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招生就业工作推进暨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改革研讨会上讲话

    时间:2021-09-12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在招生就业工作推进暨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我们今天召开学校招生就业既学生管理工作研讨会,其目的就是要将招生就业、学生管理工作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在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建设鲜明应用型大学的征程中,将招生就业和学生管理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招生就业工作齐抓共管、学生管理服务全员参与的新格局。刚才大家的交流发言都很好,有广度、有深度,有措施、有成效,很受启发、倍感鼓舞,值得我们大家思考、借鉴。下面我想谈几点认识和意见,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充分肯定近年来学校招生就业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成绩

    近年来,学校本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招生专业不断增加。2014年在校生人数为9105人,2019年在校生人数12697人,增长率39.43%。2014年本科招生人数为1766人,2019年本科招生人数为3477人,增长率为96.88%。2014年本科招生专业为15个,2019年本科招生专业为30个,增长率为100%。与此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学生就业难度不断增加的同时,我校仍然保持了95%以上的就业率,可以说,招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成绩优异。

    在学校快速发展的同时,学生管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学生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二是学风建设有序开展,三是学生团建、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创新、扎实有效,四是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成绩突出,五是学生日常管理更加规范、学生教务后勤保卫等部门的学生管理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六是学生关爱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持续有效开展,七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尤其是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学生管理部门的广大干部、辅导员、学生干部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和强大的工作能力,在战疫情、保平安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起到了表率的作用。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次疫情防控和西昌森林火灾的扑救中,我校广大学生表现优异,涌现出了一群优秀的成工学子,他们是我校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楷模。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广大学生系统的干部、辅导员、学生干部、广大青年学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二、强化招生就业及学生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

    1、招生就业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晴雨表、风向标

    招生就业质量直接表征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水平、各专业的建设水平、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招生就业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学校教学工作的起点,也是人才培养工作的落脚点和根本目标,围绕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相互融通协同,提升学生报考吸引力、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学校人才培养、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

    2、学生教育与管理事关学校安全稳定及意识形态工作

    学生教育与管理是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

    3、学生教育与管理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方面

    学生教育与管理、学生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团建、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二三四五课堂(课内一课堂、课外二课堂、社会实践体验三课堂、线上网络四课堂、社会资源学习五课堂)融合协同发挥作用,是当今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

    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直接关系着德智体美劳“五育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直接关系着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4、学生招生就业、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是学校广大干部、各部门、各基层院系的关键性重要工作

    学生教育与管理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是学生知识扩展、素质养成、能力炼成、职业精神形成的重要手段。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招生就业工作是每个二级专业学院的关键性重要工作,是学院党政领导的主要责任,是学院全体教师共同的责任。全校各级干部,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加强对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感,加强联动与协同,将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整体工作统筹谋划,进一步完善机制制度,对存在的关键性问题系统地加以解决。

    三、招生就业及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认识误区

    1、认识上存在误区。从总体上看,广大干部教师、学校各部门对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非常重视,但仍然存在重视不够、认识片面,有的狭义地认为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是学生部门的事,甚至认为是书记副书记的事、辅导员的事。

    2、机制上存在问题。教务学生系统的联动协同不够,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心理教育、竞赛指导等与学生教育、社团活动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相应的协同机制,学院的行政领导对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存在重视不够、关心不多、支持力度有限。

    3、信息共享上存在阻隔。学生招生信息、学生就业信息、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等与招生计划、专业申报与结构调整、教学工作质量等方面的共享和关联度不够,有的甚至是脱节的,就业率明显不高、或者是连年降低的专业照样招生,缺乏应有的管控和信息共享联动。

    4、教与学的关系上存在两张皮现象。教师不管课堂、不管学生、只管教不管学的现象仍然存在,教与学存在脱节现象,教学与学生管理协同不够。

    5、学生系统自身对内涵及内容的把握上存在狭隘。工作中存在就招生工作谈招生工作、就学生就业说学生就业,就学生管理就学生管理的情况,缺乏将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纳入到人才培养工作整体来谋划和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定,更是缺乏将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主动与教务、人事等部门的教学管理、专业建设、人事管理等工作融入一起,构建起相应的协同会商机制。

    6、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在落实落细、精准见效等方面存在漏洞。个别辅导员工作粗糙、掌握学生情况不准、落实做深做细不够,管理过多卡控不到位、服务不够关心较少,甚至自己当甩手掌柜、什么都支使学生干部干活跑腿,学生活动不重实效,甚至有的搞花架子、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动将学生工作融入人才培养、教学过程的意识不强办法不多。

    7、学校育人体系不够健全、发展不平衡。学生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不平衡、缺乏整体性机制和制度保障,育人体系不健全,立德树人、创新创业、德智体美劳、心理健康、人文素养、竞赛专周、社会活动、学业指导等没有纳入统一的育人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协同度较差、教学计划的痕迹较浓厚,一二三四五课堂结合不够好。

    四、加强招生就业及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及重要举措

    1、深化对招生就业和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纳入学校重要内容,是学校各部门、各学院的重要工作,要与学校教学工作、人事工作、财务工作等相关工作一起统筹谋划、系统思考、一体化解决。

    2、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形成招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每年编撰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招生质量报告和就业质量报告。要形成招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根据上年的招生就业情况,对就业率不高、学生报考不积极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限制招生专业数或缓招停招学生,甚至撤消相关专业,要根据招生情况和就业情况,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产业发展要求构建起以产业需求为引导、招生就业质量为导向的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和制度。

    3、健全完善学生管理体系和格局。进一步强化学生管理上下结合、纵横协同的网格化学生管理服务新格局,强化学生管理院系管理的直接主体责任,学生职能部门的学校管理主体责任。深化、优化学生宿舍管理、学生日常管理服务中学生、保卫、后勤部门、院系间的联动协调机制,强化网络化管理,构建起纵横交错上下协同的网络化网格化管理教育服务新模式。

    4、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一体”的育人体系机制。将德智体美劳相关要求落实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到相应的培养过程和培养环节里,形成一二三四五课堂联动。加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学生两大系统中的融合协同,构建起人才培养的联动协调机制。构建由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德智体美劳“五育一体”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请教务、学生牵头,宣传、团委、马院、创新创业学院、体育教学部、人文学院等单位协同,提出领导小组初步构建方案及德智体美劳“五育一体”育人体系机制、一二三四五课堂联动的初步方案,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方案,供学校专题研究。

    5、强化学生工作与安全稳定、意识形态工作的联动协同机制。进一步强化、完善学生教育、学生管理与安全稳定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宣传、后勤、保卫、网络等部门间的联动协同机制。

    6、创新招生就业理念,逐步试行招生就业目标管理。创新招生就业工作理念,将招生宣传、就业工作与社会服务、产教融合、校地合作结合起来,将就业工作扩展到大四全学年。用招生录取情况、学生就业效果检验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水平、学院管理成效,试行就业目标管理、目标考核,将招生就业工作成效纳入学院目标管理。

    7、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方式。用服务、体验、参与、实践、线上线下一体等新方式、并新形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关爱,增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意识。学生活动、学生社团要紧紧围绕思想品格塑造、素质能力提升、职业操守养成、专业能力提升来开展,形成我校学生活动的特色、优势。

    8、深化学生系统的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学生系统要在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管理体制改革中发挥作用、做出表率。教务、财务、人事等部门要将招生、就业情况作为反映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作为专业调整、招生计划确定,学院相应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9、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建设。在学习进修、职称晋升、评优评奖、工作条件改善等方面向辅导员倾斜,打通、拓宽辅导员成长通道,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

    10、加强学生管理服务、招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打造信息共享空间平台,提升学生管理服务、招生就业的网络信息化水平,努力实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强化学生健康教育,在心理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学生健康教育,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终身健康意识和健康素质。

    11、加强执纪问责。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和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督查,充分运用“四种形态”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及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执纪问责。

    五、切实做好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今年将是在学校办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受疫情影响,就业工作相对往年相对较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截止目前,学校的平均就业率仅38.09%,就业率超过50%的专业只有5个,有13个专业的就业率在40%以下,有5个专业的就业率在20%以下,最低的一个专业就业率仅9.68%。要确保毕业生就业率,必须全校动员、全员行动,各单位、各院系要有具体的方案和任务。

    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近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确保2020届毕业生按时毕业、如期就业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会后,由就业办牵头进一步完善目标方案,希望制订相应的制度性文件,对就业工作完成情况实行目标奖惩,将就业工作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全校各部门、各基层院系要高度重视今年的就业工作,教务、科技、宣传等相关部门要针对2020年毕业生情况,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各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承担起就业工作的直接责任,召开专题党政联席会,要制定方案、采取措施、全员行动、全员帮扶、广泛联系,既要努力加大就业宣传和推荐、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又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先就业再择业、主动就业、及时就业、自主就业,多种方式就业,切实帮助就业困难学生提高就业选择意向的精准性,加强与校友企业、校地合作企业的联系,请他们帮助学校学生就业。

    六、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学生系统要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学生平安、校园平安。一是要继续关心关爱学生,做好教育引导,做好个人防护,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松劲情绪。二是协同教务做好网上教学工作,关心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帮助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好意见收集和反馈,做好沟通。三是再次重申,严禁学生擅自返校。四是关注学生日常动态,及时化解不良情绪,做好心理沟通。五是把学生返校开学的预案做实做细,除了学校层面,各个学院、各位辅导员都要有相应的小预案、事先要有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特别的疫情、特别的年份、特别的学生教育与管理体验与检阅、特别的就业工作考验与期盼,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高度重视、多方施策,就一定能够完成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任务,就一定能够推动学校招生就业、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值得读读。

    在区社会管理创新暨法制宣传教育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满足人民新期待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美好新****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探索加强社会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进一步在全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新水平、新成效。刚才,潘区长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我区社会管理领域取得的成绩,科学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创新社会管理再讲五点意见。

    一、创新社会管理重在提高认识

    今年以来,中央和省、市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来统筹谋划和部署落实。在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六个注重”的要求中,其中一个注重就是要注重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5月30日,胡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上个月,中央又正式把“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市委范书记在上个月初的全市加强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会议上也提出要“努力使常州的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在区第九次党代会上,区委把管理创新工程作为今后五年重点推进的“五项工程”之一,这是区委基于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紧迫而作出的战略抉择。首先,从现代化建设的标准看,党代会提出的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项工程、建设四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应有之义,也是重要保障。社会管理水平不提高,各种社会矛盾不能及时有效化解,社会不满和社会冲突增加,势必影响社会稳定,“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就失去了基本条件。因此,如何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妥善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其次,从一些地区的经验教训看,国民收入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提升的时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的时期,社会建设和管理跟不上,这就可能落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十一五”期末,我区的人均GDP 突破了1万美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突破了7000美元,如何在中等收入阶段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妥善解决民生难题,不断激发社会活力,避免各种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风险,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第三,从我区社会管理的现状看,在近些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社会矛盾不可避免地涌现出来;经济建设一手硬、社会管理一手软的现象还时有存在;社会管理思路、机制、方法手段与形势发展变化还不相适应,“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的现象比较突出;社会管理的服务功能不够健全,基层干部的管理服务能力、认识和重视程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何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对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能力的重大考验。为此,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把创新社会管理放到科学发展的总体布局中来谋划,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开创社会管理新局面,使我区不仅在科学发展上创先,而且在社会管理上争优。

    二、创新社会管理重在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立足于“十二五”规划和党代会确定的民生发展目标任务,以强化服务提高管理实效,以民生幸福促进社会和谐,从根本上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基础、创造条件。

    (一)创新社会管理,居民收入倍增是核心。今后五年,我们将大力实施民生优先战略,从五大渠道促进增收富民,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七年倍增”。第一,以产业富民,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居民增收的决定因素,在不断做大经济蛋糕、增强地方财力的同时,以更大的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二,以就业富民,把工资性收入作为居民增收的基础支撑,推动企业职工劳动报酬与经济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第三,以创业富民,把经营性收入作为居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通过鼓励居民创业、发展个私经济,进一步让利于民,藏富于民。第四,以资产富民,把物业性收入作为居民收入的新增长点,拓展居民投资渠道,鼓励居民通过房屋出租、投资入股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第五,以保障富民,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和统筹层次等方面下功夫,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周到更健全的保障服务。

    (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服务能力是关键。要大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人民群众生活年年有改善、年年有提高。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完善教育发展规划,加大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社区教育等方面投入,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区域、校际教育发展的差距。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加快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软硬件水平,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持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办好人民满意的住房保障,加快安置房、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失地农民、低收入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

    (三)创新社会管理,实现民生普惠是根本。要更加关注社会管理的重点人群,着力提高民生普惠化水平,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要建立完善覆盖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为流动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对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等人群,建立常态化帮教管控机制,帮助他们自力更生、融入社会。要大力发展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加快推进养老、康复、保健等重点项目,完善社会福利、救助及法律援助体系,切实解决好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等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就医和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

    三、创新社会管理重在夯实基础

    社会管理的关键在基层,难点在基层,突破点也在基层。要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夯实社会管理基础,真正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管理的良性互动。

    (一)增强基层经济实力。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管理重心的下移,街、村(社区)两级承担的社会性功能及相应的财力保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街道和村(社区)加快提高经济实力、增强造血功能,更好地满足民生发展的新标准、社会管理的新要求。要大力发展税源经济,不断引进重大项目、培育骨干企业、发展重点产业,努力开辟和增加税源,提高街道的预算内财力保障。要积极探索街、村资产发展的新路子,充分利用各种政策激励,通过规划建设、购买置换、保值增值等途径,不断增加一批质量高、潜力大、利用空间广的经营性资产,促进集体资产的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和良性增长,从而有更大的财力做大事、办实事。

    (二)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村(社区)是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和利益关系的交汇点,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促使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加快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管理服务站和综治办为依托、物业管理机构和社会组织为补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网络。要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着力推动社区管理体制、功能转型,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社区的人才投入、经费投入、硬件投入,确保有组织管事、有人员干事、有场所议事、有条件办事。要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推进以社区建设重大事项为重点的社区事务全程、全面公开,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和利益表达上拓宽广度、增加深度。

    (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要顺应群众对基层社区服务的新期盼,突出重点,完善功能,显现特色。要突出服务重点。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协调整合、示范带动和排忧解难功能,把工作重心更多地转到服务群众上来,努力反映利益诉求,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增强社会活力。要强化服务功能。围绕和谐社区建设硬件、服务、自治、实力等十个“最佳”要求,进一步规范社区公共服务内容和流程,推广和优化“网格化管理”、“扁平化服务”等经验,不断健全居家养老、扶贫济困、就业社保、综治平安、便民利民等社区服务体系。要整合服务资源。理顺并规范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导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服务设施等方式,推动更多资源投到社区,使基层组织有效肩负起服务群众的重大责任。

    (四)提高基层队伍素质。基层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高低决定了党的基层组织作用的强弱。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重点提高基层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推进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严格按照《区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区村级组织工作人员管理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要求进行录用、考核、退职等方面的管理。要采取监督激励措施,建立健全年度目标、上级重点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等考核制度,推进基层工作者报酬与工作实绩更紧密挂钩。要优化队伍结构,坚持从本乡本土选聘大学生、退伍军人担任基层工作人员,加大从优秀基层工作者中考录事业编制人员和选任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力度,进一步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四、创新社会管理重在维护稳定

    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权益保障、公共安全、公平正义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深化重点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加强拆迁安置工作。要推行“阳光拆迁”,完善征地拆迁补偿机制,坚持实施拆迁公示、监管、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所有拆迁项目手续合法、程序合法、操作合法。要把落实征地拆迁法律法规和政策作为政治纪律,全力化解拆迁中的矛盾和问题,对严重违法违纪,乱作为、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格追究责任。要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在注重质量的同时,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确保全面实现“零过渡”,更好地保障被拆迁群众的日常生活。

    (二)加强社会矛盾处置。要切实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纳入党委政府决策程序,严格依法依规决策。对应评未评引发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严肃进行责任追究。要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扎实开展群众信访热点难点问题、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环节、重点人群管控、社会稳定风险“五项排查”工作。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加强分析研判,明确责任主体,及时有效化解。要深化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大调解工作网络,便捷、高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三)加强社会治安防控。要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以防得住、控得严、打得准为目标,全面构建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要开展老小区安防设施提升改造和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的整治改造,进一步净化重点地区的社会环境。

    (四)提高群众法制观念。要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创新社会管理的大局之中,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力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和依法办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要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倡导法治、凝聚共识,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为****的科学发展贡献力量。各级干部要带头做好表率,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营造好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要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监督检查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拓宽社会参与途径,不断开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五、创新社会管理重在凝聚合力

    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更大的投入和更加务实的作风,确保创新社会管理各项工作收到实效。

    (一)凝聚民心抓落实。创新社会管理,要把凝聚民心贯穿始终。要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大力兴办“道德讲堂”等教育载体,普及公民道德规范、市民公约等行为准则,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不断提高群众道德文明素质。要充分激发社会活力,积极培育公民意识,落实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探索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和途径,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要广泛倡导诚信理念,通过自律、他律、互律,使各行各业和公民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努力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二)加大投入抓落实。要围绕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公共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公共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逐年增加。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建设各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加大力度扶持街、村两级经营性资产增长,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府项目补贴等公共支出政策,努力让更多的资源用到创新社会管理上来。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加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公共服务投入模式,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三)强化责任抓落实。要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处理好“硬道理”和“硬任务”的关系。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级级落实责任,确保职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补台不拆台”、“缺位快补位”,加快形成社会管理的整体合力。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将创新社会管理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不断推进考评方式的精细化、综合化、公开化和制度化,做到创新社会管理和促进经济发展同步考核,考评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表彰奖励直接挂钩。

    (四)转变作风抓落实。要牢牢把握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民生幸福作为社会管理的根本标准,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要以“下基层、进农户、结对子”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一线,加强调查研究,协调解决问题,通过开展活动有效掌握社会管理新情况,了解人民群众新期盼,探索社会管理新方法。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质量,畅通便民渠道,完善便民措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真正使社会管理成为促和谐、得民心的工作。要善于在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社会管理第一线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任人才,让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全区干部中蔚然成风。

    同志们,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打基础、谋长远的战略任务,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长治久安和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创新社会管理会议和市、区党代会精神,锐意开拓,真抓实干,持之以恒,团结奋进,努力开创社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心声啊!

    推荐访问:会上 管理创新 研讨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