“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在贫困户家门口挂个“穷牌”,是将其“家丑”公开,会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亲戚前面抬不起头、在村民面前“矮一截”,严重打击贫困户脱贫的自信心,也容易挫伤他们脱贫致富的斗志和信心。政府不能因为帮助了人家,就无视其隐私,就不理解、不尊重。对

    扶贫干部来说,工作不仅需要做实、做细,还需要做“暖”,这样才能与贫困群众携起手来同奔小康。

    其次,挂牌“示贫”是炫政为本,不是以人为本。表面看扶贫公示牌方便了精准认定、结对帮扶,有利于扶贫工作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质这些牌是挂给上级部门看的,是为了“迎检”时让上级看见帮扶责任人是谁。现在的贫困户都建档立卡,其信息在扶贫手册、收入明细表里都有详细记录,如何针对贫困户开展扶贫工作,扶贫干部心知肚明,为何还要广而告之?贫困户也都有扶贫干部的联系方式,需要挂牌子么? 其三,扶贫公示牌能让贫困户“知耻而后勇”的说法也欠妥。人无贵贱之分,贫困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很多时候,贫穷并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方的耻辱,这是由于地理环境、交通、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造成,身处其中的人也根本无法选择。如果说贫穷是耻辱的话,应该是当地政府的耻辱。扶贫需要每一个扶贫干部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奉献真诚的爱心,真真正正地去了解体谅这些苦难,做到以人为本,不仅让贫困户的生活富足,更要尊重他们的人格,重视他们的存在,政府当“知耻而后勇”,以人为本才是。

    扶贫的本质在于爱心,不恰当的扶贫方式,比如挂“扶贫公示牌”,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所谓的公开透明和监督作用,但同时也会给贫困户的心灵带来伤害。就像现在许多支教志愿者中,更多人选择短期支教,名义上你为社会做贡献,其实你为自己的人生镌刻上一朵纯洁的花,同时也为你的人生简历上增添一篇谈资广阔的丰盈文字。可是,那些山区贫困的孩子们得到了什么? 扶贫者应拥有本不应该缺失的人文关怀,应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以人为本考虑问题。扶贫,要走的路还很长。

    【审题】

    本题是一则时事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任务是:假如你是某报的特约评论员,你将怎样回应网友的观点?首先分析所给材料的内容。材料中第一段主要叙述扶贫公示牌引发热议。第二段主要列举了网友的三个主流观点,比如扶贫公示牌侵犯了贫困户的隐私,扶贫公示牌有利于扶贫工作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公示牌能让贫

    困户“知耻而后勇”。这一段内容主要是突出网友对扶贫公示牌的主流观点。材料所给的三个观点其实也是思维的触发点:扶贫公示牌是否侵犯了贫困户的隐私?扶贫公示牌是否有利于扶贫工作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公示牌能否让贫困户知耻而后勇?保护贫困户的隐私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能否结合起来? 然后根据写作任务,明确自己的看法。写作任务要求中“你将怎样回应网友的观点”,网友对扶贫公示牌的看法虽有褒有贬,但审题立意必须围绕网友的观点展开讨论,体现思考、权衡、选择。指令考生写议论文。“假如你是某报的特约评论员”,指令考生写作时站在评论员的角度,有身份意识,有读者意识,语言和观点要掌握分寸,符合公共媒体风格,符合时代主题和正能量价值观。写作时要围绕扶贫公示牌该不该挂的问题,围绕扶贫来写,还要关注网友的观点,另外扶贫牌上的信息也要关注。

    【参考立意】

    ①扶贫诚可贵,隐私价更高。

    ②扶贫,以人为本。

    ③扶贫,不在于牌子。

    【增分金句】

    1.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能到了时候我们说还实现不了,再干几年。

    2.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强化责任要求,有效发挥作用。对在基层一线干出了成绩、群众拥护的驻村干部,要注意培养使用,让他们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3.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要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加强审计监管,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

    4.新形势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要注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西部地区产业支撑带动能力不强,自身造血功能比较弱,靠过去单一的、短期的、救济式的送钱送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脱贫攻坚,各方参与是合力。必须坚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

    6.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不行。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7.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

    8.我讲过,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

    9.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首先靠的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千。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是必须把握好的一对重要关系。对贫困地区来说,外力帮扶非常重要,但如果自身不努力、不作为,即使外力帮扶再大,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10.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各族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精彩语段】

    1.人民至上,展现在脱贫攻坚的艰苦卓绝中。2020 年,我国年初剩余的 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在人类减贫历史上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中国答卷”。“五级书记抓脱贫”抓铁有痕,“‘1+N’政策体系”踏石留印,产业扶贫等 14 个重大专项握指成拳……近年

    来我省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截至今年,全省共实现 718.6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9536 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53 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区域性贫困问题有效解决,绝对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在脱贫攻坚战场绘就了一幅出彩绚丽“中原画卷”。

    2.立己达人,兼济天下。从自身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深刻体会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积极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以实际行动支持国际减贫事业。从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到设立丝路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

    很受用的一篇范文,谢谢分享!

    内容挺丰富。

    一点缺点都没有啊!

    推荐访问:热点 韧性 精准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